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40年。擅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動脈硬化、頭痛、中風后遺癥、失眠、更年期綜合征(已改稱圍絕經期綜合征)、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甲亢、月經失調、婦科炎癥、皮膚病等,尤其是相關疑難雜癥的治療,經驗豐富。曾作為國家醫療隊專家組成員派駐俄羅斯從事醫療工作,深受俄方贊譽。
變態反應性鼻炎簡稱變應性鼻炎,一般又稱過敏性鼻炎,是發生在鼻黏膜的變態反應,也是呼吸道變態反應常見的表現形式,有時和支氣管哮喘同時存在。本病發病率在近年有顯著增加的趨勢,與環境污染、遺傳有一定關系。發病年齡以青壯年為主,但現在發現兒童患者也較常見。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眼睛發紅、發癢及流淚,鼻癢,鼻涕多(多為清水涕,感染時為膿鼻涕),鼻腔不通氣,耳悶,打噴嚏(通常是突然和劇烈的),眼眶下黑眼圈(經常揉眼所致);經口呼吸,嗅覺下降或者消失,頭昏、頭痛等。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鼻鼽”的范疇,是由于稟質特異、邪犯鼻竅所致。鼻鼽最早見于《素問·脈解》一書,祖國醫學對此病的病因、病機有過很多論述,大多醫家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腎陽氣虛虧、體質特異、衛外不固有一定關系,須采用扶正祛邪、宣通肺氣的方法。西醫一般采用抗過敏和消炎藥物,但很難得到根治。我院曾采用麻黃湯合蒼耳子散加減治療,取得較好效果。
組方:麻黃湯為辛溫解表方,它的藥物組成有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其主要功效為發汗解表,宣肺平喘。蒼耳子散有兩種版本,一是由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四藥組成;一是由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川芎、黃芩、川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組成,都有疏風止痛、通利鼻竅的功效。
方解:方中麻黃入肺、膀胱經,有發汗、平喘、利水功效;桂枝入心、肺、膀胱經,能發汗解表,溫經通陽;杏仁入肺、大腸經,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甘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蒼耳入肺經,發汗通竅,散風去濕;辛夷入肺、胃經,通肺竅,散內寒;薄荷入肺、肝經,疏風解熱、清利頭目;白芷入肺、胃經,發表祛風,消腫止痛;川芎入肝、膽經,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黃芩入心、肺、膽、大腸、小腸經,清熱利濕,止血安胎;川貝母入心、肺經,止咳化痰,清熱散結;淡豆豉入肺胃經,解表除煩;菊花入肺、肝經,疏風除熱,解疔毒,養肝明目。上述藥物基本都是入肺經的,肺開竅于鼻。綜觀全方,有散外寒、清里熱之功,散外寒以開竅利鼻,清里熱以透腦止嚏。
加減:在臨床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癥狀進行加減,比如出現流大量的膿鼻涕,則可以加銀花、板藍根、魚腥草、蒲公英、黃芪等。
實踐證明,采用麻黃湯合蒼耳子散,并結合臨床進行適當加減,對治療過敏性鼻炎確有一定療效,能明顯改善和消除患者的癥狀。這里要說明一點的是,此方主要適應成年人過敏性鼻炎,對兒童我院尚沒有這方面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