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實驗操作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生物教學當中的一大亮點。實驗操作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興趣,啟發學生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但是在實踐操作中,因地域和條件等諸多因素,生物實驗教學需要因地制宜改變,才能達到簡單易行、地方氣息等特色。
關鍵字:生物實驗;創新;培養
近幾年,隨著課改的穩步推行,加之本地教育部門將生物實驗教學創新作為講課比賽的重頭戲,導致生物實驗教學在方式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學生越來越期盼生物實驗課,因此借助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由于生物課程要參加中考,復習備考任務重,加之實驗器材的不足、不全,所以在實驗教學中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值得人深思。
教育方法落后,教育手段單一。從家長到學生,從校領導到老師,長期以來都圍著“分數”這根指揮棒轉動,使得生物實驗教學更多的成了點綴,偶爾使用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奮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生做都是照本宣科,毫無創新,使得學生一兩次實驗操作后就了無興趣,極大的挫傷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壓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削弱了生物學的地位。
實驗教學設備不足、不全。實驗教學是通過具體的教學器具、教學材料等讓學生明了生物的結構生理特征,明白生物的本質。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接觸具體的實物,結合課本和教師所授知識,在操作過程中,達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讓學生終身受益,才能體現生物學的價值所在。
在實際教學中,受到經費的影響,大部分學校教學設備殘缺不全,藥品缺少,甚至存放時間過久失效,只能因地制宜,開展如: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口腔上皮細胞等簡單易行的實驗。
缺乏專業、專一師資隊伍。師者,傳道解惑。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一桶水,生
物學更有別于其他學科,要求教師有專業的基礎知識,同時必備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教學經費及人員的不夠,專業生物教師奇缺,有的學校甚至將生物教師拉倒其他學科任教,導致實驗教學開展更是“紙上談兵”。
21世紀需要復合型人才,利用好生物實驗教學這一平臺,大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自我創新意識,刻不容緩。為幫助學生,改變現有局面,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生物實驗教學。
豐富實驗教學手段,增強教學過程趣味性。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復雜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利于學生“消化吸收”,而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就是實現這一目的“催化劑”。在教學過程中,從初中生的身心特點來看,他們易動、好奇,敢于嘗試,我們可以將實驗動態化、趣味化,如做細菌能在適宜的條件分解有機物的實驗,可以將細菌擬人化,將分解過程制成動畫,學生合作配音來闡述分解過程,教師進行補充。整個實驗既能加強師生互動,又能引導學生自動參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欲望。
鼓勵學生改進創新實驗,提升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課本實驗的基礎,鼓勵
他們從實驗材料、實驗步驟、實驗方法等方面對現有實驗進行創新改進。如種子萌發實驗中將菜豆改為水稻,使實驗材料本土化,更貼近生活;在探究口腔消化淀粉實驗,改變唾液收集方法,學生直接將口腔對著試管引流。小改動,體現學生積極參與性與創新性,讓教學由被動型走向自主型,促進自主學習能力。
提高實驗操作頻率次,強化生物實驗教學作用。在教學中,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利用現有材料,讓學生多走進實驗室和實驗園地,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頻率;在課堂上學習實驗后,利用空余時間,讓學生自己操作簡單易行且安全性較高的實驗,觀察實驗結果并詳細記錄下來,這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學知識,做到知行合一。
總結生物實驗教學得失,提升學生發散思維。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實驗總結。可以自己思考也可小組間自由討論。例如探究蚯蚓如何運動實驗,我們實驗材料用到紙板和玻璃板,并作為對照,發現實驗結果有時與假設不一致。學生討論后改進的措施:準備一塊長方形玻璃板,以中軸線為界,一邊打磨,另一邊保持光滑。為保證蚯蚓直線運動,利用兩根鐵絲作為邊線,使其按預定方向前行。通過分析實驗結果,倒逼學生改進實驗過程,提升學生的發散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
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踐,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究,學習、運用形成連貫過程,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例如進行檢驗種子萌發率的實驗時,課堂讓學生將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過程進行詳細討論。然后讓學生課后自己購買種子檢測種子萌發率,寫出實驗結果,自己動手實驗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中學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時段,初中生心智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斷發展,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強,此時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可以通過初中實驗教學來實現,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克蓉.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243.
[2] 鐘方文.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能力的培養E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12).
[3] 王永勝、沈雁.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初中生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 趙燕.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 1(32):130—131.
作者簡介:
姓名:王超,出生年月:1978.2—,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湖北省黃岡市,當前職稱:高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生物學,單位:黃岡市啟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