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美
2017年11月3—4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湖南大學、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南光(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7中國車身大會在澳門圓滿召開。大會共吸引了來自奧迪、沃爾沃、江淮汽車、東南汽車、東風小康、蔚來汽車、安賽樂米塔爾、英國Axon Automotive Ltd等整車及零部件企業(yè)、研發(fā)機構的代表出席,共同探討先進的車身技術。中汽中心副主任高和生出席大會并致辭。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湖南大學副校長曹一家、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副總經理丁宏祥、中國機械國際合作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韓曉軍等嘉賓參加了大會并講話。
何為白車身?
白車身(Body in White)是指完成焊接但未涂裝之前的車身。白車身是車身結構件及覆蓋件的總成,包括車頂蓋、翼子板、發(fā)動機蓋、行李箱蓋和車門,但不包括附件及裝飾件。在白車身的基礎上再加上底盤(包括發(fā)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懸架系統(tǒng)、排氣系統(tǒng)等)、汽車內飾和汽車電器就組成了我們所說的整車。
打造國際化車身技術交流平臺
汽車發(fā)展的方向是安全、節(jié)能、環(huán)保、智能,在這樣的趨勢下,汽車制造業(yè)迎來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與產業(yè)結構重塑。“新材料”、“新工藝”、“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新名詞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汽車生產制造領域。白車身作為汽車最重要的結構件之一,是汽車設計開發(fā)與制造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車身技術同時又包含了多方面的學科內容,像汽車造型與空氣動力學、汽車結構設計、汽車CAE、汽車安全、車身材料與制造、汽車輕量化等,都會涉及到。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而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發(fā)展,國內汽車車身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國際上針對汽車車身領域的技術交流活動,大多集中在歐洲、北美等汽車工業(yè)較為發(fā)達和領先的地區(qū)。為此,在中國建立起一個專業(yè)、權威的車身技術交流平臺勢在必行。中國車身大會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孕育而生,彌補了針對車身領域的綜合性技術交流平臺的空白,為車身相關產業(yè)鏈主體間的合作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交流方式。
論道最新車身技術,分享成功經驗
近年來,隨著新材料的應用以及制造加工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車身在不斷加強結構強度的同時,特別注重輕量化設計。在本次大會上,我們見到了很多典型車身設計案例,讓與會者受益匪淺。
憑借著ASF車身技術,奧迪可以說是車身輕量化的先行者。特別是在品牌旗艦A8車型上,ASF車身結構帶來的輕量化優(yōu)勢有目共睹。此次大會上,奧迪輕量化設計中心帶來了全新奧迪A8的車身結構技術解讀,從車身材料、結構布局、輕量化解決方案、車身制造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講解。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在車身設計上也是獨具一格,在全球NCAP測試中屢創(chuàng)佳績。今年3月,沃爾沃全新一代XC60全球首發(fā),該車型是基于沃爾沃可擴展平臺架構SPA打造的首款豪華中型SUV。此次大會上,沃爾沃車身工程師便為大家解讀了該款車型的獨特車身設計。
隨著一批自主品牌車型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很多自主品牌都已具備正向開發(fā)的能力,在車身開發(fā)方面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在本次大會上,江淮汽車技術中心帶來了題為“全新一代中級車A60車身性能開發(fā)介紹”的精彩演講,重點介紹了A60的創(chuàng)新結構設計、輕量化設計和安全性能開發(fā)等內容。東風小康汽車有限公司則介紹了其熱銷車型——風光580的車身設計開發(fā)。該款車曾在今年的C-NCAP測試中獲得5星級評價,其優(yōu)異的車身設計功不可沒。東南汽車研究院則介紹了東南DX3的車身設計歷程,從剛度、風阻風燥、安全、NVH等方面系統(tǒng)闡述車身設計開發(fā)亮點。DX3的車身在實現(xiàn)優(yōu)異性能的同時很好地控制了成本,對于國內小型SUV的車身開發(fā)很有借鑒意義。自主新銳蔚來汽車介紹了其最新量產車型ES8的車身設計。ES8作為一款高性能7座純電動SUV車型,其車身設計區(qū)別于傳統(tǒng)車型,很有未來感和前瞻性,給與會者帶來很多啟發(fā)。
