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兒童用品的質量歷來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國家質檢總局連續幾年將兒童用品列入重點產品質量提升目錄。在剛剛過去的“六一”兒童節,各地質檢、工商等部門展開了對兒童用品的各種形式的監督和抽查。
北京市工商局2017年第一、二季度對兒童用品抽查檢驗結果顯示:兒童鞋類商品檢測中發現8家生產企業生產的不合格商品9組,主要不合格問題為標識、感官質量、勾心、重金屬總含量、游離或可部分水解的甲醛、鄰苯二甲酸酯含量、六價鉻等項目。
福建省質監局對兒童及嬰幼兒產品質量專項抽查結果顯示:童鞋合格率為80%,有5批次產品質量不合格,其中兩品牌童鞋的重金屬總量鎘超標。
江蘇省質監局對童鞋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合格率84.6%,不合格項目主要是甲醛含量、重金屬總量(鉛)、耐磨性能和外底硬度。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公布了童鞋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抽查的30批次童鞋產品中有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主要包括 重金屬總量(鉛)、甲醛、小附件抗拉強力。
而近日,浙江紹興越城區市場監管局發布的兒童用品商品質量檢測情況分析報告指出,被檢童鞋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不合格項目多達33項,不合格率高達71.43%。
各種抽查結果表明,兒童鞋的產品質量提升任重而道遠。那么兒童鞋產品的質量常見問題如何鑒別?檢測中有哪些難點?如何提升童鞋質量?本刊邀請國家紡織品服裝服飾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的專家李玲來解讀兒童鞋產品的質量和檢測。
1.兒童鞋的檢測一般依據哪些標準?重要的質量指標有哪些?
目前國內涉及童鞋的檢測標準共計11個,其中5個適用范圍只針對童鞋(見表1)。在這5個標準中,2個強制性標準,3個推薦性標準。常見的童鞋產品標準有QB/T 2880—2007 《兒童皮鞋》、QB/T 4331—2012 《兒童旅游鞋》、QB/T 4546—2013《兒童皮涼鞋》,這3個標準均應滿足強制性標準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換言之,這3個標準在需滿足自身產品標準要求的同時,還需滿足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如所采用的產品標準與GB 30585有相同測試項目時,則選用兩個標準中相對嚴格的標準值作為判定依據。
在實際檢測中,常見的重要質量指標有:異味、耐磨性能、外底硬度、物理安全性能、摩擦色牢度、甲醛、偶氮、六價鉻、重金屬等。
2.童鞋常見的質量問題有哪些?這些質量問題可能帶來哪些危害?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童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有:產品存在潛在的物理安全隱患、化學限量物質含量超標、產品設計不合理、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較差、吊牌標注的產品信息與實物不一致等方面。
(1)潛在的物理安全隱患
由于小孩兒行為方式的不確定性,自我防范意識差。相較于成人鞋,童鞋更易出現安全隱患,對兒童的健康安全造成損害。據統計,國際上每年被召回的童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目前常見的安全隱患類型有:
