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于紅仁
摘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新一輪教育改革核心目標,關系教育改革、人才培養、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學校教育中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重中之重。本文從課堂教學、課程結構、推進學生社會化三個方面探討落實之道。
關鍵詞:發展核心素養落實
一、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發展素質教育”。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報告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共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6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體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二、依托課堂主陣地
——通過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課堂的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要完成立德育人的任務,主要依托在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也在課堂,在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
2017版普通高中課程修訂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價值導向,就是把立德樹人的國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最頂層、最核心的要求落實到高中教育的每一個學科,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核心素養,最后一直落實到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從而形成由課堂教學目標到學科素養,再到整體的學生核心素養這樣一個層級關系。
培育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將成為所有學科教學的第一目標。學校教育要引導教師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從關注學科知識轉向關注核心素養,從思考知識講授和獲得,轉向思考育人目標、學科知識背后隱含的學科思維方法,以及思維方法背后隱含的價值訴求。
學校教育要引導教師努力做到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育人。學科書本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是育人的資源和手段,要服務于育人這一根本目標。將“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要重視教學方式的變革,要從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中轉出來,轉到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中去。
三、抓住課程主渠道
——依靠豐富多樣的課程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是需要長期堅持、多維度發力、多渠道共進的系統工程,除了課堂教學主陣地外,豐富多樣的課程,將是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主渠道。
課程一次最早出現在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文中,它是從拉丁語“Currere”一詞延伸出來的。它的名詞形式意為“跑道”,由此可知課程即為不同學生設計的不同軌道;而它的動詞形式則是指“奔跑”。由此來看,課程就是為每一個學生開辟“奔跑”的“跑道”。學生在“跑道”上進步、成長,經受鍛煉,鑄就必備品格,形成關鍵能力。
在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課程設置改革中,浙江杭州二中的一體兩翼三層四類(見圖1)的課程架構,具有借鑒意義。在這一架構中,“一體”指向作為學業基礎的國家必修課程,此稱“核心課程”;“兩翼”中的一翼指向促進人格成長的“社會類自主課程”,另一翼指向促進智慧成長的“學術類自主課程”;“三層”是指“一體兩翼”三大板塊的課程,均按由低到高三個目標層次設計與實施;“四類”是指包含核心課程、社會類自主課程、學術類自主課程和以現代學生必備的基本素養為內容的“學?;A素質課程”的四個課程類別。(來自搜狐網--全國著名高中如何建構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
四、推進學生社會化
——通過職業生涯教育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培育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就要重視推進學生的社會化,幫助學生逐步具備走上社會需要的品質和關鍵能力,從而未來能夠在社會上贏得生存和發展。
為此,學校應該創造條件,重視學生的社會化。例如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形式可采取模塊化、專題化,體現綜合性、活動體驗性;課程的教學可以有機地結合團體心理輔導課進行,引導學生合理制定生涯規劃;充分利用班會課開展生涯規劃的專題講座和討論;加強學科滲透,各學科教師應通過對本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趨勢和職業對應等內容的教學,將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本學科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以生涯探索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撰寫實踐體會和報告。
北京十一學校的做法值得借鑒。在學校的課程體系中,不僅有著若干讓學生了解社會、理解職業的社團和技術課程,而且還有近40個行業的社會考察課程。學生在課程中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社會,確立了人生方向和職業目標,便有了努力完善和提升自我的強勁動力,適應職業需要的必備素質和關鍵能力也在活動中得到培養和提高,真正體現了“面向未來的教育才能適應未來”。
參考文獻:
[1] 李希貴《面向個體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