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靳巍
摘要:教研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工作質量。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發揮校內名師的作用,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校本教研;同課同構;同課異構
隨著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校本教研也被提上了日程,因為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已經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發揮校內名師的作用,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工作,腳踏實地地開展校內的教研,從而促進本校教學的提高。
一、充分認識校本教研的重要性
教研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學工作質量。因此有人說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第一生產力,只有生產力水平提高,才能實現最大化的效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幾條途徑,理論學習、外出學習、網上遠程學習、自我學習、校本教研學習等,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迅速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理論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都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必備。這對小學教師和教學工作的提高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教研主場、教師主角、教學實踐都能融合在一起,是最為實在的教學探討。校本教研的開展還能夠節約外出學習的經費開銷,節約時間,隨時隨地就可以開展教研活動。而且在自己的班級中、在自己的學生中,這樣的教研工作更有針對性,也會更具實效性。因此在小學教師中,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
二、在小學教學中開展校本教研的策略
校本教研顧名思義是基于校本基礎上的,所以對于教師的校本教研工作要在研究本校、本班、本學科的教學工作基礎上開展。怎樣開展的校本教研工作是最為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探討的問題。
(一)正確分析學校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研工作應該像大夫診病,通過各項檢測,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結合學生和老師的實際情況,對癥開方,然后下猛藥,實現藥到病除的效果。因此開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關鍵是找出本校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教研的目標。通過有效地開展教研工作,解決這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研工作的開展要從教學工作的全面出發,站在教學改革的高度,充分利用教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全方位開展教研工作。比如教師的專業素養低,教學理論尤其是新課改理論不強,教學方式和方法落后等問題,成為目前小學教學工作開展的瓶頸。因此校本教研應該從這幾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很多教師還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口頭上大談教學改革,實際中依然遵循傳統教學方法,依然是一言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陳舊模式,至于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則是空談多,實際做的少。
(二)對診斷的病癥開方下藥
首先要解決教師教學意識落后、教學理論陳舊的問題,這是新課改推進的絆腳石。教師沒有創新的教學意識和教學思想、沒有優化的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方法,那幺要提高教學效果就是紙上談兵。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是指導教學實踐的燈塔,要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可以通過教研工作來實現。校本教研的形式可以是同年組的老師一起開展,也可以是同學科的老師一起開展。針對教學工作的教研可以是平行班的老師一起開展,采取同課同構或者是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一個學科的幾位老師一起就一節課的教學共同商量和探討,制定出教學設計,然后通過實踐教學的開展,總結這種教學結構的優劣,優勢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發揚,劣勢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改進,在這樣不斷的總結和改進的過程中,實現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實效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有效的教研工作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催化劑,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學校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關注。
參考文獻:
[1]羅劍寵.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