A. 梗塞、窒息:童鞋上常常帶有大量的小附件,前尖或后跟也時常會帶有裝飾配件,如紐扣、蝴蝶結、珠片等,很多制造商考慮小附件僅為裝飾物非承力部件,常常采用膠粘或簡單縫制的方式將其固定在鞋面上。各種配件裝配不牢固,小孩很容易將小附件撕扯、抓咬、吞咽,從而造成梗塞、窒息。
B.劃傷:帶有金屬附件的童鞋易導致劃傷危害,尤其是不規則形狀的金屬附件,很容易在兒童玩耍時將兒童的手或腳劃傷。主要原因是所采用的金屬附件邊緣或尖端較鋒利,在使用的過程中,固定用的線或膠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產生松動,使本來僅貼服鞋面的小附件翹起,從而對兒童造成劃傷。
C.絆倒或摔跤:很多系帶式童鞋鞋帶較長,大多數情況下為父母幫小孩穿鞋、系鞋帶或兒童年齡較大時自己系鞋帶,但系不牢。兒童運動中或穿用較長時間后很容易松散,行走時被踩到,導致絆倒或摔跤,在一些極端情況下可能致使死亡。
(2)化學限量物質含量超標
制鞋材料和在制鞋過程中加入的各種助劑中含有多種化學物質,若處理不當,可能游離出來。兒童腳部皮膚稚嫩,若長期直接或間接接觸這些化學物質,極有可能引發多種疾病,如上呼吸道、消化系統疾病,致敏甚至致癌等。童鞋的常規限量物質檢測包括:六價鉻、禁用偶氮、甲醛、重金屬、富馬酸二甲酯、鄰苯二甲酸酯、橡膠部件中的N-亞硝基胺等。其中甲醛、六價鉻、鄰苯二甲酸酯、重金屬含量超標情況較多。
A.甲醛:可能來源于膠粘劑、發泡材料、皮革、毛皮、紡織品等。過量的甲醛會引發呼吸道炎癥,長期接觸甲醛,會對人體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B.六價鉻:主要存在于皮革、毛皮中,其毒性是由六價鉻及其中間價態或產生的自由基對細胞結構進行破壞所致。六價鉻易被皮膚吸收后,產生長期不愈的皮疹和潰疹,被細胞攝取后可因其誘變效應而致癌。
C.鄰苯二甲酸酯:童鞋中的鄰苯二甲酸酯主要來自涂層、塑料、印花涂料等。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影響內分泌,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或引起兒童性早熟。
D.重金屬:重金屬傷害主要指鉛、鎘和砷三種金屬含量超標,鉛超標會傷害兒童的腦細胞;鎘超標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砷超標會使皮膚色素沉著。童鞋生產中會使用大量的顏料和助劑,無機顏料主要是由一些金屬化合物構成,如硫酸鉛、鉻酸鉛等,有機顏料多為合成珠光劑,由鉛鹽構成。這些顏料的使用,可能在產品中帶入過量的鉛,造成鉛含量超標。
(3)產品設計不合理
A.高跟式童鞋:很多產品為了與眾不同,有時設計出縮小版的高跟童鞋。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足弓及韌帶的發育還在不斷完善中,穿用高跟式童鞋容易使兒童足部發生拇指外翻或扁平足等變形。endprint
B.鞋頭部位過窄:部分制造商為了使所生產的童鞋顯得小巧、秀氣,常常會縮小趾跖至前尖這一段鞋頭部位的放余量,這樣就有可能使得鞋頭部位空間過于狹窄,進而影響腳部的正常發育。如2008年有兩起由中國生產出口到匈牙利的兒童鞋,因設計缺陷(腳趾部位太窄、鞋底太硬)導致從市場通報召回。
C.鞋底硬度不合適: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應盡可能地保證其足部自然生長,同時滿足其行走需求。一些學步階段的嬰幼兒鞋或一般童鞋鞋底材質過硬,會引發兒童扁平足。另外,一些功用性童鞋如兒童旅游鞋,鞋底硬度需適中,但不少鞋底材料硬度卻不足,不能滿足其功用需求。
(4)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較差
