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la++駱永融
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高達50%~60%,占全世界近視患者總數的33%,高于我國占全世界人口總數22%的比例。這意味著什么?在你享受電視、網絡所帶來的便捷時,你的眼睛已經開始亮紅燈了!在青少年視力問題每況愈下的現在,一個名為“看見愛”的公益組織悄悄地進入了學校,在非醫療兒童視覺安全與健康教育方面做出了各種突破性的嘗試,而他們的公益慈善活動還在潤物細無聲地進行著。
“看見愛視光專項基金”于2012年在北京聯益慈善基金會架構下成立;2016年12月,上海“看見愛”志愿者服務中心掛牌成立;2015—2017年,“看見愛”在非醫療兒童視覺安全與健康教育方面做出各種突破性嘗試,“看見愛·校園千班計劃”正在上海、北京等地如火如荼展開,目前已經有近3萬名低齡兒童與其家庭直接受益,間接影響百萬人群。
視力下降、眼痛、眼脹、流淚……視疲勞造成的近視現象屢見不鮮,無論學生、白領、中老年人,過度用眼都成了“通病”。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手機、iPad、電視、電腦等隨處可見,走到哪里,視野中都有電子屏幕。特別是手機、平板電腦等帶來的“小屏”閱讀方式,使孩子的眼睛負擔過重,難以自身調節修復。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當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幾乎是總人口數量的一半;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視率已成世界第一。而根據《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白皮書研究顯示,到2020年,中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近視患者將達7億。面對這一嚴峻情況,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和國家總局辦公廳在“2017年全國愛眼日”的聯合發文中提出,“青少年近視防治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青少年近視的控制效果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
“深度近視帶來的并發癥,如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和視網膜脫落等狀況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但其實,如果可以及時或及早提供青少年視覺健康的早期干預,那么,大多數視覺問題可以避免。”這,不僅是龔祎的忠告,也是切身體會。小學四年級開始,她因為暑期的不良用眼行為走上了近視之路,后來逐漸成了高度近視。工作后,她又因工作關系,過度及過長時間地使用電子產品而導致了白內障,直到2015年初不得不通過手術的方式才重見光明。“在那個模糊的世界里,工作、學習、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響,加上工作繁忙每天休息很少,視力被徹底壓垮。”“我希望能趕在孩子們視力健康還沒有惡化的時間點上,通過行為引導以及教育,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要再經歷像我一樣的‘眼睛悲劇。”這段與“眼睛”之間愛恨交加的故事,讓龔祎開始正視兒童視力問題,并興起了“以保護視力為己任”的公益項目。
“腰背挺,頭放正,一拳一尺和一寸”,“筷子、剪刀、三角板,怎樣使用最安全”……通過專業又易懂易學的視覺健康知識,從“非醫療”兒童早期教育角度,通過專業課程教學開發與社會倡導行動相結合,死磕“兒童視力不良率”這個世紀頑癥。
2015年5月,“看見愛”在兒童早期安全行為專家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的技術支持下,開發出針對8歲以下低齡兒童的“看見愛”兒童視覺健康課程1.0版本。“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自己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龔祎介紹。“看見愛”視覺健康進校園的公益活動包含了網上微課與線下社區融合活動,采用“同伴教育”模式,通過志愿者們的共同努力,讓受到“看見愛視覺健康”早期教育的孩子們,不僅用眼行為越來越規范,而且變得自信并自覺承擔起傳播用眼健康知識的責任,成為一名自助助人的“小小眼睛俠”。
2017年始,“看見愛”又有了新動作——校園千班計劃。龔祎介紹:“針對低齡兒童的年齡特點,2017年—2019年,‘看見愛將繼續與上海、北京等地的公益伙伴們一起努力推動‘看見愛·校園千班計劃,該計劃將對‘看見愛2015—2016年主要的授課對象范圍(小學1~2年級學生)進行擴展延伸,逐步從點到面來覆蓋到所有年齡階段的兒童及其家庭。從學校、家庭、社會認知的橫向到縱向,多維度聯結,爭分奪秒,提早讓視覺健康知識普及到更多的孩子群體,及時守護孩子們的視覺健康。未來該項目也會推廣到更多地區,同時歡迎、吸納更多公益組織共同參與。”
2017年7月起,“看見愛”針對3~6歲學齡前兒童及其家庭的“目”浴陽光低齡兒童視覺健康系列繪本項目正式啟動。團隊特別邀請了臺灣教育學與哲學的雙科博士高浩容先生,把原本說教形式的課程用繪本的形式轉化成趣味的小故事,同時讓家長參與,吸引孩子去學習,去改變。“其實,很多家長對視力的理解存有誤區,有的覺得孩子近視程度不深的時候,可以不用矯正;有的擔心戴上眼鏡就摘不下來了;有的家長知道孩子視力有問題就格外緊張,有些急于求成;還有的家長認為近視沒關系,長大后做手術就好……其實,斜視和弱視都需要及早就醫,這些眼疾都有合適的手術和治療時機,如果錯過,可能會帶來嚴重的甚至無法治愈的視功能障礙。”“看見愛·校園千班計劃”項目的執行過程中,龔祎發現兒童視力不良率(包括近視、遠視、散光等)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已接近50%,并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傾向,其中高度近視的比例也在不斷增加。為此,龔祎和她的團隊計劃著,除了培養孩子們正確的用眼知識,還要讓家長及其家庭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