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兔子
1不懂中醫,給了親人錯誤的愛
》》我們的愛有太多的自以為是。
我這輩子有件特別后悔的事兒,就是學中醫晚了。如果我可以早一點兒學習一些中醫的基本常識,我爺爺和奶奶可能就可以多活一段時間,或者在活著的時候少受一點兒罪。
奶奶晚年患了老年癡呆癥,后來就完全神志不清了,也不能吃東西,都是輸的營養液,在這里不多說了。
說說爺爺吧。對于他的離世,我覺得作為家人,我們有很大的責任。
爺爺是個科學家,常年伏案工作,直到80多歲眼睛看不見了,才徹底放下手中的筆。后來,爺爺的心臟和肺臟不是很好,具體我也記不清了,反正長期住在醫院。幾年后又查出前列腺癌,但沒有開刀,做的保守治療。
當時醫院請了最好的名老中醫給他會診,并且開了一些中藥,一吃就是好多年,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效果并不好,最后還是不停地加西藥和激素,又因為副作用引發了很多其他病癥。
我當時就很奇怪,為什么那么多名老中醫會診開出的藥方沒什么用呢?彼時我也沒有學中醫,因此對中藥非常不以為然,覺得真是一點兒沒用。直到學了中醫以后,我才恍然大悟,了解了那些中藥沒有產生療效的因由。
自打爺爺住院以后,兒女因為很孝順,覺得醫院伙食太差,所以5個孩子輪流給父親送飯。
本來生病的人就要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再加上爺爺都快90歲的人了,更是脾胃虛弱,沒有力量去消化這些肥膩的食物。可是家人因為愛,覺得要增加老人的營養,偏偏費盡心思做了很多不好消化的營養食物,結果爺爺越吃越不好,總是腹痛腹脹,而且不停地咳嗽,痰不斷。
另外一點就是中藥是代煎的。每次拿去20服,煎一大袋回來,放在冰箱里慢慢喝。一是20服藥一起熬導致藥性沒有完全發揮,其次藥也是有氣的,包裝在袋子里放冰箱幾個禮拜,藥氣早就散了。這樣的藥吃下去,怎么可能會有效果呢?!
咱們就想想,中午做好的菜放到晚上吃,就完全不是那個味道了;如果放進冰箱,第二天味道就更差了。藥也是一樣的啊!
就這樣,爺爺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在最后的一年,因為食物不消化引發了胰腺炎,疼得他滿床打滾兒,痛苦不堪。沒辦法只好做手術,進了ICU。所有人都以為以他的高齡,肯定出不來了。但爺爺憑借頑強的求生意志,在所有人認為的不可能中,又從ICU回到了普通病房。
這時,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問題所在,那么爺爺至少還能多活幾年。結果,我們又開始犯同樣的錯誤了。
手術后的人吃什么食物最好?是米粥!粥是一種營養又健康的食物,因為只有這個虛弱的脾胃才能接受。任何肥甘的食物都是對脾胃致命的打擊。爺爺因為不能正常飲食,我們就千方百計地把這些油膩的食物打成糊糊,然后從鼻管輸入到胃中,真的也算是為了加強營養“不擇手段”了。所以,后來爺爺的肚子脹得鼓鼓的,而且不停地咳嗽,吐痰。他每天要吐幾百口痰。現在我才知道為什么了,因為肉生痰!
結果,最終導致爺爺去世的,就是一口痰!凌晨6點,一口痰卡在喉嚨,吐不出咽不下,呼吸不暢,搶救無效去世了。
爺爺是我們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兒孫輩都非常愛他。就是因為愛,才會拼盡全力去照顧,卻因為不懂醫理,讓爺爺最后的日子那么痛苦。這是比生病更加讓人無法面對的事實。
另一例,是我的發小。她因為宮頸問題,把整個子宮都切除了。手術后我去看她。
她說她手術后身體異常虛弱,什么都吃不下,一點兒胃口都沒有。看了她的菜譜,我驚呆了。
然后我去找她老公。
很多時候,我們照顧病人是為了體現對TA的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病人自己的感受。如果TA們不接受,我們還會很強詞奪理地說:“這是為你好,你必須吃!”
