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圍繞“目標周周定”這一活動,針對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教學實驗。通過樹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制訂合理有效的計劃、培養積極的思維和堅強的意志、進行卓有成效的反思四個階段的引導與努力,實驗結果初步顯現成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增強了其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自學能力;教學實驗;語文學習
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很少具有自己的目標和計劃。他們常常是跟著老師走,要達到什么水平、學到多少東西大都是老師說了算。但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準備度不同,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最終學習結果自然也就不盡相同。有不少學生雖然很努力也難以達到老師的要求。他們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屢屢受挫,以致失去信心。也有些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優于其他同學,但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效果差強人意。如何讓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語文呢?
根據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學習的起始階段就是動機階段,它決定了今后學習的方向,因此要想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首先需要激發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動機,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目標,建立理想的心理期望,促進其有效地學習,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因此,針對學生語文學習效益低下的這一問題,我設計了“目標周周定”的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其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相關概念
(一)什么是自學
現代心理學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的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
(二)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要求
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和語文課程的特點,國家教育部于2011年發布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提到,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等等,分學段對小學生提出了學習的具體目標和要求。
二、具體方案
“目標周周定”的活動,旨在通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制訂一定的學習目標,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指導、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在目標逐步實現的過程中漸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初步形成語文的自學能力。
(一)樹立切實可行的目標,激發自學動機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可知,如果將學習目標定于學生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引導學生為之努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就能逐步達到目標。
學生對自己的不足是比較清楚的,所以我決定讓他們正視問題,并努力解決。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了“語文學習目標周周定”的計劃。期初我就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應學段的目標分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公布,并張貼在班級宣傳欄。這樣學生就可根據課程總目標,結合每天的學習內容,衡量自己學業欠缺的地方,有的放矢地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
起初,學生對此反響平平,但是仍然按要求,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寫下了自己的周目標。一周后,經過自評、小組評、老師評,有7位同學達成目標,他們就制訂下一個目標。而剩余23位同學未達到目標,則繼續為此努力。
學生每周以一個小小的目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語文學習的目的更明確,動力更強。不僅如此,學生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為自己量身定制一個個簡單的目標,在一步步前進中逐漸學會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制訂合理有效的計劃,掌握自學方法
計劃就是將目標分解成小任務,落實在具體行為上。所謂合理有效,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做事分輕重緩急,重要的事情優先完成。經濟學家維弗利度·帕累托提出80/20理論,即: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占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
在第一周實驗結束后,我分析了7個人完成目標學生的原因,他們對于自己的目標做了具體安排,并能抓住重點,保質保量完成。而那23個學生之所以無法達成目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于自己的學習、生活不會合理安排。
第二周,我讓學生在審視其目標的基礎上,重新安排自己的計劃,并要求他們將最有利于目標達成的事情(方法)放在首位,如:孫同學的目標是:不拖拉語文作業。經過分析其拖拉作業的原因:易開小差,易受影響,喜歡邊做邊玩。那么他計劃中首先要做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并對此予以獎懲,以及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樣是以不拖拉語文作業為目標,周同學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上課聽不懂,思維能力弱,反應慢。因此,他的計劃的重點是:加強預習,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做好復習工作……學生通過制訂和修改計劃,確立了事情完成的先后順序。在第二周時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學生將目標具體化為計劃,整個過程并不容易:大家花了些時間去分析問題,比較異同,尋找優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還要反復修改、調整問題。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思考、比較、分析,他們看問題更全面,更能抓住重點了,逐漸掌握了學習的方法。
(三)培養積極的思維和堅強的意志,堅持自學習慣
克萊門·斯通說:人與人的差別只是一點點,但這小小的差別卻有極大的不同。小小的差別是思維方式,極大的不同是這思維方式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可以說,思維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有的學生雖然樹立了周目標,也對此制訂了實施計劃,但總是無法實現既定目標。這常常是因為他們在制訂計劃初期就對于自己是否能達成心存懷疑,甚至從一開始就否定自己。這些消極的思維影響了他們的信心,一旦遇到阻力就很快放棄。如:小偉同學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寫字端正、漂亮。但連續兩個星期都沒有進步,甚至還退步了些。原因是什么呢?他希望能和小雨同學一樣寫出漂亮的字,但是又覺得自己不可能做到。因此,他常常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徊。結果,字沒有進步,對自己卻越來越沒有信心。
參考文獻:
[1]臧亞娜 試論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 《科學中國人》 2015 .
[2]蘇義蓮 試論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