目前童鞋的穿用持久性不足主要體現在其鞋底耐磨性能不足,兒童在穿用不久后鞋底就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磨損,底花紋磨損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鞋底防滑性,兒童容易滑倒、跌傷。鞋底磨損的主要原因是鞋底材料本身耐磨性差,或所選用的底材不滿足對應功用產品標準要求,如兒童旅游鞋,更多情況下在戶外穿用,穿用場合的路面較為粗糙,要求其耐磨性就相對更高。
色牢度:色牢度差的童鞋在穿著過程中,碰到雨水、汗漬就會造成材料顏料脫落或褪色,則其中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等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皮膚而被人體吸收,從而危害兒童皮膚健康,同時在穿用過程中還會造成襪子被沾色。在整個鞋類標準體系中,色牢度主要考核襯里和內墊耐摩擦色牢度,兒童旅游鞋要求不小于2~3級、兒童皮鞋和兒童皮涼鞋要求不小于3級。
(5)吊牌標注的產品信息與實物不一致
吊牌標注的產品信息有助于消費者更加真實地了解產品的特點,標注的信息與實物不對應,存在潛在的欺騙或誤導消費的可能性,如幫面人造革、合成革材質標注為真皮等。常見的標識問題有標注要素的不完整和標注內容的不正確兩方面。該問題主要是由于童鞋制造商對標準要求不了解及對自身產品所采用材質屬性不明確所引起。
3.針對上述質量問題,對企業來說應該從哪些方面改進,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1)物理安全性能:包括斷針檢測、小附件抗拉力、銳利邊緣和銳利尖端測試、小零件試驗,鋼勾心等(圖1)。常見的問題有:A.小附件未達70N 已脫落;B.嬰幼兒鞋上可拆卸的附件,按 6675.2—2014中5.2進行小零件測試時,完全容入小零件試驗器;C.附件邊緣、尖端為銳利邊緣、尖端。針對各類小附件脫落的情況,在加工制鞋時小附件并非簡單的定位即可,需牢固地縫合或粘貼在幫面上;針對可拆卸的附件,應將其尺寸設計成大于小零件試驗器內徑(內徑31.7mm)的尺寸或者將其牢固地固定在幫面上;針對附件邊緣或尖端鋒利的情況,應在采購附件時進行預排查,核查是否存在劃傷或割手的可能性,若制造商自己生產配件,則應做好倒角處理。
釘尖檢測 斷針檢測 小附件抗拉力測試
銳利邊緣測試 銳利尖端測試 小零件測試
圖1 物理安全性能測試
(2)化學限量物質超標:童鞋生產所采用的皮革、織物、人造革/合成革幫面材料,橡塑底材、粘合用的膠粘劑,均有可能存在有害限量物質,對兒童的健康及安全產生一定的隱患,對于企業來講,在嚴把原材料關的基礎上對生產的樣板鞋進行測試。同時,盡量不要選用深紅色、土黃色等顏色鮮艷的材料,避免鉛含量超標。
(3)產品設計不合理:企業應盡可能少地設計高跟式童鞋,如果設計時必須要有一定跟高,則可增加前掌部位的厚度,保證其有效跟高(后跟部位高度—前掌部位高度)不大于25mm;其次,在幫樣設計時,應盡可能選用鞋頭相對較大的鞋楦進行貼樣設計,避免設計出的鞋頭空間不足;在選用鞋底材質時,由于0~3歲嬰幼兒和3~14歲的兒童,其生理特點和行走方式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因首先依據適用年齡范圍選材,如0~12個月的嬰幼兒盡量選用柔軟透氣的織物作為鞋底;1~3歲學步階段的兒童,在選材時應選用有一定硬度的材料,在保證足部健康生長的同時,學步時也有一定的支撐保護作用;3~14歲兒童的童鞋,應首先確定其功用,是一般穿用還是外出旅游等,依據功用確定所需的硬度。不同功用童鞋硬度有不同的標準要求,QB/T 2880—2007《兒童皮鞋》要求硬度45~60邵爾A , QB/T 4331—2012 《兒童旅游鞋》外底硬度≥40邵爾A,QB/T 4546—2013《兒童皮涼鞋》鞋底硬度45~65 邵爾A/W。
(4)耐穿用性及色牢度較差:不同功用的童鞋耐磨性及色牢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設計時應明確所生產童鞋的功用,如是兒童皮涼鞋還是兒童旅游鞋,進而選用滿足該功用耐磨需求的鞋底材料和滿足該標準色牢度要求的襯里內墊材料。其次,在加工前先對鞋底材料進行耐磨測試,襯里內墊進行摩擦色牢度測試,核對是否滿足標準要求,如不能滿足要求,盡快更換材料。如必須采用該種材料,則調整材料的配方或加工工藝。然后,在大貨生產前,對樣板成鞋進行測試,再次檢查有無質量問題。
