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卓,張 峻,潘應雄
(1.中國航空工業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2.駐320廠軍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330024)
國外軍事飛行訓練保障軍民融合發展帶來的啟示
劉 卓1,張 峻2,潘應雄1
(1.中國航空工業洪都,江西 南昌 330024;2.駐320廠軍事代表室,江西 南昌330024)
研究了訓練投入大、難度高、保障性強的軍事飛行訓練發展歷程、現狀及趨勢,分析了國外軍事飛行訓練保障軍民融合的發展特點,并從軍事飛行訓練體制、運作模式、教練裝備三個層面探討了軍民融合帶來的益處和啟示。
軍事飛行訓練;教練裝備;軍民融合
軍事飛行訓練是指根據部隊軍用飛機飛行員的培養需求,通過基礎/理論教育、初級教練機飛行訓練、基礎教練機飛行訓練、高級教練機飛行訓練以及部隊改裝訓練等教育訓練手段和方法,使其具備駕馭先進作戰飛機、執行作戰任務能力的過程。軍事飛行訓練是航空兵部隊戰斗力生成和保持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與其他類型訓練相比,軍事飛行訓練有著顯著的特殊性,如培訓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投入大、保障依賴性強等。同時,飛行作為飛行員在三維空間實施的一種集心理、生理、智能、技能高度融合的復雜活動,需要適應完全不同于地面的速度、高度、加速度變化和環境變化,認知多種知識,管理各種信息,掌握各項復雜的操作技能,執行多種任務。因此,有效的軍事飛行訓練活動必須依靠完整的飛行訓練體制及配套教練機裝備來保證。
軍事飛行訓練按內容一般分為地面訓練和空中訓練兩部分,它對提高飛行人員的訓練質量、縮短訓練周期、降低訓練成本、改善訓練效益、保證飛行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面訓練方面主要有任務訓練模擬器、飛行訓練模擬器、維修訓練模擬器、電化教室等輔助訓練手段。在空中訓練方面,根據飛行員訓練過程所處階段和所承擔的教學任務,教練機大致可分為篩選/初級、基礎、高級教練機、戰斗入門教練機。此外,大部分戰斗機都發展成了雙座教練型,稱為同型教練機。這是人們在長期軍事飛行訓練實踐中,不斷總結得出的經驗,構成了世界大國航空兵飛行員訓練的基本內涵。
國外軍事飛行訓練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09年,世界上第一架軍用教練機——雙座萊特A型飛機交付部隊用于飛行學員訓練,1913年,最早專門設計的教練機——美國“阿佛羅”504-K誕生。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主戰飛機不斷更新換代,飛行訓練也經歷了多次發展變革。
1.1 第一階段:由軍方主導發展軍事飛行訓練
這一階段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
第一次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滿足大量飛行員的訓練需求,制造生產了大量的教練機。這一時期的作戰飛機多采用活塞式發動機,飛行速度不大,飛行員基本采用一型教練機進行訓練,教練機性能與戰斗機的性能接近,如美國研制的教練機AT-6等。
20世紀40年代~50年代末。噴氣式軍用飛機逐漸成為主流,其飛行速度大幅提升,飛機性能、操縱特性等方面與活塞飛機差別明顯,原有的活塞式教練機無法滿足噴氣式飛機飛行員的訓練要求,飛行員的訓練被分為篩選/初級訓練和高級訓練兩級,前者采用活塞式教練機,后者則選用噴氣式教練機。用于高級訓練的教練機多為現役噴氣式戰斗機改型,如1948年美國在F-80C戰斗機基礎上改裝成的雙座教練機T-33等。
20世紀50年代~70年代中后期。隨著飛機造價和訓練費用不斷上漲,在原有的作戰飛機基礎上改裝而成的教練機已不能滿足要求,部分國家根據自身情況研制了專門的教練機。對于高級教練機,其飛行性能和系統功能與戰斗機形成了合理銜接,可以很好地培養飛行員所需技能,如美國研制的T-38,法德合作研制的“阿爾發噴氣”,英國研制的“鷹”式教練機。對于基礎教練機,則使之與初級教練機、高級教練機形成良好銜接,如美國的T-37基礎教練機。
1.2 第二階段:由軍方主導發展多專業訓練,并逐步吸納民用技術
這一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末持續到90年代末。
上世紀80年代,美軍對飛行員訓練效果和經濟性進行研究,在其教練機總體規劃中推行飛行員專業分軌訓練體制。美空軍認為,專業分軌訓練體制不僅訓練總費用低,更重要的是解決了飛行學員訓練質量和數量的不足。為此,多個國家在成熟的民用飛機基礎上改型發展轟運類教練機,用來訓練多發噴氣運輸機、加油機飛行員。如美空軍在比奇公司Beech 400基礎上發展了T-1A轟運類教練機,英國空軍在“Kingair 200”基礎上發展了“空中國王”轟運類教練機。
1.3 第三階段:由軍方委托民間開展飛行訓練,并發展國際聯合飛行訓練
這一階段從本世紀初持續至今。1)委托民間開展篩選飛行訓練
