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吉林·姜丹
由秋釣草魚看秋釣思路
文/圖 吉林·姜丹
有個笑話是這么說的——一個虔誠的信徒問上帝:“我這么信奉你,你怎么就不能保佑我中個五百萬呢?”上帝憤怒地回答說:“我早就有這個想法,可你這個犢子倒是買注彩票啊!”

都想釣魚吧?都想多釣、釣大是吧?可你總得下手試試吧?說到這有人就不滿意了:我咋沒釣啊?我每周都去,可是咋總達不到目的,完不成目標呢?嘿嘿,哥兒們,你以為你當和尚呢,每天只要撞鐘就完事?釣魚不是敷衍,不是你把魚餌掛鉤上就達到目的了這么簡單。掛魚餌只是過程之一!可能又有人不樂意了:哥那是標準的臺釣,我和競技大師學過的!我的動作規范,我的餌料狀態極佳,我餌料的配方都是秘不外傳的,我的竿子都是……我的……得嘞,您打住!這就是典型的鉆牛角尖的人。釣魚的目的是啥?是注重方式還是結果?
說到這,我不是否認臺釣,我是為那些抱著臺釣大腿不放手的人感到無語。臺釣只是一種比較科學的釣魚方式而已,但不是釣魚的唯一方法;你用著臺釣的釣組,鉤上掛著蚯蚓或者玉米粒,這是標準的無懈可擊的臺釣嗎?那么既然在臺釣的科學基礎上能有所突破,為啥就不能為了適應魚情改用其他更適合的方法呢?
我有個好玩伴,夏天的時候他就攛掇我尋找有草魚出沒的水域。我這人隨便,到哪兒都行,只要知道有魚在水中游我就能坐住,要是有小鯽魚小白魚啥的咬鉤,釣夠一盤子下酒就更心滿意足了。這個話題一直持續到了秋天,我倆去的是遼寧的一個小水庫,里面的鯉魚4斤打底兒,草魚更大,七八斤算小的。有一次,我倆分別釣了二三十條超過3兩重的鯽魚,我感到很滿意。可他又嘟囔開了,十多把海竿咋就一口沒咬呢!那么大的草魚給一口也行啊!要是來個10多斤的……看著他瞇縫著眼睛充滿幸福的憧憬,我才意識到這家伙是真想釣草魚,于是我問:“你這么想釣草魚也沒看見你專門釣啊?”
這話把他問愣了,我又補充了一句:我看你都是掛個玉米粒往水里一扔就拉倒了,啥魚來咬鉤你就拽啥,也沒看你專門釣過草魚啊!
這家伙這才有點醒過腔來,很不服氣地質問我:那你說草魚該咋釣!
言外之意就是,都是老中醫你能有啥好方子?
好吧,那哥就告訴你哥年輕的時候是怎么在秋天釣草魚的吧!但愿你能抓住秋天的尾巴,填補一下今年的空白。
我問他:“你釣過白鰱吧,怎么釣的?”
“釣浮唄,這還用問!”
我又問:“那你為啥釣浮啊?”
“廢話,白鰱是上層魚,這還用問!”
我接著問:“那草魚是哪層魚啊?”
“中層的唄,這還用……唉?你是說要像釣白鰱那樣釣半水?”
“對啊,你這不是挺開竅的嘛,咋一春帶八夏的不論是手竿還是海竿都直接釣底兒呢?那是想專門釣草魚的招嗎?
好了,不貧嘴了,正兒八經地說說秋天應該怎么釣草魚。

