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川
案例一
贍養不能講條件
年逾七旬的張大娘年輕時就守寡,辛辛苦苦將兩兒兩女撫養成人。現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兩個女兒和小兒子都有住房,唯獨大兒子生活比較困難,一直跟張大娘生活。今年春節前,張大娘把原屬自己名下的房產過戶給了大兒子,其他幾個子女因此常與張大娘爭吵,認為她偏向長子,并以此為由不再給老人贍養費。最終,忍無可忍的張大娘將三個兒女告上法院,法院判決三個子女每人每月給付張大娘贍養費80元,并共同承擔張大娘今后的醫藥費。
在一些類似的贍養案件中,有的兒女非常富有,可就是不愿意拿出一點點錢來贍養老人。贍養案件一直是涉老民事案件中數量較多、矛盾較為突出的。有些兒女之間互相比較,誰都不愿意多出一分贍養費;有些兒女以老人處理財產不公等為由拒不履行贍養義務;有些兒女視贍養老人為負擔,根本不盡義務;還有些兒女以家庭負擔過重、生活拮據為由拒絕贍養。
現實中,許多老年人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礙于情面,擔心打官司會加深雙方的矛盾,也有的害怕打完官司后子女報復、自己處境更難而不敢告狀,還有不少老人對子女懷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公道,奢望用親情來化解權益糾紛,結果只有忍氣吞聲、默默承受。
可喜的是,近年來像張大娘這樣轉變傳統觀念,拿起法律武器向不孝兒女討要合法權益的老年人已經越來越多。
贍養老人既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定義務。無論子女自認為理由如何充分,都不能違反法律規定的贍養義務。
案例二
分了家,也得盡贍養義務
仁某與白某是母子二人,并長期生活在一起。不久前,仁某失去了老伴,在她還沒有從悲痛中解脫出來之時,兒子白某提出自己要另過,并要求分家。仁某年事已高,如果沒有兒子,生活起居都不便,因而未答應兒子的要求。為此,白某經常指責母親,雙方產生了糾紛。白某甚至不顧母子親情,對母親仁某以暴力相威脅。仁某曾多次找有關部門調解,可是沒有結果,為此,傷透了心的仁某訴至法院,要求與兒子分家析產。
俗話說:養兒防老。可到了兒子該回報母親的時候,卻發生了這樣的事,
仁老人的遭遇讓人同情。法院受理此案后,法官考慮到原告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年人,為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專門邀請了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在庭審中,審判員對原、被告雙方做了耐心、細致的調解說服工作,并對被告不尊敬老人的行為從法理、情理上給予了批評教育,被告白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表示要盡贍養老人的義務。在這個基礎上,法官促使原、被告就財產分割問題達成調解協議,妥善處理了這起家庭糾紛。
案例三
老人再婚,兒女仍要贍養
李老伯的妻子多年前去世了,他一個人含辛茹苦養大了幾個兒女。去年,李老伯與周某再婚了。沒想到,父親再婚遭到了兒女們的強烈反對。李老伯多次要求兒女履行贍養義務,可兒女們都以父親再婚有人扶養為由,予以拒絕。走投無路的李老伯將兒女推上了被告席。最終法院依法判決李老伯的三個兒女每人每月給付贍養費80元,并承擔老人今后的醫藥費。
李老伯的遭遇恐怕在再婚老人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再婚老人的兒女當中,有的只是以老人再婚為借口,實際上是不想盡贍養義務;還有的是以不盡贍養義務為托詞,實際上是反對老人再婚;還有的是考慮到老人去世后的遺產繼承問題。
無論是出于什么目的,兒女們干預老人再婚或不盡贍養義務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甚至是違法的。因為,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是受法律保護的,子女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婚姻法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不論父母的婚姻關系如何變化,子女都必須履行應盡的贍養義務。
案例四
精神贍養也別忽視
孫奶奶有一兒三女,都已成家立業。兒子娶妻生子后,既不給贍養費,也不去看望,這讓老兩口十分傷心。一氣之下孫奶奶便把兒子告上法庭。她說:“我們老兩口有兩千多元的退休金,兒子一家生活也不富裕,告兒子并不打算要多少錢,只希望兒子對自己盡生活上的照顧及精神上的慰藉義務。”
隨著各項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像孫奶奶這樣要求兒女給予精神慰藉的老人越來越多。
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年輕人的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而多數兒女都是在逢年過節或是老人生日的時候才回來,也有極少數一年也不回家一次,甚至連個電話都沒有。很多老人或怕兒女擔心,或怕影響工作學習,都不愿意向兒女提出,而由自己承擔孤獨、寂寞。老人害怕孤獨,特別是對于喪偶的老年人來說,兒女是他們全部的精神寄托,他們迫切希望兒女們能抽出一點時間常回家看看,迫切希望能夠和兒女們交流溝通,尋求兒女親情,享受天倫之樂,而這些要求已不再是物質給予所能完全滿足的。
案例五
老人有權處分自己的財產
今年10月,年近八旬的趙大娘把女兒任某告上了法庭,因為任某在趙大娘不同意的情況下,偷偷將房產證掛失,私自將趙大娘的房屋改到自己了名下。沒過多久,又將趙大娘送到了養老院。傷心至極的趙大娘知道真相后與親生女兒對簿公堂,要求她返還住房。法院認為,趙大娘女兒的行為不僅侵害了趙大娘的合法權益,而且有悖我國道德傳統,支持了趙大娘的訴訟請求。
房產是老年人擁有的最主要財產,子女爭相繼承和分割,使房屋確權成為老年人維權的新焦點。子女侵權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在房屋拆遷過程中,子女們私自將老人的承租權、產權人姓名變更為自己,或是將拆遷安置費私下領走;有的子女出資購買老人具有使用權的房屋后,將戶口遷入老人居住地,并私自更改戶主及產權(租賃)人;有的是共同居住的子女自己購買住房后,仍占據老人住房,影響老年人的生活;還有的是同住人以贍養、照料老年人生活為名,購買房屋產權、遷入戶口、更改戶主等等。
《老年法》規定,老年人有權依法處分個人的財產,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不得強行索取老年人的財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