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高祿峰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紹陽
獨山麻尾:工業小鎮的蝶變
文_高祿峰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紹陽
麻尾鎮作為黔南南部重鎮,按照“規劃引領、多元投入、完善設施、產城互動、創新建管”的工作思路,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的“牛鼻子”,全力打造“工業拉動型”“交通樞紐型”“旅游文化帶動型”小城鎮。
麻尾鎮位于貴州省獨山縣最南端,地處黔桂交界,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示范小城鎮進行建設,2014年7月被列為國家重點示范鎮,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鎮,被獨山縣委、縣政府列為縣城副中心,并在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
麻尾工業園區被列為省級工業園區、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省級“511”民營經濟示范園區、省“煤-電-冶(鋼)”一體化產業基地。
作為黔南南部重鎮,在縣委、縣政府“123456”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按照“規劃引領、多元投入、完善設施、產城互動、創新建管”的工作思路,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的“牛鼻子”,全力打造“工業拉動型”“交通樞紐型”“旅游文化帶動型”小城鎮,有力地促進了麻尾鎮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使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如今步入麻尾鎮,一處處“青墻黛瓦、木窗翹檐”的明清古鎮風貌,一座座“高端精致、閑適浪漫”頗具現代氣息的歐式建筑,行走間一陣陣宜居、宜業、宜游的南大門邊城氣息撲面而來。

獨山縣麻尾鎮一角。(獨山縣麻尾鎮黨政辦供圖)
正如麻尾鎮黨委書記黎鰲開所說:“將麻尾建成千億級產業園區、縣城副中心、黔南第一鎮的靚麗南大門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工業是支撐麻尾經濟發展的基石,承載著實現富民強鎮的希望。近年來,麻尾工業園區堅持“筑巢引鳳”,按照“先打造載體平臺,再吸引客商投資”模式,以投資公司平臺為主體,不斷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和融資力度,實現企業“拎包入駐”。
麻尾工業園區把標準化廠房建設作為改善招商引資環境、提升園區集聚功能的重要載體。園內不僅配套服務設施完善,還為企業入駐提供廠房租賃按“三免兩減半”、設立招商引資專項扶持資金等優惠政策。同時,創新招商模式,探索委托代理招商等新模式,簽約引進光彩集團、納米匯纖、苗歌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產業項目和企業,園區標準廠房入駐企業達40余家。為企業提供“家政式”上門服務,在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及時回應、解決企業反映的問題。2017年2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已啟動建設,為園區吸引更多的“鳳之來棲”創造良好條件。

麻尾鎮依托毗鄰世界自然遺產地小七孔景區的優勢,打造“世界遺產地后花園”。(獨山縣麻尾鎮黨政辦供圖)
此外,圍繞“建成千億級產業園區”的發展定位和“工業園區‘十三五’期末進入省級工業園區第一方陣”的目標要求,麻尾積極深入實施“大工業”“大物流”“大要素”行動戰略,并按照“一區四園一港一基地”( 一區:麻尾工業園區,四園:輕工產業園、然戎冶金產業園、泗亭冶金產業園、新寨裝備制造產業園,一港:泗亭無水港,一基地:西南最大的鋼鐵基料生產基地)格局進行規劃修編。同時,不斷做大做強冶金板塊,加快恒鑫、金孟、通潤、興楓霖等四大集團的組建,并進一步吸引更多下游產業和資本向麻尾聚集,形成完整的“煤-電-冶(鋼)”一體化產業鏈,著力把麻尾工業園區培育成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煤-電-冶(鋼)”一體化循環產業示范基地。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群眾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城鎮吸引力和承載力的主要考量。麻尾鎮著力構建“大城鎮”格局,不斷擴大城鎮建設規模、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品位。鎮區按照30平方公里的規模進行總規修編,依托快速干道進行產業發展和配套功能區規劃,進一步拓寬城鎮空間,達到容納鎮區戶籍人口5萬人、常住人口8萬人的目標。
同時,加快老區改造步伐,依托鎮區風貌改造全面完成老區風貌改造,切實展現麻尾的古鎮新貌;依托一期500戶、二期1000戶棚戶區改造項目全面完成老區棚戶區拆遷改造;依托河道治理項目完成鎮區河道排污整治以及河道景觀帶打造,實現從塘香到縱貫美食街、老鎮區直至堯拉新區的護城河景觀帶;完成黔興濕地公園、堯拉濕地公園建設,努力把老區打造成古色古香、山青水秀、具有民族特色的麻尾版“清明上河圖”。
不斷加速新區開發進度。既要按照“敢于攤大餅”的思路抓好新區路網建設以及水、電等配套建設推動新區開發迅速擴面,又要按照“善于蒸小籠包”的要求高標準、嚴要求抓好新區獨山四中、麻尾二甲醫院、800戶生態移民安置區、市民廣場、煙草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按照宜居、宜游的標準包裝和引進一批酒店、農家樂、大型購物超市等休閑娛樂及購物項目落戶建設;同步抓好綠化亮化美化景觀工程,切實提升新區開發檔次和品位,展現麻尾作為省級重點鎮、縣城副中心建設的形象和品位。
近年來,麻尾積極探索“旅游+文化”的融合發展理念,努力將“旅游+文化”融入到旅游型服務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中,依托布依民族文化圍繞打造“世界布依第一鎮”定位全力推進文化名鎮和旅游型服務特色小鎮建設。
謀劃全域旅游線路。以麻尾作為黔南桂北重要旅游集散中心的定位謀劃旅游線路,著力建設連通小七孔經麻尾、下司、上司、基長至縣城的旅游大通道,實現麻尾機務段、堯棒滇桐、紅豆杉等瀕危珍稀植物等旅游資源進行連片打造。
重點打造星級旅游景區。依托黃后萬畝經果林打造4A級以上的麻尾生態高效農業觀光園;依托堯棒滇桐瀕危珍稀植物打造4A級以上國家公園;依托紅豆杉珍稀植物連片打造萬畝紅豆杉觀光園。同時,圍繞“休閑、觀光、養老、度假、娛樂”理念,依托各景區完善珍稀動、植物園以及休閑吧、美食館等配套建設,舉辦汽車拉力賽、山地自行車比賽等系列競技活動。在鎮區圍繞美食、休閑、娛樂、養生、購物等打造5條以上專業街。
塑造民族山歌品牌。依托濃厚的山歌歷史文化底蘊,利用節假日常態化開展民族山歌大賽,使周邊地區山歌歌迷、歌手向麻尾聚集,讓“歌王”在麻尾進行精彩角逐,努力把麻尾打造成西南最大的民族山歌交流舞臺;包裝原生態“古游”山歌并與麻尾旅游接待服務進行結合,讓游客在麻尾體驗到獨一無二的“古游印象”。
與此同時,麻尾還積極圍繞建設工業帶動、商貿流通、旅游拉動、資源開發等方式,把發展特色經濟同建設特色城鎮結合起來,建立麻尾鎮發展的支柱產業優勢,增強麻尾鎮的發展活力和后勁。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