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全線貫通
11月12日,隨著最后一道焊口完成焊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941.8公里管道全線貫通,具備了進油條件。
據介紹,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將正式投產,屆時,從東北輸油管道進口的俄羅斯原油將由現在的每年1500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
我國燃料乙醇有望迎來產量增長廣闊空間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近日在天津聯合發布的《中國工業生物技術白皮書暨中國生物工業投資分析報告2017》指出,我國燃料乙醇特別是玉米燃料乙醇有望迎來產量增長廣闊空間。
報告預計,生物燃料乙醇未來有望迎來更多利好政策,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加速玉米去庫存,帶動整體行業景氣度回升。
中美簽署首單乙烷進口合同 將新建200萬噸/年乙烷制乙烯項目
11月9日,美國乙烷公司與南山集團就進口美國乙烷簽署貿易合同。這是我國進口美國乙烷的首單合同。
據介紹,此次美國乙烷公司與南山集團簽訂的是20年長約CIF(到岸價)合同。根據合同,美國乙烷公司將每年向南山集團供應260萬噸乙烷,并參與投資南山集團規劃的200萬噸/年乙烷制乙烯項目。

中石油海南銷售有限公司揭牌儀式。(網絡供圖)
混改邁出大步伐 石油等領域將加速推進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為解決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不明確、國有經濟布局過寬、效率低下等問題的有效途徑,一直備受矚目。而從今年的整體推進情況來看,央企混改也在加速推進。
從石油領域來看,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近日表示,正在推進資產上市計劃,將在3~5年內在所有業務領域引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戰略投資者;中國海油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方案,加快混改步伐,有望在年內正式出臺混改方案;中國石油旗下中油資本、中油工程的重組上市,標志著該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由中國石油、中海油及海南省屬企業共同參與的海南地區成品油銷售企業股權合作項目——中石油海南銷售有限公司已揭牌,成為改革的又一個突破性范例。
業內人士表示,石油、天然氣兩大領域有望在第三批混改試點中統籌推進。同時,當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具備全面展開的條件,國企降杠桿將成為混改全面加速的重要推動因素,混改大時代開啟。
OPEC:到2040年石油仍將是全球主要燃料來源
據報道,OPEC在年度“世界石油展望”中表示,隨著需求的增長,到2040年石油仍將是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主要燃料,放棄了之前所做的天然氣到2030年代后期將成為主要燃料的預測。
不過,石油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從2015年的31%降至2040年的27%。
委內瑞拉石油產量將跌至29年低點
彭博社調查顯示,委內瑞拉明年的石油產出預計將暴跌至184萬桶/日,跌至1989年以來最低。擁有比沙特阿拉伯多得多的原油儲量,委內瑞拉卻即將面臨債務違約。全球能源顧問公司某分析師表示,該國原油品質也在縮水,直接導致其原油產品被多家煉油商退回。
諾瓦泰克在俄發現巨大油氣儲藏
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近日宣布,公司已經在俄羅斯Kharbeyskoye氣田發現巨大的可商業開發的原油儲藏。
諾瓦泰克公司初步估計該氣田擁有22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逾4000萬噸的原油。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是智能電網+特高壓+清潔能源,智能電網是基礎,特高壓是關鍵,清潔電源是根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建設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國際研修班”上表示,當前世界能源發展面臨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嚴峻挑戰,根源是化石能源資源的有限性及其使用過程中帶來的污染排放。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實施清潔替代和電能替代,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
“‘平價’是新能源發電擺脫補貼依賴、實現成為替代能源的必然途徑。”
——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主席、協鑫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近日在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上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進能源變革的核心要義,前景廣闊,應盡快構建平價、智能、共享的綠色能源體系。
“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是壟斷行業市場化改革的‘牛鼻子’。”
——針對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表示,對自然壟斷環節定價進行成本監審,有利于打破成本“黑箱”,是壟斷行業監管的重大制度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