一些零部件企業(yè)同樣帶來了精彩演講。英國Axon Automotive Ltd公司是一家專業(yè)從事碳纖維材料研發(fā)推廣的高科技公司,他們在本次大會上發(fā)表了題為“為惠民城市打造的輕量化底盤”的主題演講,對未來電動車車身結構和材料進行了展望。全球知名鋼鐵制造商安賽樂米塔爾也發(fā)表了題為“新型鋼材助力汽車結構輕量化與安全化”的精彩發(fā)言,為不同強度車身鋼材的選用帶來全新解決方案。與此同時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工程研究院也進行了主題演講,探討車身設計制造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
現(xiàn)場展示白車身,構建互動平臺
除了主題演講外,本次大會還設置了車身展示區(qū),為參會嘉賓答疑及共同探討搭建了很好的平臺,讓人能夠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到關鍵車身技術亮點。在大會現(xiàn)場,奧迪、沃爾沃、江淮汽車、東南汽車和東風小康等車企都展示了主題演講車型的白車身,并有技術人員現(xiàn)場講解和答疑,這樣的現(xiàn)場互動方式讓與會嘉賓受益匪淺。此外,本次大會期間還進行了2018中國車身規(guī)則研討會,與會專家對明年車身大會將要進行的車身評比規(guī)則開展了深入探討,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和建議。未來,中國車身大會將會根據評審規(guī)則,對參展車身進行打分評價,評選出中國車身大獎。此次車身大會首次舉辦,組委會還特別為參加演講的國際和國內整車生產企業(yè)演講者頒發(fā)了“2017中國車身大會特別榮譽勛章”。
2017中國車身大會采用“主題演講+現(xiàn)場展示”相結合的形式,共享車身開發(fā)經驗和成果,得到了所有參會嘉賓的一致好評。通過現(xiàn)場展示和交流,與會嘉賓在大會上深入了解到車身技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與發(fā)展趨勢,以便未來尋求更好的汽車車身技術解決方案。本屆車身大會搭建了國內首個汽車車身相關領域技術交流和商務溝通的高標準國際化交流平臺,希望以此為契機,助推中國車身技術未來的發(fā)展,為中國汽車產業(yè)“由大變強”貢獻一份力量。
奧迪A8
今年7月,奧迪在西班牙正式發(fā)布了旗下最新的旗艦轎車——新一代A8。此次發(fā)布的A8是該車系的第四代車型(代號D5),相比老款車型進行了全面革新。新的車身結構、新車身材料的應用、48V等新技術的應用,全新A8在車身設計上有哪些亮點呢?在2017中國車身大會上,奧迪汽車輕量化結構中心主任貝恩德·梅勒庫施(Bernd Mlekusch)以及安全開發(fā)工程師張帆組成的演講團隊為大家解讀了全新A8的車身設計。
奧迪在車身結構上有引以為傲的ASF奧迪空間框架式車身技術,其核心就是通過結構以及材質對車身結構進行優(yōu)化,以達到車身輕量化的目的,而全新A8的車身也正是采用ASF理念進行開發(fā)的。不過,全新A8的車身結構更加強調剛性和安全,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叫做“將適合的材料用在適合的地方”。
全新A8使用了鋁合金、鋼、鎂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其中,鋁合金材質占比達到58%,相比上一代車身92%的鋁合金材質比例有了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鋼材質。全新A8在發(fā)動機蓋、車門、尾箱、天窗頂板、翼子板等處依然沿用鋁合金材質,而在A柱、B柱和門檻梁等關鍵部位則是采用了高強鋼。大量高強鋼的應用使得全新A8的白車身質量有所增加,這實際上也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對于車輛結構安全更高的要求。不過,全新A8也有很多輕量化的創(chuàng)新,比如在車身前部有一個三角狀的加強件就是采用鎂合金材質,相比同樣結構的鋁合金件,質量下降了28%;后板壁處使用了碳纖維復合材質(CFRP),質量降低了50%,通過紋路多層交叉工藝,使得壁板能夠承受縱向和橫向的力。相比起上一代車型,全新A8引入了碳纖維和鎂合金,這也可以看出奧迪的研發(fā)部門對許多新型材料依然保持著比較開放的態(tài)度。
在全新A8車型的研發(fā)過程中,生產部門提供了很多技術和工藝支持。由于其車身結構由鋼、鋁等不同材料構成,同時不同的鋼材和鋁材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奧迪的生產部門為這款新車提供了14種不同的車身制造工藝。除了我們都很熟悉的點焊、保護焊、激光焊以外,還有專門針對鋁材的鉚接,以及不同材料之間拼接的自攻螺栓、滾邊壓合及局部壓緊等。
Q/A
專訪奧迪汽車
輕量化結構中心主任
Bernd Mlekusch
Q:對此次車身大會的評價?
