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何廣
福泉牛場: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何廣
牛場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工業基礎、濃郁的商貿氛圍,以建設人文小鎮、商貿大鎮和工業強鎮為目標,通過規劃先行、城鄉統籌,努力打造一個百姓富、生態美的示范小城鎮。
“北有遵義沙灘文化,南有堵滸翰林文化”,在學者眼里,牛場鎮是黔地一顆文化明珠;對旅游愛好者來說,牛場鎮是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作為貴州省“100個示范小城鎮”之一,福泉市牛場鎮同時也是全國1887個重點鎮。距福泉市區27公里,距湘黔鐵路、貴新高速30公里,是四川、重慶及黔北南下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甕安、石阡、余慶等縣進入貴新高等級公路和湘黔鐵路以及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甕福磷礦礦山與外部聯系的必經通道。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使牛場鎮商賈云集,商貿繁榮,在歷史上曾有“甕安草塘,福泉牛場”的商業名氣。
牛場鎮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工業基礎、濃郁的商貿氛圍,把建設人文小鎮、商貿大鎮和工業強鎮作為目標,通過規劃先行、城鄉統籌、以人為本的原則,努力打造一個百姓富、生態美的示范小城鎮。
近年來,牛場鎮著眼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新思路,提出以建成福泉次核心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城鄉統籌試驗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按照“產城互動、園鎮融合發展”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形成“一心兩軸三片區”的空間發展模式。
“一心”是以鎮區為主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發展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為主的中心服務區。“兩軸”即以205省道為主的縱向經濟發展主軸;以牛道公路、牛高公路為橫向發展的經濟發展次軸。“三片區”即以雙龍村雙龍工業聚集區為主要發展工業的東南部經濟片區;以黃家灣、石板寨、翁巴煤和大理石采礦為主體的東部經濟片區;以馬龍井村為核心,輻射西北街村、水源村、桂花村、朵郎坪村,發展現代農業為主的西北部農業經濟片區。
為確保城鎮建設的連續性和嚴肅性,牛場鎮始終堅持“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管理一個法,建設一盤棋”的原則,嚴格管理秩序,把好定點放線關、方案審批關和竣工驗收關,使各類項目落地實施均符合總體規劃,較好地維護了規劃的嚴肅性,為城鎮建設夯實了基礎。
2013年以來,牛場鎮已建設完成牛場新區連接道路、東外環道路、西環線改擴建、園區主干道路等骨干路網建設,打通高速匝道口經鎮區至園區的快速通道。截至目前,鎮區路網項目總里程已達34.76公里,已拓展城鎮面積約2平方公里,迅速拉大城鎮框架,夯實城鎮發展基礎和優化城鎮功能布局。
“一座城,光有人是不行的,要讓人住進來還能留得住,就必須要能解決他們的生計問題,產業建設無疑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牛場鎮黨委書記唐斌說。
隨著牛場鎮城鎮化的推進,農民市民化的加速,移民安置區人口的不斷增多,小城鎮能否建設好、產業是否跟得上成為了牛場鎮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考慮的首要問題。
為解決城鎮居民和征地拆遷、移民安置過程中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牛場鎮按照“產城融合”的發展模式,在大力推進移民安置區建設的基礎上,不斷配套產業發展,加大工業園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加快培育和壯大產業,通過產業發展集聚吸納更多的生產要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

牛場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牛場鎮黨政辦供圖)
牛場鎮按照“一業為主,多業共生,做大總量,優化結構”的工作思路,全力加快牛場雙龍工業園區和羅尾塘園區的發展。其中,雙龍工業園區原占地3.526平方公里,現規劃拓展至11.8平方公里,主要將園區東北部規劃為磷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部至鎮新區為醫藥器械、裝備制造、電子產品、物流等產業基地。目前,園區內已有利豐達化工、羅蘭化工、建業新能源、2-乙基蒽醌生產線、百樂創富化工、鼎盛氧化鈣等企業入駐投產。
不僅如此,牛場鎮強化園區建設,成立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征地協調、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日常管理等,通過逐步完善園區供電、供水、通訊、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拉開園區框架,不斷聚集行業廠商,搭建信息交流和產品貿易平臺,實現工業經濟的現代化和集約化,開創政府、企業、社會多方贏利的工業園區發展新格局。
同時,優化投資環境,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外來資本,促進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堅持開放城鎮建設投資市場,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集鎮建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牢固樹立“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思想,通過大力改善全鎮投資環境,積極開展各類招商引資活動。
牛場鎮以改善城鎮環境為目標,從臨時改變房屋用途、整治、規范停車秩序、經營攤位管理、違章拆除及越門經營管理、亮化提升工程、道路提升工程等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小城鎮建設環境整治行動,既刷新了集鎮環境面貌的“外在”,又深度改造著城鎮文明提升的“內在”。
由于城鎮發展空間的拓展,促進了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已有福泉市眾力達房地產公司、貴州祥云隆房地產公司、元潤和投資置業公司等房開企業入駐牛場。建設完成牛場隆源城商住樓88套住房、水岸芳庭(一期)240套住房、東外環商業文化廣場商住樓175套住房。
值得一提的是,牛場鎮五新社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總投資2.7億元,社區建筑面積12.4萬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積9.67萬平方米,商業面積1.48萬平方米,規劃安置1252戶5068人,現已入住920戶3680人。社區有來自15個村(社區)的苗族、布依族、壯族、彝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易地扶貧搬遷戶200余戶577人。
目前,牛場鎮“8個1”“8+X”的各個子項目大部分已經建成,全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日趨完善。
此外,牛場鎮還通過實施鎮村聯動,以鎮帶村,鎮村融合,聯動發展,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目前已完成東南街村、西北街村、水源村、三江村、西北街村的鎮村聯動建設,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鎮村經濟發展后勁增強,農村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如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在享受城市生活品質的同時,又望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
(責任編輯 /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