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縱橫,水網如織,天賜一汪西江水,水養一域海鱸魚。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地處珠江出海口,漁業資源豐厚,是國家級河口漁業示范區。斗門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人工養殖海鱸,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白蕉鎮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鱸產區。
海鱸在斗門的飲食文化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歷來在喜慶節日的宴席上或在待客的宴席上,鱸魚是必有的一道菜式。海鱸,學名中國花鱸,是我國海水魚中產量第一的魚類,位居珠江流域四大名魚之首。據《本草綱目》記載:“鱸魚性甘溫,有益筋骨、腸胃之功能。鰓性甘平,有止咳化痰之功效。”《食療本草》則載:“鱸魚能安胎、補中、作膾尤佳。”海鱸不僅味美,而且具有催乳、補胎和促進傷口愈合的藥用價值。鱸魚肉質白嫩、清香,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2009年,白蕉海鱸成為 “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0年4月,經專家現場考察和評審后,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珠海市斗門區白蕉鎮“中國海鱸之鄉”的稱號。2015年,白蕉海鱸養殖面積2.4萬畝,產量9萬多噸,年產量約占全國的40%。
近年來,斗門區海鱸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漁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1600多戶漁戶走上致富之路。斗門區、白蕉鎮政府高度重視海鱸產業發展,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品牌建設。
開展苗種優化選育,推進海鱸產業良種化。聯合區河口漁業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通威集團等,開展了海鱸苗種河口區培育技術攻關;每年組織開展包括海鱸在內的水產苗種專項執法行動,保證優質苗種供應。
開展養殖技術研究推廣,推進海鱸產業標準化。聯合中國水產科學院等,開展了海鱸健康養殖和中草藥防病技術的研究,形成了白蕉海鱸技術標準體系;制定了《無公害食品白蕉海鱸養殖技術規范》(DB 440400/T 14)和《鮮活淡水魚蝦速凍加工技術規范》(DB440400/T 53)等地方標準;出版了《海鱸養殖新技術》等標準化養殖技術書籍。
開展水產深加工園區建設,推進海鱸產業加工化。斗門生態農業園在白蕉新港片區征地550畝,開展水產深加工園區建設。深圳聯合水產、山東鑫宇果品、深圳正海生鮮電商等企業已簽約入園。珠海之山和強競等水產企業,加強海鱸深加工產品研發,生產出冷凍冰鮮、風冷干曬、調味即食等海鱸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海鱸附加值。
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白蕉海鱸銷量。按照“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標準、統一籌劃、統一推介、統一營銷”的思路,鼓勵和扶持農業企業以“公司+基地+專營店”的模式,到國內大中城市設立白蕉海鱸專營店。組織流通企業,到湖南長沙、河南鄭州、山東青島、濟南、新疆等舉辦海鱸推介會,成功開拓了海鱸銷售市場。創辦了“珠海漁都”網站,建成集零售、批發為一體的綜合性電商平臺,上線首日成交額超過1個億。積極對接阿里巴巴集團,建立了以海鱸產品為主的斗門農村淘寶平臺。
提升白蕉海鱸安全質量,推進品牌認證申報。為提升海鱸質量,每年抽取100多個海鱸種苗、成魚樣品進行藥殘檢驗;組織開展海鱸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出口備案場的申報;為專業合作社以及健康養殖基地配備藥殘快檢設備5套;每年舉辦水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6期,發放《漁藥安全使用手冊》等宣傳資料2000多份;在白蕉鎮和乾務鎮選點開展白蕉海鱸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近期,國家商務部會同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就白蕉海鱸養殖、流通、冰鮮貯藏技術標準化進行了專題會議。2016年,斗門區政府出臺《斗門區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實施方案》、《斗門區農產品質量認證、農業品牌名牌、種養標準和榮譽稱號獎勵辦法》(珠斗府辦〔2016〕8號),獎勵“三品一標”品牌認證企業。
舉辦美食節,提升白蕉海鱸知名度。斗門區多次舉辦白蕉海鱸美食文化節,開展海鱸美食大賽,2016年美食節參觀人次已超40萬;邀請媒體宣傳制作白蕉海鱸專題欄目,提升海鱸產品的形象和影響力;統一品牌形象,印制宣傳畫冊,多次組織海鱸企業參加中國漁業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擴大白蕉海鱸影響力和知名度。
開展多項技術創新,提升海鱸品質。斗門區進才水產專業合作社等利用循環水池進行生態健康海鱸養殖;湖江水產通過高密度循環水瘦身排毒技術,對海鱸進行品質提升探索;區河口漁業研究所聯合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開展了海鱸活魚運輸技術和高品質魚技術攻關; 強競農業公司建設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水產養殖基地6000多畝,保障海鱸質量,提升海鱸品質。
政府扶持方式多元化,助力白蕉海鱸品牌建設。多年來,珠海市、區各級政府通過政策、財政、金融等扶持海鱸產業。2013年,市政府出臺《關于打造以白蕉海鱸為代表珠海特色海鮮品牌工作的意見》(珠府辦〔2013〕5號),市級財政每年安排海鱸產業化發展扶持資金400萬元,用于扶持白蕉海鱸產業化發展。斗門區政府出臺《推進白蕉海鱸產業化發展工作方案》(珠斗府辦〔2013〕18號),每年安排白蕉海鱸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50萬元,用于加工、銷售、開拓外省市場等;2015年,市海洋農業和水務局出臺《關于印發珠海市政策性水產價格指數和風力指數保險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珠海農水〔2015〕405號),在白蕉鎮進行水產品價格指數保險,保費80%由市、區財政承擔。
組建產業化開發戰略研究平臺,助力白蕉海鱸決策發展。由中國水產科學院牽頭,聯合廈門大學、四川通威集團等知名院所以及企業,共建成立省海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海鱸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目前,水科院已牽頭完成《白蕉海鱸產業發展規劃》編寫等工作,并投資5000萬元建設珠海試驗基地,針對海鱸產業開展了10余項科研項目。斗門生態農業園聯合華南師范大學共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引進了博士后人員,開展海鱸健康養殖模式和脅迫生物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