A:車身大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交流平臺,我們此次來參會一方面是想了解中國車企在車身技術上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另一方面也是想把奧迪最先進的車身技術介紹給大家。全新A8進行了大量變革,在材料、工藝等方面都有很大突破,通過此次演講和白車身展示,我們能把車身設計的更多新方案進行分享,以便共同進步。
Q:對中國品牌的車身設計有什么樣的認識?
A:在聽了很多中國品牌的報告后,我了解到中國在車身開發(fā)方面已經和歐洲接軌,開始走正向研發(fā)道路,這是一大進步,從中我也能學到不少東西。只要堅持這樣的開發(fā)思路,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國品牌的車身設計將來還會達到更高的高度。
Q:A8使用了大量復合型材料,會增加成本嗎?這樣的思路還會應用到其他車型上嗎?
A:在A8這樣一款豪華車型上,我們會優(yōu)先考慮其性能,不會刻意強調成本。不過,我們確實也在考慮成本,比如我們使用硼鋼這種高強鋼其實也是節(jié)約成本的表現(xiàn),畢竟鋼材比鋁材更便宜。在Q7車身上,我們已經應用了類似于A8的混合材料,只不過各種材質應用的比例不一樣。在A8車身上,我們看到的很多連接技術比較復雜,我們并不滿足于此,在后續(xù)車型的開發(fā)中,還會進一步優(yōu)化,簡化工藝,以便節(jié)省開發(fā)時間。
沃爾沃XC60
沃爾沃全新XC60在2017年度Euro NCAP的碰撞測試中獲得最高5星評級,并在成人保護、兒童保護以及安全輔助裝置三大項的評分中,獲得近兩年所有測試車型的最好成績,用實力詮釋了沃爾沃XC60的頂級安全性能。之前,沃爾沃全新XC60還在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xié)會(IIHS)最新的碰撞測試中,獲得了“Top Safety Pick +”頂級安全評價,成為名副其實的“安全雙冠王”。沃爾沃XC60的車身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在2017中國車身大會上,沃爾沃車身總監(jiān)Stevan Nedic發(fā)表了主題演講。
全新XC60是基于沃爾沃可擴展平臺架構SPA打造的第一款豪華中型SUV。SPA架構為XC60帶來全新的底盤結構和駕駛調校,配合智能全時四驅,滿足駕駛者的多種駕駛需求。同時,其配備的雙叉臂前懸架和多連桿獨立后懸架兼顧舒適與運動。可以說,SPA平臺是沃爾沃最新科技的結晶,在XC90上已經得到了驗證,如今在XC60上應用,對于車身性能的提升是大有用處的。
在材料方面,全新XC60車身大量采用熱成型鋼,并進一步提升了鋁合金的使用鋁,兼顧了輕量化的高強度的特性。和上一代車型相比,使用熱成型鋼的比例進一步提升至34%,而鋁合金的使用比例也由1%變?yōu)?%。從車身圖可以看出,全新XC60在車門鉸鏈區(qū)域、C柱、底盤縱梁等區(qū)域增加了強度極高的熱成型鋼,進一步提升了車身剛度。
除了優(yōu)異的車身設計之外,在全新XC60上,我們還能見到多項全球首創(chuàng)的智能安全科技,包括:在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統(tǒng)中新增緊急避讓輔助功能、相向來車自動避讓功能和帶自動轉向盲點監(jiān)測功能。三大創(chuàng)新功能均是為避免碰撞事故發(fā)生,針對真實路況當中經常發(fā)生的事故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
Q/A
專訪沃爾沃
車身總監(jiān)
Stevan Nedic
Q: 此次車身大會在中國首次舉辦,沃爾沃積極參與并帶來全新XC60的演講,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A:此次大會的主辦方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沃爾沃是很好的合作伙伴,這樣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大會,沃爾沃自然是全力支持。這是一個國際化的交流平臺,從中我們能了解到競品車型在車身方面的亮點,互相學習。XC60今年正式投產,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告訴消費者,沃爾沃是一個非常注重安全的品牌,在關鍵的車身結構上下足了功夫。XC60是一款全球車型,滿足全世界安全法規(guī),在中國市場上的車型和國外沒有區(qū)別,都是真材實料,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Q:對中國品牌的車身設計有什么建議?
