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百祥
71歲的駱克志和87歲的吳清蘭非親非故,兩人只是鄰居。從2005年起,無兒無女的吳清蘭罹患眼疾生活無法自理,駱克志和老伴開始無微不至地照顧她,直到不久前老人不幸辭世。“老人無兒無女,我是她的鄰居,我把她當成家人。”筆者對記者說。
鄰里情誼:老人罹患眼疾,他和老伴義務照顧老人12年
10月16日,天空陰沉沉的。太康縣板橋鎮鄉村的田野上,村民們在地里忙碌。家住大陸崗村的駱克志和老伴姜西芝也不例外,他們早早來到村東南自家責任田里。開始干活前,他們朝著地中一處新墳,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駱克志夫婦緬懷的,是剛過世五六天的同村鄰居吳清蘭。提起這個老人,駱克志滿是憐憫之情。
終年87歲的吳清蘭一生無兒無女,其老伴20年前去世,她就一直獨自生活。2005年,因患白內障,吳清蘭雙目幾乎失明,行動不便。作為鄰居,駱克志開始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一開始,他每天幫老人提水、買菜,后來隨著老人眼疾的發展,他干脆一日三餐給老人送飯。平時,他還抽空陪老人嘮嗑,想辦法讓老人開心。
2009年,吳清蘭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雖然視力有了好轉,但身子骨卻大不如從前。為了讓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駱克志和老伴姜西芝商議后,決定讓老人和自己合鍋吃飯,飯菜盡量滿足老人的口味。在駱克志和老伴的照顧下,吳清蘭老人身體很快恢復,精神也好了許多。“那時候,吳清蘭老人臉上整天掛著笑容,逢人就夸保運(駱克志的乳名)是個大好人。”村民趙治勤說。
今年4月27日,吳清蘭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駱克志急忙將她送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患了腦梗塞,在醫院住了18天。住院期間,駱克志跑前跑后,給老人喂藥喂飯,對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18天里,他只回家換洗了一次衣服。
經過治療,吳清蘭老人總算保住了性命,但從此癱瘓在床,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為照顧好老人,駱克志和老伴姜西芝分工協作,輪班照顧老人,不管白天黑夜定時給老人喂飯喂水。由于老人有時大小便失禁,駱克志和老伴就頂著臭味用熱水為老人洗身、擦身,從沒說過一次抱怨話。
養老送終:老人辭世,他披麻戴孝為老人操辦后事
今年10月初,吳清蘭老人的病情每況愈下。10月10日,老人安詳地閉上了雙眼,去世前,她拉著駱克志和姜西芝的手說:“如有來生,還做的你們的鄰居。”
為讓老人走得“風光”,駱克志賣了一些糧食籌集了幾千元錢,按照當地風俗,他為老人買了壽衣等物品,披麻戴孝親自為老人操辦了喪事,整個喪事簡樸但又不寒酸。
實際上,駱克志家并不寬裕,他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和別人交談上幾句,嘴就開始結巴。他的家是3間墻體斑駁的老式瓦房,目前已有30多年。
斯人已去,只留追憶。這幾天,駱克志和老伴夜不能寐,總是想起他們的老鄰居吳清蘭。閑暇的時候,他們仍會去老人的院落里走走看看。“照顧老人10多年,就跟親人一樣,去世后,我和老伴連續幾夜睡不好覺。”看著老人生前居住的屋子,駱克志觸景生情,眼里噙滿淚水。
在村里,記者向村民打聽駱克志夫婦照顧吳清蘭老人一事,大家都豎大拇指。“吳清蘭幾乎是一無所有,你說他們夫婦倆圖個啥?”村民們有些不解。
“我啥也不圖,鄉里鄉親的,幾十年鄰居,我不能看著她沒人管,我把她當成家人,沒有什么好圖的。”駱克志回答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