哎……愛……
我們對父母的愛,對子女的愛,對愛人的愛,有太多的自以為是。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給他們,卻很少想到他們會不會喜歡,甚至還常常因為他們表現得不那么喜歡,而生氣和悲傷。
所以,學習了中醫,我們可以從此換個角度,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比如,父母不想吃那些昂貴的補品,有時候并不是為了給我們省錢,而是他們確實不想吃,吃不下;孩子有時候不想吃那么多魚蝦蟹,并不是對自己的身體不在意,而是他們確實不想吃,吃不下。
那到底該如何對他們好呢?順著他們的心意,就是最好。心情好其實是我們能給予愛的人最好的禮物。如果真的要落實到食物,那我就推薦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紅薯、山藥。這些食物都特別養胃補脾,長期吃賽過人參,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強。尤其是對那些大病初愈者、身體極度虛弱的人來說,米粥才是最好的補品。
我外婆今年94歲,我學了中醫以后就到處收集最好的小米帶給她。她如果有什么不舒服,咳嗽、嘴里潰瘍、胃疼,我就讓她喝一個禮拜小米粥,然后就什么事兒都沒有了。
我女兒今年11歲半,1.41米的個子,72斤。已經有四五年沒去過醫院了。秘訣就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一碗粥。
米粥是什么,是中國老祖宗給后代留下的最根本的東西。那么多食物可以飽腹,為什么偏偏中國人的主食就是米飯米粥?!這是智慧,是經過千百萬次嘗試后得到的智慧,丟棄的人都是傻瓜。
親愛的朋友們,學點兒中醫知識吧,為那些我們愛著的人。
別再讓我們的愛,成為他們生命不能承受的負擔。
2只要你進過廚房,你就早已是中醫
》》不會做飯的宰相不是好中醫。
還是先從我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開始吧。
她兒子10歲,有鼻炎好幾年。我經過面診,覺得這孩子可以用藥,所以就給他推薦了清朝名醫黃元御記錄在《四圣心源》里專門治鼻病的方子。
然后……
藥方如下:
先不說那藥能不能用,就說別人學不了中醫,連解釋也聽不懂,就是胡扯!中醫哪兒有那么玄!醫圣張仲景所有的醫理醫案,寥寥數語,說得清清楚楚!他只會讓你明白一個道理,就是:大道至簡!endprint
那些越是把中醫說得神乎其神的人,越是不懂真正的醫理。其實只是學問不夠、沒有自信罷了。因為他也不一定就知道所以然!以上方的鼻炎方為例:元參清熱瀉火、滋陰;桔梗化痰理氣;橘皮理氣健脾、燥濕;杏仁、半夏降肺氣;茯苓除濕健脾;甘草坐鎮中州。里面幾乎都是藥食同源的東西,對流清鼻涕的鼻炎非常有效。
講到這里,我們來說說中醫湯藥的起源吧。
在中國商朝有個著名的宰相叫伊尹,他是一個好廚師,算是中原菜系的創始人。他在長年累月的做飯過程中,悟出了醫道和治國之道,寫了一本菜譜叫《湯液經法》,這就是有關中醫湯藥最早的著作。后來張仲景的《傷寒論》就是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寫成的。
羊肉湯里加入當歸和生姜,專門治療女性虛勞癥,肚子痛。
豬肉湯里加入蓮藕,特別滋陰。古時候的打鐵匠大夏天在火爐邊也不上火,就是靠喝這個湯補陰。
可見,后世把中醫稱為“廚房醫學”就是來源于此。所以中醫難嗎?高深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早已經是中醫了啊。
你感冒發燒了,你媽會這樣對你說:
因為熱粥有滋陰補中氣的作用,可以讓你盡快驅邪散寒。她不會這樣對你說:
這,不就是中醫嗎?
南京人最喜歡吃鹽水鴨,北京人最愛吃烤鴨,那是因為鹽和火烤都可以糾正鴨子的涼性,多吃也不會胃寒;做完手術要長傷口,就喝黑魚湯;除濕很好的食療方法,就是經常吃紅豆薏米粥。這些,統統都是中醫的醫理,這些智慧,哪點兒不屬于中醫呢?
學習效果怎樣呢?
人送牌匾
我這可不是開玩笑。大冬天的,穿個裙子,渾身不冷就不正常了。吃什么藥啊,穿暖和點兒什么癥狀都沒有了。
中醫治病就是這么除根兒!!!
常常有朋友問我,學習中醫怎么入門?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醫沒有門!中醫就是一條大道,而我們早就在這條大道上愉快地行走了。只是你走得越遠,看到的風景越多,體會到的感悟也越多而已。
其實,醫院里的醫生只是比我們更早一些奔跑在中醫這條大道上,他們系統地學習過中醫基礎知識,臨床也更有經驗,所以有時候我們會需要他們的幫助。但是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其實早已在中醫這條道上,我們就會發現,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
朋友,快點兒奔跑起來吧,還等什么呢?!
3怎樣才能讓你成為有吸引力的人
》》學了中醫,你的生活可能就會變成這樣。
我們常常會把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希望我們的親人、愛人、朋友能主動給予我們重視和照顧。如果沒有,就充滿了失望和怨憤。
可是,難道最能讓我們幸福的人,不是我們自己嗎?