A:目前,中國品牌涌現(xiàn)出很多新產品,在性能方面進步明顯,體現(xiàn)出較高的水平。不過,也有很多需要提升的,比如說安全,不能僅限于通過法規(guī)碰撞測試,而是要有更高要求,充分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當然,不同的品牌面對的客戶群是不一樣的,豪華車和普通車型在技術、材料的選擇上有著很大區(qū)別,需要根據產品定位來進行選擇。總的來說,中國汽車品牌想要在世界上獲得更高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打造核心競爭力。
Q: 沃爾沃的車身使用鋼材的比例較大,原因是什么?
A:在車身開發(fā)方面,我們既要考慮技術現(xiàn)狀,也要考慮到工業(yè)環(huán)境。沃爾沃現(xiàn)在的SPA平臺是在鋼材基礎上開發(fā)的,我們不會輕易改變。未來,如果有需要,我們會進行適應性的改進。我們的車型開發(fā)面對全球市場,要考慮到經濟性和實用性,鋼材的大量使用是比較符合我們的全球策略。同時,在鋼材的應用上,也有很多需要創(chuàng)新的地方。全新XC60進一步提升了熱成型鋼的使用比例,在節(jié)省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性能。
江淮瑞風A60
如果說之前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上風生水起靠的是較低的售價,那么在經過多年技術與實力的積累后,向著更高端的市場邁進是一大發(fā)展趨勢。去年廣州車展,江淮亮出王牌——全新中級車瑞風A60。據稱,瑞風A60是“集江淮汽車50余年造車經驗、全球五層研發(fā)體系超過10年的技術積淀于一身”的一款產品,代表了目前江淮汽車的最高造車技術。在2017中國車身大會上,江淮汽車首席碰撞安全分析專家袁海龍為大家詳細解讀了該款車的車身設計歷程。
在瑞風A60身上,江淮汽車把其在核心動力領域的最新研發(fā)成果——TGDI直噴增壓發(fā)動機+DCT濕式雙離合變速器應用于此。除此之外,這款車的軸距達到2915mm,擁有超越同級別的駕乘空間;風阻系數(shù)達到0.288Cd;100km綜合油耗為8.7L……這些都是A60的亮點所在。而在至關重要的車身結構方面,江淮更是不遺余力。在車身用鋼材方面,其車體使用高強板(HSS)、先進高強鋼(AHSS)、超高強鋼(UHSS)和熱成型鋼(HPF)的比例分別為54.20%、4.81%、1.87%和4.13%。A60有很多創(chuàng)新結構設計,比如全車應用35.3m結構膠,實現(xiàn)扭轉剛度提升約8.6%,降重3.4kg;還大幅應用激光拼焊板設計;通過增加結構膠及螺紋連接的方式,減少CO2保護焊的使用,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整車的剛度。
為了實現(xiàn)輕量化設計,A60的車身從結構輕量化、材料輕量化和工藝輕量化這3方面進行改進。在結構輕量化方面,A60采用框架式車身骨架,形成“結構環(huán)”,確保車身性能;同時在斷面、鉸接點等處進行了大量優(yōu)化設計,提高剛度及安全性能。開發(fā)團隊根據概念CAE分析、標桿及數(shù)據庫,優(yōu)化材質;而為了進一步提升性能,則又基于CAE分析結果,對性能薄弱點進行加強。在材料方面,A60全車使用大量高強度鋼板,比例達到59.4%。其中,A、B柱等區(qū)域使用1500MPa級熱成型鋼,比例達4.1%。在安全性能開發(fā)方面,A60共完成100多項碰撞摸底試驗,經過數(shù)十項改進后,完全可以達到5星級標準;同時還采用4倍自重頂壓防翻滾設計。另外,A60在NVH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工作,與合資標桿車型看齊,打造精品中級車。
Q/A
專訪江淮汽車
首席碰撞安全分析專家
袁海龍
Q: 江淮為何會參與首屆車身大會,并帶來瑞風A60的演講?
A:歐洲的車身大會(Car Body)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而中國的車身大會今年是首次舉辦,為國內車企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流和分享的平臺。江淮汽車能夠積極參與這樣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盛會,正是想把車身開發(fā)中的經驗和大家交流;同時,也能夠向同行請教不懂的問題。瑞風A60在公司內部定位為中高端轎車,江淮此次帶來A60的技術分享,正是希望把江淮目前最先進的技術展示給大家。我們愿意與其他車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Q:瑞風A60采用了大量先進的技術,性能提升了很多,但會不會帶來成本的增加?