在委托民間開展篩選飛行訓練方面,代表國家有美國、英國、德國等。美國空軍飛行學員篩選飛行訓練,由其空軍教育訓練司令部屬的初始篩選飛行中心實施,通過與多斯航空有限公司(Doss)簽訂合同,采用多斯公司的DA-20等輕型螺旋槳教練機進行飛行學員篩選和培訓,計劃每年培養1300~1700名飛行學員。實踐證明,美國民間航空俱樂部十分普及,為航空愛好者在體格、心理品質等方面適應飛行奠定了基礎,這些年輕且符合飛行條件的人,在加入空軍后,大部分都成為了尖子飛行員。
英國空軍為減少軍隊編制,最大限度地節約經費,其訓練機構的裝備、人員盡量從地方租用、聘用。如“螢火蟲”、“導師”等篩選教練機大部分是從地方航空公司租借。飛行學員預選由皇家空軍學院所屬的招生中心面向全國招生,通過與地方高等教育的緊密結合,吸引大學畢業有志到空軍服役的學生參加。英國空軍通過這種方式選拔出來的飛行員不僅接受了正規高等教育,具備良好的飛行潛力,在入伍前就掌握了初級飛行技術,而且熱愛飛行事業,入伍后,他們的飛行事業心將更加堅定。有不少國家的空軍經常為部隊飛行員大量流失傷腦筋,但英國空軍卻很少遇到這樣的問題。
德國則利用其他國家的軍事訓練基地、德國空軍境外訓練中心以及民航培訓機構,采用聯合、獨立、委培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飛行人員。德國空軍飛行學員初級飛行訓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古特異飛行培訓中心實施(該中心由德國漢莎航空公司負責運營),采用G120A篩選/初級教練機。隨著德國飛行人才數量緊缺,德國空軍與民航都在爭奪飛行人才,面對新挑戰,德國空軍采取了這種更合理的選拔方法提高競爭力,從而保證飛行人員訓練的高成才率。
2)發展國際聯合飛行訓練
在發展國際聯合飛行訓練方面,代表項目有歐洲-北約聯合噴氣機飛行員訓練項目(ENJJP)、歐洲高級噴氣機飛行員訓練項目(AEJPT)、加拿大北約訓練項目(NFTC)。歐洲-北約聯合噴氣機飛行員訓練項目(ENJJP)參與國有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等13國,在位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謝潑德空軍基地實施,學員需在此接受美國空軍教官和來自歐洲盟國空軍教官的培訓指導,使用T-6A基礎教練機進行飛行訓練,然后再換裝T-38高級教練機進一步訓練,力爭達到戰斗機飛行員的標準。歐洲高級噴氣機飛行員訓練項目(AEJPT)由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等12國空軍共同參與,目的是要建立一支由大約150架教練機組成的聯合飛行大隊,部署在幾個歐洲基地,可為合作國節省高達50%的訓練費用。加拿大北約訓練項目(NFTC)主要參與國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阿聯酋和英國等8國,項目由加拿大空軍與民間承包商鮑姆巴蒂爾公司、齊婁那飛行器公司、加拿大直升機公司,以及加拿大基地運營商和地面訓練/模擬器專業廠商——亞特蘭蒂絲系統國際公司聯合建立。
1.4 第四階段:軍方采購教練裝備并組織訓練向直接采購飛行訓練服務轉變
為節省訓練保障的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未來軍事飛行訓練將跟隨用戶需求向低成本訓練方向發展,教練裝備生產商將由供應商向訓練服務商轉變、由生產教練裝備向提供飛行訓練服務轉變。通過用戶采購訓練飛行小時,系統地提供訓練保障,從而減少各環節的不確定因素。以美國洛·馬公司引領的飛行訓練系統供應商為代表,從飛行學員輸入開始,以合格的空中戰斗員輸出結束,為不同用戶或不同作戰部門提供高訓練質量、低訓練費用的飛行訓練系統解決方案。
1)飛行訓練軍民融合發展
為了“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近年來,部分發達國家空軍與地方企業合作,將一系列的飛行訓練保障非核心業務委托地方企業來完成。飛行訓練軍民融合發展具有以下優勢:
(1)減少軍隊編制,最大限度地節約經費。飛行訓練軍民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地方企業、航空公司委托培訓飛行學員或準飛行學員,有利于精簡訓練機構,優化軍隊編制,節約經費。
(2)有助于提升生源質量,批量培養高素質飛行人才。通過與地方高校、地方企業等融合發展,可以優中選優,吸引有志青年學生到空軍服役,有助于提升整體飛行員綜合素質,堅定從事空軍事業的理想,穩定人才隊伍。
(3)合理利用訓練資源,綜合提升訓練效益。通過與地方高校、地方企業融合發展,以武器裝備生產單位為主體,充分發揮地方飛行訓練保障力量、人才和技術優勢,提升訓練效益。
2)運作模式軍民融合發展
運作模式的軍民融合發展,由以往的部隊采辦教練裝備、部隊培養戰斗力,向部隊采辦教練裝備、地方企業保障教練裝備過渡,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地方企業采辦和保障教練裝備向部隊輸送戰斗力。運作模式轉變具有以下優勢:
(1)可大幅度降低人員和訓練運營費用。原有的航校運營及地勤人員的工作由教練裝備制造/服務商提供,可以大幅減少軍費開支,同時可讓更加熟悉裝備的人從事裝備保障工作。
