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因為乳房纖維瘤開刀住院,雖是小手術,卻也在醫院待滿了兩天一夜。四個人的病房,左邊那個姐姐,是得漿乳一年、用中藥調理結果反復發作不得不手術引流的,胸腫得跟小山坡一樣高,疼得哇哇叫。對于乳房的護理和保健,這位姐姐的知識幾乎接近于零:哺乳期得過急性乳腺炎,掛點抗生素把熱度壓下去就行了;停乳就是硬來,不給小朋友吸也不用吸奶器,發個燒,然后奶就沒了;不那么重視一年一次的乳房檢查,想不起來就不做了,全職主婦沒有免費體檢……至于日常保養,乳腺疏通、經絡調理什么的,“那都需要花錢吧?誰知道效果好不好……”當時的我,就是微信表情包里那個捂住臉的小人。另外兩個阿姨是來做乳腺癌術后化療的,五六十歲,癌細胞是控制住了,但每做一次化療對身心的傷害還是挺大的。年紀略輕的那個和老公離婚了,一個人住院沒有陪護,兒子工作忙也不能照顧她,癌癥病人在飲食方面又要特別講究,而她大部分的時間則是叫外賣,各種嘆氣抱怨;年紀略長的那個,老頭每天早上來晚上走,女兒陪夜,相比她的病友,境遇千差萬別?!暗眠@個病心情一定要好,要開心。”這是她掛在嘴邊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像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工作節奏快,生存壓力大,乳腺病患者的比例更高。我是托朋友開后門才提前開了刀,整層的病房,床位根本就沒有哪一刻是空著的,上午那個前腳剛搬走,下午那個趕緊住進來。門診就更不要說了,預約過還得排一個小時隊,沒預約就直接回家算了。前幾年,談及乳腺病乳腺癌,很多人還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這兩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潛在的危險也許就近在咫尺。
我身邊的朋友,做過乳房纖維瘤切除手術的,我知道的就有七八個,這個數字不算少。大部分是例行體檢查出來的,基本都是小葉增生患者。不注意飲食或者生活習慣不那么良好,小葉增生分分鐘就會變成纖維瘤,需要挨上一刀。我的醫生特別囑咐我,一年一次的乳腺B超,忙得飛起來也要記得去做。我表妹今年年初也做了一次漿乳引流手術,對乳房的重視程度360度大轉變,從完全忽視到現在每個月固定去做乳腺疏通,不熬夜,調整飲食,不敢有一絲懈怠。而乳腺癌,我有個朋友的閨蜜正在恢復期,三十歲出頭的年紀,在外企做銷售,加班是常態,一個月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出差,從摸出腫塊到抽時間請個假去醫院檢查,中間還耽擱了兩個月,好在是初期,發現還算及時,身體底子不錯扛住了化療。她康復后回去上班,公司特別幫她換了個輕松的可以朝九晚五的部門。年輕是要拼一拼,但健康更要緊。
一年一度的10月,我們照例會推出粉紅絲帶的專題。為什么每年都要重復相同的話題?讀者也會看煩看厭的吧。然而,作為一個將關愛女性作為雜志重要立場的媒體,我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契機來宣傳和呼吁女性愛自己。
喚起女性對于乳房關注的意識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我們一直與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