A:根據產品的定位,不同價位的產品在成本上肯定是不一樣的。用一個很低的成本去把車輛各方面性能做到頂級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款車要在安全性、舒適性、動力性等方面都很出色,肯定要有投入,但這也是和車輛的售價相匹配的。瑞風A60的定位就是中高端市場,包括車身、供應商體系等都有著更高的要求,就是為了讓其能夠擁有頂級的性能表現(xiàn)。
Q:江淮在新能源車方面發(fā)展迅速,對于車身開發(fā)有什么特別之處?
A:在今年“JAC品牌日”上,江淮正式公布了旗下iEV7車型的價格,這意味著江淮新能源車已經發(fā)展到第7代。在車身開發(fā)方面,我們的標準是和傳統(tǒng)車型一致的。作為新能源車,安全是首位的。不過在做好安全性能的同時,我們也要兼顧車身的質量。在開發(fā)階段,我們會根據預先設定的目標,選擇最優(yōu)化的方案,從而開發(fā)出兼具輕量化與高安全性的車身。
風光580
2016年6月,東風風光品牌首款SUV車型——風光580正式上市,主打實用性和性價比。它雖然是個“新兵蛋子”,但市場表現(xiàn)卻十分搶眼,從2016年8月開始連續(xù)多月穩(wěn)居“萬輛俱樂部”,堪稱2016年度自主SUV陣營中的一匹黑馬。在2016年底的C-NCAP測試中,該款車還以不錯的成績獲得了5星級評價。在本次車身大會上,東風小康汽車技術中心車身設計部部長朱紅霞為大家解讀了風光580的車身設計。

風光580作為東風小康轉型升級代表產品,在設計之初便秉承“顏值動人、駕值動心”的設計理念,圍繞“五大超級”設計目標,是公司傾力打造的一款“超級都市SUV”。要打造高性能的車身,開發(fā)團隊面臨著幾大挑戰(zhàn),首先就是周期的調整。而開發(fā)團隊采取的措施是優(yōu)化項目管理模式,減少信息傳遞鏈條,提升溝通效率,項目組采用集中辦公、強矩陣模式,并對項目經理充分授權。
在車身結構方面,結合整車尺寸、乘坐舒適性、承載性能、碰撞安全、NVH性能、耐久、成本等各方面要求,風光580車身結構進行了多處優(yōu)化設計,比如下車體分段設計,通過更改前地板總成或后車體總成,實現(xiàn)不同平臺化車型的通用性,實現(xiàn)柔性生產,降低開發(fā)費用;優(yōu)化中通道,結合階梯地板結構,形成排氣管道、油箱、備胎布置空間,確保前后懸架、油箱、備胎等底盤零部件下表面平齊,提升通過性(離地間隙200mm)。
在安全性方面,通過前期拓撲優(yōu)化等相關的分析,確定關鍵區(qū)域梁的截面屬性及結構形式;合理規(guī)劃碰撞吸能潰縮區(qū)域,減小發(fā)動機侵入值,保護乘員。開發(fā)團隊對防撞梁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前防撞橫梁由普通的沖壓成型改為“B”字形輥壓成型,提升前防撞橫梁的抗彎能力,提升吸能效果。側面則采用了熱成型B柱,強度高達1500MPa,輥壓式門檻梁強度達到1100MPa,并優(yōu)化地板橫梁,確保車身有效抵抗碰撞變形。在確保車身結構滿足碰撞要求后,再對約束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最終保證整車安全性能。風光580在滿足C-NCAP 5星級標準外,還積極開展行人保護的分析和優(yōu)化工作。運用仿真分析手段,通過造型合理的優(yōu)化,頭碰區(qū)域規(guī)避了鉸鏈、大燈等硬點,保證了小腿區(qū)域合理空間。
在性能方面,風光580的B、C、D柱采用封閉環(huán)結構,提升扭轉剛度,提升NVH性能。為了應對超長質保(7年/15萬公里)與惡劣的使用環(huán)境,風光580開展極為嚴苛的耐久試驗:3輪20萬公里路試、5輪15萬公里四通道臺架試驗、5萬公里極限惡劣工況路試、珠峰大本營專項路試等,車身在各項路試中均經受住了考驗。
Q/A
專訪東風小康汽車
技術中心車身設計部部長
朱紅霞
Q:參加此次車身大會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
A:白車身是汽車的一個核心部件,對于車輛的安全性、NVH性能等都有重要作用。通過車身大會這樣的平臺,我們一方面我們能獲取我們想要的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展示東風小康在車身開發(fā)方面所取得的成績。這樣的經驗交流有利于我們今后的發(fā)展和提升,也有利于整個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Q:風光580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車型,在不降低品質的前提下,是怎么控制好成本的?