(2)可大幅度降低綜合保障費用。國外由軍方采購的備件、大修等費用均可由教練裝備制造/服務商承擔,可以減少備件閑置和中間環節,提高維修效益。
(3)可使訓練費用顯性化,革除壁壘。傳統的采購裝備模式往往存在采購費用低但保障費用巨大,而教練裝備的真正費用開支是每飛行小時費用,轉變成用戶采購飛行小時后,可以減少各環節的不確定因素,使訓練費用顯性化。
3)教練裝備軍民融合發展
根據軍事飛行訓練對教練裝備發展的牽引,教練裝備為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實現訓練效益最大化,將按一機多型的思路發展,即同一平臺可以滿足軍民等多種用途。例如,在發展初級教練機時,要考慮通用航空市場;在發展基礎、高級教練機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客戶需求,實現本國交付、外貿市場、國際聯合訓練的教練裝備租賃租用市場的并行發展;甚至在發展某些教練機時,還應考慮民用商業航空市場。這些教練裝備的軍民融合發展,需要專業的教練裝備制造/服務商進行強有力的支撐。軍事飛行訓練教練裝備軍民融合發展具有以下優勢:
(1)擴大教練裝備市場規模,增加研制資金儲備。教練裝備軍民融合發展使教練裝備市場得到擴展,使教練裝備系列化、規模化成為現實,為后續教練裝備不斷發展,持續提供飛行訓練服務保障及有效的資金支撐。
(2)有助于國際飛行訓練交流,提升訓練效益。通過國際聯合訓練,租賃租用教練裝備,聘用多國飛行教官,在節省訓練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的同時,提升了訓練質量。如歐洲高級噴氣機飛行員訓練項目(AEJPT)計劃采用意大利M346高級教練機進行多國飛行員訓練。
(3)為飛行訓練軍民融合和運作模式軍民融合奠定教練裝備基礎。軍民融合發展的軍事飛行訓練教練裝備,為民間篩選、軍方委托培養、國際聯合訓練等提供了統一的教練裝備,為軍事飛行訓練保障的軍民融合提供了物質基礎。
綜合國外百年的軍事飛行訓練發展歷史和發展趨勢,軍民融合發展軍事飛行訓練保障是進一步提高軍事飛行訓練效益,降低軍事飛行訓練成本的必由之路。
1)在軍事飛行訓練體制方面,應注重訓練體制的簡潔化、實用化,盡量降低體制繁復帶來的軍事資源浪費,篩選、初級階段可逐步向民間化培養;運輸類飛行員向民航化培養等,實現全國飛行訓練資源合理配置、軍民資源合理運用,從而實現飛行訓練效益最大化。
2)在訓練模式方面,應注重從過去的軍方采購教練裝備、維護教練裝備、保障訓練、承擔后勤服務的訓練模式,向軍方直接向民間訓練服務供應商采購訓練小時轉變,從而實現大幅度降低人員和訓練運營費用、降低綜合保障費用、縮減軍方不必要的規模。為達到訓練模式的軍民融合,需要注重民間訓練服務供應商的全方位發展,使其逐步從裝備研制單位向訓練服務單位進行轉變,為未來訓練模式軍民融合奠定物質基礎。
3)在教練裝備方面,應注重同一教練裝備平臺兼顧軍民等多種用途需求的設計技術發展,開展兼顧軍民需求的裝備設計技術的相關預研,為發展同時滿足軍民教練裝備提供技術保障。
軍事飛行訓練保障軍民融合發展是突破現有軍事飛行訓練效益提升瓶頸的重要方法和發展方向。軍事飛行訓練要實現“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須合理利用資源,通過軍民融合、軍民整合,從訓練體制、訓練運作模式、教練裝備研制等三個層面實現逐步融合,從而達到全方位提升飛行訓練效益,節約國家飛行訓練成本、節省軍費開支的最終目的。
>>>作者簡介
劉卓,男,1981年7月出生,2004年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飛機總體設計。
Inspiration from the 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ilitary Flight Training
Liu Zhuo1,Zhang Jun2,Pan Yingxiong1
(1.AVIC-HONGDU,Nanchang,Jiangxi,330024;2.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320 Factory,Nanchang Jiangxi,330024)
It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military pilot training,which owns such high cost,difficulty and logistics.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development in other Airforce would takes an advantage in pilot training system,operation model and aircraft trainer’progress.
Military flight training;Aircraft trainer;Civil-military inosculation
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