自己的生活應該自己去充實,要求別人來填補空虛和寂寞,是一件很沒道理的事情。當你充實了,你自然就會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人,到那時身邊還會怕沒人嗎?
精氣神,能彰顯一個人酌內涵和吸引力
那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人呢?讀書!當你身上具備了別人可以獲取的能量后,靠近你,就完全變成了不由自主的事情。一個人缺乏吸引力,是因為他精神的匱乏,別人和他在一起,在精神和情感方面不但無法獲得滿足,反而還要不停地給予。這樣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親人,在一起久了也會覺得好累,也會想要逃跑。
所以,讀書吧,把自己豐富起來,不要讓孩子覺得探望自己只是義務,不要讓愛人對著自己無話可說,不要讓朋友覺得和你無從交流。當你豐富了,你身上就會流淌出許多能量,這些能量會讓你充滿魅力和自信,也會填滿你生活的所有縫隙。
中醫改變自己,改變生話
那讀什么書呢?讀什么書都行,但是讀中醫書大概是最實用的書了(這個彎兒繞的),因為它在豐富你的同時,還可以給你和家人的生活帶來實際可見的幫助。
如果你學了中醫,你的生活可能就會變成這樣的了:
這些,我在學了中醫以后,體會太深了。以前我女兒病了,我爸直接叫囂著就送到醫院去了,也不給我打電話。我責問他為什么不先通知我,他就吼:“告訴你有什么用?!”現在只要我家里有人病了,我爸就立刻叫囂著給我打電話:“兔子,你趕緊給我回家!”
另外,中醫改變了我的整個經濟生活,以前沒事我就不停地淘寶,每天在單位都要簽收好幾次快遞。自從學了中醫,沒事兒的時候就看書了,支付寶很久沒用了,生活一下子寬裕了好多。
至于夫妻關系,都不好意思提,自打學了中醫,渾身上下淌的都是知性的魅力,藏都藏不住,愁死我了。但是我是一個學習了中醫的人,所以處理起來就是那么游刃有余。
我這樣做也真是迫不得已,你們想啊,我白天要上班,中午要寫公眾號,晚上有空了還要忙忙孩子的學習,只有深夜才是屬于我自己的,我要不斷地學習才能進步啊。好了,不多說了,四人學習小組在等我,我去忙了。
4學會用中醫思維去生活
》》中醫既是廚房醫學,也是哲理醫學。
學習中醫以后,我覺得,比中醫基礎知識更有用的,是學會用中醫的思維去看待生活。
中醫既是廚房醫學,也是哲理醫學。你如果可以掌握它的思維邏輯順序,也許你解決的就不僅僅是身體問題,還包括生活。
比如說,你對你的工作常常有這些不滿:
這些對工作的抱怨其實都是癥狀,根本在于你一點兒也不喜歡這份工作,錢少活多離家遠,沒有上升空間。所以即使給你換個領導,換個辦公室,廁所有wi-fi,你還是會找出其他毛病,來讓你覺得這份工作實在糟糕,比如食堂菜太咸。
你對你的婚姻常常有這些不滿:
這些對婚姻的抱怨其實都是癥狀,根本在于你不愛這個男人了。他不做面條改做飯,你一樣吃不下;他輔導孩子做作業,你怪他不打掃衛生;他睡覺呼吸調成靜音,你嫌他裝鬼嚇你。他改不好了,因為你已經對他的優點視而不見。
你對你的孩子常常有這樣的不滿:
這些對孩子的抱怨其實都是癥狀,根本在于你對自己本身不滿意。你不敢面對自己人生的普通和無望,沒有勇氣面對更多的平凡或者失敗,所以把眼睛都盯在孩子身上,以求轉移注意力——你希望自己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成功,就是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所以對孩子要求特別高的家長,無非是想用最后的一個機會給自己的人生加點兒分罷了。
用中醫的思維,撥開紛亂復雜的表面癥狀,窺視簡單而核心的本質,你就會發現:如果你能從根本上進行改變,那些曾經困擾你的表象就會立刻煙消云散。
再回到中醫治病上,我們常常會遇到身上有亂七八糟各種癥狀的人,比如經常頭暈頭痛,打嗝呃逆,還會腹脹拉肚子,睡眠不好,心情煩躁,皮膚容易干裂或者出疹子等等。這些看起來都毫無關系的病癥會讓你思維混亂無從下手。但是如果你用中醫的思維,你就能夠靜下心來,撥開癥狀的迷霧,去尋找答案。
學會用中醫的思維生活和看病,這才是中醫的精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