毛緒強
10月11日,由于第十屆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的召開,記者有了與洛川縣的第四次“親密接觸”。沿包茂高速行駛,當看到“大蘋果”標志性建筑時,我就知道這是到洛川了。駛出高速,國家級洛川蘋果批發市場建筑群就將你包圍其中,“大蘋果”“蘋果城”“西部農資城”“氣調庫群”等等建筑令人應接不暇。這些幾年前記者采訪時還只是出現在規劃方案中的建筑,如今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為洛川人實現心中的“蘋果夢”保駕護航。
如今的洛川通過發展蘋果產業,64萬畝耕地中蘋果種植面積達50萬畝,農民人均3.1畝,居全國之首;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農民收入的95%來自于蘋果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5年超過萬元;60%的果農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12%的果農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76%的農戶擁有小汽車;貧困發生率從2011年的23.9%下降到現在的2.8%。
從6畝到50萬畝,成就黃土高原果業創舉
說起享譽世界的洛川蘋果,可能很多人不會相信,在70年前洛川當地根本沒有蘋果。1947年,洛川縣阿寺村農民李新安在紛飛的戰火中,用毛驢將200棵果樹苗馱回洛川,栽種在自己的6畝地里。當時鄉親們不認識蘋果樹,甚至嘲笑他“種這些‘干柴棒棒能當飯吃?”誰都沒想到的是,十年之后,李新安在當地卻搞出了名堂,并且被推舉到北京參加全國農業展覽會,受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1959年國慶前夕,毛主席品嘗了李新安郵寄的洛川蘋果,親自叮囑中共中央辦公廳“回函洛川”,信中說,洛川縣栽植蘋果,這在陜北黃土高原是“一個創舉”。隨后,全縣先后有50多個村子建起了果園,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蘋果的致富經在洛川傳揚開來,如今50萬畝蘋果樹讓洛川果農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多年來,洛川蘋果的品牌資產不斷積淀,并且歷久彌新。洛川蘋果以果型端莊、色澤艷麗、風味濃郁、綠色保健而久負盛名、享譽中外,累計榮獲國家及省部級各項大獎180多項,先后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專供蘋果”,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供蘋果”“廣州亞運會專供水果”,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服務產品”等28項品牌和冠名權。
成為這些重大賽事或者國際展會的專供產品,不僅證明了洛川蘋果的品牌過硬,也是一次次絕佳的事件營銷,為洛川蘋果提供了一份份強大背書。
從5萬畝到50萬畝,可以說,洛川蘋果是李新安老人留給洛川的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在短短幾十年間,洛川蘋果不僅造福當地經濟,引領當地群眾走上致富路,而且還在品牌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中國優質農產品品牌的代表享譽世界,產品出口東南亞和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荒地”到沃土,小蘋果帶來致富希望
如果沒有李新安在自家的6畝地里開創性地栽種蘋果,或許也會有他人為擺脫黃土高原上的貧困嘗試著尋找其他致富途徑,但蘋果與洛川的“邂逅”絕對不會來得如此之快。
著名國學大師黎錦熙在為《洛川縣志》作序時,開篇第一語便寫道:陜西“今縣近百,夙多望邑,惟洛川名最不著”。并描述當時的洛川“山原無林、川溝無水,崾崄圪嶗,溝谷登降,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黎先生的一席話形象地描繪出洛川當地的地貌特征。據縣志記載,1949年洛川的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0%以上,每年有兩萬多畝耕作土壤被地表徑流沖走,以農為生的洛川糧食畝產僅有70多斤。
世世代代的糧農在這溝壑縱橫的土地種糧食并沒有過上好日子,而李新安讓蘋果在洛川大地上開了花結了果,這讓祖祖輩輩以種糧養家糊口的洛川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讓他們眼里無用的“荒地”變為了如今的沃土。
1974年5月,在全國外銷蘋果基地鑒評會上,洛川的“新紅星”在五項指標中有四項及總分均超過號稱“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國蛇果,獲全國第一。洛川蘋果在當時引起全國農業專家的高度關注。經過專家們的實地考察發現,洛川是全部符合蘋果生長七項指標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
洛川蘋果之所以成功躋身知名區域公用品牌,除了人為因素,還真的要感謝上天賜予洛川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
洛川是公認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和中國蘋果優生區的核心地帶之一,這里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富含鉀、鈣、鎂、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得天獨厚的蘋果生產自然資源條件。
從重營銷到創品牌,洛川蘋果的崛起之路
近年來,洛川縣委、縣政府以把洛川蘋果打造成“中國第一、世界知名”蘋果品牌和引領全國蘋果產業為目標,突出內部營銷體系和外部營銷網絡建設兩個重點,按照“爭創一個品牌、聯結一個企業(合作社)、開拓一方市場、帶動一片基地”的營銷模式,努力實現蘋果產業的“三個轉變”,即由簡單生產向現代化裝備配套、標準化有機化生產轉變,由單家獨戶松散式生產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由田間地頭攤點式銷售向大市場營銷轉變,不斷探索洛川蘋果品牌建設的新路徑,為縣域經濟發展和果農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完善可追溯體系,強化果品質量安全