A:我們在立項初期,就確定了不靠價格來取悅消費者,而是要靠車輛的品質。有了這樣的戰(zhàn)略,我們再來考慮結構優(yōu)化、成本控制等。東方小康是做微車起家的,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自身優(yōu)勢。只要產品量夠大,相應的成本也就會隨之降低。總之,在風光580這款車型上,我們并沒有刻意降低成本,采用低成本、低質量這種思路,而是要高質量、高要求地進行車型開發(fā)。
Q:通過參加此次車身大會,有什么值得學習的經驗?
A:這兩天通過和同行的交流,我們受益匪淺。比如說奧迪的車身開發(fā),從原來的鋼材到全鋁再到鋼鋁混合這種思路,是很值得學習的。我們東風小康正在大力推進新能源車板塊的業(yè)務,下一代車身也在考慮鋼鋁混合或全鋁車身,在聽了奧迪工程師的講解后,給我們很多啟發(fā)。
東南DX3
作為一家自主企業(yè),東南汽車一直強化與國際先進研發(fā)資源的整合力度,積極響應國家加大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力度的政策號召。在自主研發(fā)方面,東南汽車從創(chuàng)立初期以產品導入為主的研發(fā)1.0時代,已經逐步躍升至完全正向自主研發(fā)為主的研發(fā)3.0時代。在2017年第1批C-NCAP測試中,東南全新小型SUV車型——DX3有著突出的表現(xiàn),以56.9分的成績獲5星級評價,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很多合資緊湊型SUV。在2017年中國車身大會上,東南汽車研究院院長許苘、車身工程室主任于馮淼共同解讀了DX3的研發(fā)背景和車身技術。
在DX3立項之初,開發(fā)團隊便為DX3制定了開發(fā)目標——基于DX7平臺,研發(fā)出小型級別售價(比緊湊型低3萬),同時性能接近于緊湊型的小型SUV。為了達成目標,開發(fā)團隊制定了相應的策略。在顏值方面,聯(lián)合賓法,圍繞“勢”、“動”、“力”進行原創(chuàng)設計;在安全方面,基于C-NCAP 2015年版5星級標準打造;在性能方面,采用四輪獨立懸架,基于三菱運動基因的底盤調校;在舒適性方面,通過聲包裝仿真優(yōu)化,實現(xiàn)優(yōu)越的聲包裝及密封性能,在經過試驗調校獲得優(yōu)良的行駛平順性;空間方面,基于緊湊級SUV DX7的車內空間,軸距縮短90mm、車長再縮短100mm、車高降低、增大后排進出空間;經濟性方面,工信部綜合油耗達到6.7L/100km;在配置方面,全車系標配ESC、TCS(牽引力控制系統(tǒng))、HAC(智能上坡輔助系統(tǒng))等。
DX3的白車身(包含四門兩蓋)質量為396kg,尺寸為長4250mm、寬1840mm和高1375mm,總共點焊數(shù)量達到5300個。在材料方面,DX3采用的高強度鋼最高抗拉強度達到980MPa。為了提升車身扭轉剛度,DX3在DX7的基礎上對C柱進行了優(yōu)化,使得扭轉剛度提升了2.35%,對D環(huán)改進后使得扭轉剛度提升了4.16%。除了強化結構剛度外,DX3還進行了大量輕量化改進。和DX7相比,DX3車身尺寸減小、質量減小,導致碰撞中大梁壓潰力需重新匹配?;诖?,開發(fā)團隊制定了相應的優(yōu)化方案,適當弱化縱梁前段,增加壓潰及吸能量(引導槽、補強板、加筋);加強側邊梁結構,保證A柱前結構支撐性;優(yōu)化側邊梁傳力路徑,使得側邊梁在碰撞中吸能量增加23%。另外,東南DX3還進行了行人保護性能開發(fā),按照2018年版C-NCAP評價項目,車內假人頭部得分率達到63%,腿部得分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