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喜迎十九大地方形象上鏡率
■IUD中國政務輿情監測中心
十九大期間,IUD政務輿情監測中心跟蹤監測《人民日報》密集刊出的各地形象(廣告)專版。對比往年國家重大事件中各地在《人民日報》進行了形象展示,十九大各地方專版主題突出、創意形象生動、生態特色鮮明。截至10月26日,共有14個省區市在《人民日報》刊發形象展示廣告。其中江蘇上鏡率最高為4個,其次為廣東、四川分別為3個。以下從精準脫貧、智慧城市、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轉型升級、全域旅游、文化自信等七個維度全景式再現,看看哪個地方的“顏值”最高。
四川巴中:“三百”工程讓青山變金山

●順利斬斷“窮根”,還得“換窮業”。巴中市按照“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核桃、茶葉、巴藥“三百”工程和生態養殖,“一村一品”“一戶一策”,讓貧困群眾在生活、生產方式方面發生轉變,成長為新型農民或產業工人,逐漸從根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目前,全市已種植茶葉65萬畝、核桃112萬畝、巴藥39萬畝,建成“馴馬水鄉”“七彩長灘”等12個鄉村旅游基地,興辦龍頭企業163家、家庭農場(林場、牧場)489個、各類專合組織1629個,實現產值152億元,貧困戶人均增收2300元。

《人民日報》十九大地方形象專版主題分類
湖北大悟:把好五關 上下聯動整合資金

大統籌辦大事 小統籌辦小事不統籌難辦事 不統籌要出事

《人民日報》十九大期間地方形象專版分布
2016年,大悟縣共統籌資金12.18億元,有力支持54個貧困村脫貧出列、12162名貧困人口脫貧銷號。2017年,大悟縣計劃統籌財政資金12億元用于精準扶貧。湖北大悟縣通過把好科學規劃關、項目申報關、資金整合關、項目實施關、監督管理關“五關”,上下聯動整合資金,促進精準扶貧“一建兩扶三保”(即項目建起來;教育、產業扶起來;住房、醫療、生活保起來)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有效破解資金零星分散的困局,全力保障精準扶貧。

奮力打造多彩貴州公園省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立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成以綠色為底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和諧為基本內涵、全域為覆蓋范圍、以人為本為根本目的的“多彩貴州公園省”。
河北廊坊:以人為本,全面打造幸福宜居名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6年,廊坊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22.4%,率先成為河北省退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倒排前十”的城市。2017年上半年,歷經9輪極端天氣考驗,廊坊持續退出“倒排前十”。
五年來,廊坊市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連續實施“十二項專項行動”,投資68.5億元建設了“北三縣”和固安、霸州三大省級重點片區,完成了1116個村街改造提升,安次區第什里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大廠回族自治縣威武屯村等6個村躋身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行列。
南京:擦亮“創新、文化、生態”城市名片
●集山、水、城、林于一體,一座生態環境優美的城市
●全國首個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一座創新資源豐富的城市
●“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江蘇鎮江:走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之路
發展戰略: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走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之路,讓生態成為鎮江的最大特色和發展優勢。

天津濱海新區: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
當前,濱海新區正把智能制造創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工業電子商務普及推廣、中小企業兩化融合能力提升、綠色制造推廣、產業集群能力提升作為政府資助的重點,通過創新政策支持,引導制造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江蘇南通:聚力創新、聚焦富民

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重要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宜居宜業富有魅力的花園城市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源
江蘇宿遷:打造“生態大公園” 走綠色發展新路


廣東佛山:全市“創森”共識共動

佛山市政府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并將工作機構延伸至區、鎮(街),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系統化的工作態勢。該市將“創森”工作納入市績效考核體系,堅持以評促建,把城市森林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預算,逐年增加投入。
2016年,佛山市林業總產值達1204.9億元,家具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高居全國第一,花卉苗木產業發展速度和規模全省第一。

廣東清遠:破立并舉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清遠成立了市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為全省第一個、粵東西北地區首個成立“環保裂察”的地級市,全力推進“創?!惫浴?/p>

廣州番禺:為建設幸福美麗番禺而努力奮斗
青島 :打造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海洋研究基地
開啟、簽約47個項目
飄色之鄉廣東音樂之鄉龍舟之鄉醒獅之鄉
●全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580家,同比增長2倍??萍计髽I孵化器總數達22家,在孵企業781家,累計畢業企業241家。目前,全區已有16家企業上市,53家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

浙江寧波:建設國際港口名城,打造東方文明之都

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和中國(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2017年上半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居全球港口第1位和第3位,自營進出口總額居全國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第9位。
南昌高新區:以產業為本、以創新為源、以項目為先
經濟首位在高新挺起江西發展脊梁高端產業聚高新產業發展高歌猛進綠色崛起數高新生態新城嶄露新姿


江西贛江生態與經濟協調并進、產業與城市高度融合、創新與開放同頻共振、發展與民生相得益彰安徽滁州:打造內陸開放合作發展新高
● 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
● 國家家電設計與制造特色產業基地
● 中國城市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示范城市
● 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
● 國家級園林城市
四川自貢:加快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
浙江安吉:鄉村之美重在標準
到2016年底,安吉縣188個行政村全部完成美麗鄉村創建,建成精品村177個,其中精品示范村21個,投入達11.13億元。2016年,前來安吉參觀考察美麗鄉村發展的團隊多達4000余批。

安吉縣政府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參與制定《美麗鄉村建設指南》國家標準并于2015年6月正式發布。這個標準體系以“一個中心、四個面、三十六個點”為元素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耙粋€中心”即中國美麗鄉村總目標,“四個面”即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三十六個點”就是三十六項考核指標。

貴州赤水:推動工旅、農旅、文旅、城旅、康旅深度融合,做足“旅游+扶貧”大文章
旅游+扶貧:“三個提升”鋪就脫貧大道
●打造新型工業“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實現銷售收入12.05億元
旅游+扶貧:“三個融合”延長產業鏈條●全力推動工旅融合 ●全力推動農旅融合 ●全力推動康旅文旅融合
旅游+扶貧:“三個聯結”拓寬增收渠道
赤水市創新利益聯結、產業聯結和就業聯結三大聯結,讓貧困群眾共享紅利。

海南:建設國際一流醫療旅游先行區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全國目前唯一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國際醫療旅游產業園區

廣西:全力打造“生態賀州長壽勝地”城市品牌

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和“世界長壽市”的品牌優勢,發展以旅游文化養生產業為主要抓手的生態健康產業,培育壯大“長壽·養生”經濟。通過重點發展壯大旅游文化養生產業,將生態健康產業打造成為新的千億元產業。
目前,賀州市森林覆蓋率達72.87%,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多,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療養勝地”。
成都武侯:打造“一城”“一帶”“一片”“一港”特色點位
一城:三國蜀漢城
一帶:“水韻天府”生態旅游帶
一片:成都音樂坊片區
一港:四川國際文化人才港

成都武侯區依托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稟賦,塑造“文創武侯”閃亮品牌,建造精品文旅項目,打造“一城”“一帶”“一片”“一港”特色點位,揚城市之韻、固城市之本、立城市之品、鑄城市之魂,力爭成為成都建設“西部文創中心”的重要極核,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河南:加快建設實力開封、文化開封、美麗開封、幸福開封
開封市強化新型工業化城市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兩個定位”,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原經濟區建設及鄭汴一體化深度發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及河南自貿區建設“三大機遇”,加快建設實力開封、文化開封、美麗開封、幸福開封“四個開封”。

十九大期間《經濟日報》地方鏡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