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棱
2017年6月,在臉書公司一個名叫“FAIR”的項目中,兩個人工智能機器人鮑勃和愛麗絲,在沒有任何人為操縱的情況下進行了對話。起初,研究人員以為鮑勃和愛麗絲之間的對話是無效的,因為對話的內容都是一些零碎而又重復的詞語。可研究人員后來發現,這段人類無法理解的對話其實是有規則可循的,是完全有效的對話。面對這樣突發的情況,臉書公司關停了該項目。
事情一經公布,便震驚了全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機器人居然自行創造出了自己的語言!他們在說什么?他們可能會說什么?
面對輿論的壓力,臉書公司研究員邁克·路易斯在接受美國著名商業媒體FastCo的采訪時,公布了事件的詳細經過。
原來,鮑勃和愛麗絲確實是以人類聽不懂的語言進行了無障礙溝通,但這只是編程者犯的一個錯誤,研究人員沒有設定讓機器人按照人類可以理解的英文來溝通。于是,機器人在溝通中以一種類似“速記”的方式,簡化了它們的交流。這段機器人自發形成的相互理解的交流,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但其實可以理解為一個非常簡單的設計漏洞。之所以會關閉這個項目,是因為發現這項研究已經偏離了原項目所要達到的目的。換而言之,就是這個程序沒有成功,所以干脆關閉了。
盡管是虛驚一場,人類卻應為之警醒。要知道,人類勝過人工智能的地方,恰恰是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與情感,或許正是人類有謹慎、恐懼、猜疑等情緒,才會對人工智能的“對話”感到恐慌。不過,這也沒有什么不好,在科幻電影中,拯救人類文明的主角不都是對人工智能保持警惕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