(5)標識:目前常見的產品標準如兒童皮鞋、兒童皮涼鞋、兒童旅游鞋,標識均采用
QB/T 2673—2013《鞋類產品標識》。作為企業來講,應熟知QB/T 2673—2013 鞋上和內包裝(含吊牌)的應標注要素,且保證標注內容與產品的一致性,在滿足標準的要求下正確引導消費者。
總體來講,對于童鞋加工企業,首先需熟知國內外有關童鞋的法規及檢測標準。其次,在原材料采購時嚴把質量關,對原材料的化學限量物質、襯里內墊的色牢度、配件的物理安全性能予以檢測,核查是否滿足標準的要求;在產品設計時,需考慮能被小孩抓咬的小附件及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鞋跟不能過高等因素;在成品加工時,需注意小附件牢固裝配、可拆卸的小附件保證其尺寸足夠大。最后,在成品質檢時排查有無斷針、釘尖等,對成品限量物質再次予以檢測,以保證消費者購買到真正安全、質量有保證的產品。
4.童鞋的檢測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endprint
(1)需辨別所檢測童鞋的種類(嬰幼兒鞋或兒童鞋):嬰幼兒鞋是指鞋號不大于170mm,供3周歲及以下的嬰幼兒穿用的鞋靴。兒童鞋是指鞋號不大于250mm,供3~14周歲兒童穿用的鞋靴。因嬰幼兒和兒童的生理特點和行走方式有較大的差異,在質量檢測中考核點也存在較大區別,嬰幼兒階段的兒童皮鞋、兒童皮涼鞋不考核各類物理項目,嬰幼兒、兒童旅游鞋不考核耐折、耐磨性能,其他項目均需測試。
(2)小附件抗拉力測試:該項目僅針對嬰幼兒鞋進行測試,在鞋上除可拆卸附件外,其他每個小附件均需進行試驗。若抗拉強力測試中小附件僅破損、未脫落,則應連同幫面進行小零件測試。
(3)鋼勾心:童鞋中鋼勾心的測試僅針對于鞋號200及以上的鞋進行測試,200以下的童鞋不測試該項目,測試時僅測試GB/T 28011 中的強制性條款。
(4)甲醛測試直接接觸皮膚和非直接接觸皮膚材料的區分:參照QB/T 4556—2013中5.4.2的要求,襯里、內底、內墊等與腳直接接觸的材料為直接接觸皮膚材料;幫面、外底等材料為非直接接觸皮膚材料;但如果沒有襯里、內底、內墊等情況下,幫面或外底直接與腳接觸,為直接接觸皮膚的材料;以羊剪絨類材料做襯里、內底、內墊的產品,如聲明不適于直接接觸皮膚,按非直接接觸皮膚的材料要求。
(5)化學限量物質取樣:不同材質需分開測試,同種材質不同顏色時,也需分開檢測。
5.質量好的童鞋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對消費者和經銷商來說,有哪些簡單便捷的辦法來鑒別兒童鞋的質量?
一雙好的童鞋首先具備不會對兒童存在潛在的物理傷害;其次,無緩慢的化學傷害;再其次,能夠起到保護腳部的作用,且不影響兒童腳部的健康生長;再次,具備良好的衛生舒適性;最后,有一定的穿用持久性。對于消費者和經銷商來講,可通過以下方式對童鞋的質量進行初步判斷。
(1)核對標識:盡可能選用品牌型號等標注清晰的產品,仔細查看吊牌標注的產品的參數信息如顏色、材質等是否與產品相吻合。
(2)聞異味:聞鞋子是否有難聞、刺鼻的異味。
(3)查外觀:左右腳比對查看童鞋的外觀有無瑕疵或缺陷。
(4)選顏色及色牢度初步驗證:盡量選擇淺色系的童鞋。同時,用白棉布蘸水多次擦拭內墊,查看白棉布沾色程度。
(5)查看結構款式設計是否合理:盡可能選用平底或低跟、鞋頭寬松的粘扣帶鞋或一腳蹬鞋。如果一定要選系帶式鞋,盡量不要選鞋帶過長的鞋子。
(6)材料:盡量選擇幫面材質柔軟、透氣性好,鞋底一定回彈性、防滑性,且硬度合適的童鞋。
(7)查看附件:用手觸摸鞋腔,查看有無不平服、刺手現象;用手觸摸附件邊緣,感知是否粗糙或者鋒利;用手拽拉小附件,檢查安裝是否牢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