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筋骨受傷之后要完全康復需要很長時間,而蠟療在促進骨折病人術后受傷部位血液回流、傷口愈合方面卻有著很好的作用,可以大大縮短康復時間。
將石蠟先放在特制的爐子里消毒、融化,待燒熱到一定程度再放到鐵盤里冷卻,溫度大概降到50℃左右,石蠟會成為蠟餅,醫護人員再將蠟餅貼到病人病患部位,就是蠟療。
“石蠟散熱慢,溫度恒定,可塑性、延展性強,能夠緊貼在體表,”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康復理療技師于小杰介紹,石蠟在病人身上大約貼20分鐘,病人全身就會出汗,這是因為蠟療屬于熱療,它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溫陽助陽,打通人體經絡,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逼出體外。一般來說,堅持做三周蠟療之后,骨傷病人的行動能力就會有很大提高。
中醫熏蒸療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將20多種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放入中藥熏蒸治療儀下面的容器中,通過電腦控制對藥材進行蒸煮,病人躺在中藥熏蒸治療儀的床上,身體部位會對應床上相應的海綿塊,治療時將需要熏蒸部位對應的海綿塊拿掉,病人就可以感受藥蒸汽的直接作用。
像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以及內科病、婦科病,甚至連感冒、咳嗽等都可以用熏蒸法治療,于小杰技師說:“中藥熏蒸可以擴張局部和全身的血管,從而促進體表組織的血液循環;而由熏蒸藥物逸出的中藥粒子直接作用于體表,還可以產生消炎、止痛、活血通絡等作用。”
傷筋動骨滋補也要有講究
鄭州市骨科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李波提示,傷筋動骨的患者更需要注意膳食營養。
術前和術后第一周,患者機體會產生應激反應。何謂應激反應呢?即機體突然受到有害刺激(如創傷、手術、感染等)時產生的反應。在應激反應階段,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氧消耗增加,蛋白質合成下降、分解消耗增加,脂肪的利用也受到了限制。
所以,在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階段時不宜盲目進補,高營養食物對機體是一種負擔。建議以清淡飲食為主,少油、少鹽、少辛辣刺激,能夠滿足患者正常的營養需求即可,不必額外補充營養。
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階段
待術后紅腫消失了,基本感覺不到疼痛時,可以多補充一些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的食物。為什么要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呢?這是因為骨骼既有無機成分,也有有機成分,蛋白質是合成骨骼有機成分的必要營養素,礦物質是合成骨骼無機成分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另外,這個“多補充”如何把握呢?一般來說,比正常人稍多一些即可,不能過多。瘦肉、雞蛋、牛奶、豬蹄之類的食物是補充蛋白質的良好選擇。蔬菜、水果、動物肝臟之類的食物可有效補充礦物質。充分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可以促進骨痂(骨頭受傷后愈合過程中形成的痂)形成。
通過食物來補充蛋白質和礦物質,主要是針對身體代謝正常的人群而言的。對于身體有代謝疾病,如血糖、血脂異常,平時不能多吃蛋白質和糖分含量較高的水果的人群而言,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補充一些肽類、礦物質等補充劑,以滿足機體的需要。
除了要多補充一些蛋白質、礦物質外,維生素要不要額外補充呢?李主任說,維生素C和維生素A對于促進骨痂的形成十分重要,但是沒必要額外補充,正常飲食即可滿足機體需要。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胡蘿卜、動物肝臟中含有維生素A。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