標準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標準化體系的構建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是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的核心。近年來,洛川縣把果品質量安全和標準化生產體系構建作為果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中之重,強化質量安全監督監管。
2013年以來,以蘋果標準年建設為契機,洛川縣組織相關專家先后制定了多項涵蓋全產業鏈的蘋果標準體系,使果用物資投入品、生產技術、加工、貯藏及運輸等環節有標可依,進一步規范果業生產及品牌營銷行為,做到“生產標準統一、質量品質統一、品牌標識統一、包裝規范統一、銷售價格統一”五統一。
同時,建立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推行果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準出貼標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全面強化果品的質量安全工作。endprint
另外,為了規范當地蘋果銷售市場秩序,讓消費者吃到真正好吃的洛川蘋果,洛川建立了“一配送、雙聯保、三嚴查、四準入、五統一”的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控制禁用、限用及不合格農業投入品的銷售和使用,解決以蘋果生產為主的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問題,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有機、綠色、無公害果業發展。
二、政企合力+引進服務,打出發展電商組合拳
2013年,天貓“雙11”的成交額達到350億,電商氣氛越來越濃厚,洛川縣就在這個風口期入局,以洛川蘋果作為主打品牌,全力發展當地電商產業。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努力耕耘,洛川縣的電商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2015年,不僅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電子商務示范縣、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全國農村電商三個試點縣之一,還成為了陜西首批四個“村淘”縣之一。
同時,還引導當地蘋果合作社轉型公司化和龍頭企業觸網轉型。洛川是典型的“一縣一品”示范區,而合作社在“互聯網+一縣一品”中起到了基礎保障作用。
阿里巴巴首次年貨節,洛川蘋果在農村淘寶“上線”僅11個小時,就賣掉了18萬斤。
三、多平臺合作,打通蘋果流通環節
洛川縣完善電商產業發展,不僅建立了電子商務園區,還積極與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全力發展本縣物流快遞產業。
為推動洛川蘋果上行,除建造電商產業園區外,洛川縣還積極與第三方平臺廣泛合作,以實行全網營銷,打通上行通道。截至目前,洛川已與第三方平臺(天貓、京東、一號店、郵樂網等)合作,進行蘋果的銷售,通過電商渠道日銷售達5000~13000多單,近年來通過網上銷售的80萬噸蘋果累計增收達6.4億元。
四、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將引進大型選果線5條,提升冷(氣)儲藏能力
為了讓洛川蘋果更好的走向市場,洛川縣率先在延安市完善蘋果產后整理工作,目前已經建成方旭果業、湘合興果業等選果線31條,貯藏氣調庫820座,蘋果貯藏能力達到41.54萬噸。
在完善蘋果產后整理工作中,洛川縣還對未來三年的發展做出了規劃。把蘋果生產轉向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把品牌營銷轉向“洛川蘋果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把田間地頭混級銷售轉向統一分揀、統一包裝、統一品牌、冷藏冷運、以質論價銷售;把分散經營轉向以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聯合為主體的集約化營銷上來。
通過不懈努力,蘋果產業一產鮮果的收入將達到30億元,二產收入將達到10億元,三產收入將達到30億元,在“十三五”期間,將實現洛川蘋果百億元產業發展的目標。
五、“開門辦節會”“走出去推介”相結合,提升品牌知名度
品牌傳播是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洛川縣采取“開門辦節會”與“走出去推介”相結合的方式。在2004年至2006年連續3年成功舉辦了有27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東盟“10+3”果品企業家圓桌會議,2007年至2017年連續舉辦了十屆“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博覽會”和第一屆、第三屆世界蘋果大會。通過不同形式節會的成功舉辦,洛川蘋果的品牌知名度大大提升。
同時,采取品牌嫁接的形式,先后取得上海世博會、北京奧運會等29項冠名權。2009年洛川蘋果入選全國區域公用品牌百強,2010年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并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被評為“2017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目前,洛川蘋果遠銷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并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和國際政要,擺上了國家級和世界級重大活動的國宴招待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