草魚應該釣半水
如果是養殖魚,比如黑坑魚塘,總之只要是吃著飼料長大的草魚,用顆粒或者玉米粒作釣餌都可以,無論手竿海竿都釣浮或者釣半水。這就不細說了,說說我小時候秋天釣草魚的招吧。
我敢說每個男人都有過熊孩子的經歷,我就是。小時候的一個水庫邊上有一片果園,是我們一群熊孩子釣魚的必經之路,順手牽羊偷點沙果是我們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到了水邊一邊釣魚一邊啃沙果,小日子那叫個滋潤,啃剩的果核就隨手扔水庫里了。終于有那么一天,在水面漂浮的一個果核在一個水花過后消失了,這可是個了不起的新發現,莫非大魚在水面吃果核?對于我們這幫能釣到幾條手指長的小白鰷就能美出鼻涕泡的熊孩子來說,巴掌大的鯽魚都是奢望,要是能釣到一尺長的大魚無疑和中了五百萬一樣。我當時興奮激動得不要不要的,就像阿里巴巴發現了寶藏一樣,這件事可絕不能分享。我趕緊叼了個沙果,借口去別的位置試試,拎著魚竿脫離了大部隊,偷偷摸摸地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創新實驗。
拐過一個灣子,看四下無人,我摘下了鉛墜和浮標,又咬下一大塊沙果掛到鉤上,充滿了希望的第一竿就甩了出去,然后我就緊盯著沉沉浮浮的半個沙果望眼欲穿地等呀等,半個沙果在水里漂呀漂,不停地向岸邊移動,然后拽出來再甩出去。如此反反復復一下午,沒有一絲咬鉤的跡象。然后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如此。

到了秋天,各種水果相繼上市,這種果釣草魚的效果就很好,熟透了的浮力會很大,足可以把鉤子帶離水底。注意:用的時候記住要削皮
幾次因為別的熊孩子釣到了小白鰷而眼氣得想放棄,但是大魚吞食果核的一幕又真真確切地出現在眼前——我肯定那是條大魚,我還肯定它們能吃果核就會吃果肉。就這樣,必須要釣一條大魚一鳴驚人的念頭穩穩占據了上風。
好像是到了第四天,我依然自己脫離了大部隊,獨自貓在一個沒人的角落,繼續守候我的大魚。過程非常煎熬,對一個還未上學的熊孩子來說簡直就是殘酷的折磨。那時候的孩子韌著呢。
這種堅持不是徒勞的。終于,平靜的水面隨著魚兒的一聲吸食泛起一圈小波紋,漂浮著的鉤餌不見了,在我一愣神的工夫,魚線被狠狠地拉直了,異常強烈的手感使我本能地奮力揚竿。我的天,從來沒想到魚會有這么大的力量!我當時就懵了,大腦一片空白,完全憑著本能玩命地向后拽,咯嘣一下,線斷魚逃,不過這一瞬間我看見了一個足有暖壺粗的綠色的身影一閃而逝。草根棒子!這條草魚的大小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嚇到本寶寶了。
這下好了,晚上回家我一宿沒睡著,反反復復琢磨怎么把這么大的家伙拽上岸來。這種情況下,熊孩子的創造力就充分發揮出來了。第二天整個一上午我都光著小膀子躲在角落里偷摸地落實著我的計劃。大號的魚鉤我有,是城里老爸淘汰的鉤柄帶環的那種海釣大鉤,我還會自己綁鉤,完全輕松搞定。魚線可大費了一番周折,那個時候我唯一能找到的是那種叫做“棒(綁)線”的粗棉線,可是拉力依然不滿意,于是我把三股搓成了小細繩,這個難不住我,農村娃就算不會也都見過搓麻繩,難的是三股棉線的中間我別出心裁地加了根魚線的線芯來增加強度。大功告成后,因為小細繩是白色的在水中太扎眼,我又創造性地拔了一捆水稗草,用嘴挨根嚼爛把綠色的草汁涂在小麻繩上,于是一個叫我自己滿意得都要給自己頒一朵小紅花的釣組完美完成。

紅薯也可用來釣草魚
下午,我把寶貝釣組纏在一根箭桿(高粱桿)上藏在褲兜里,和其他熊孩子們雄赳赳地出發了。到了水邊看著他們小米加步槍的裝備,我的釣組和釣法簡直就是原子彈!我又不動聲色地溜邊了,這是我的秘密,如同寶藏一樣絕不能輕易示人。釣起來才發現,我的釣組存在很大的毛病,三股粗棉線擰成的小麻繩遇水后會變得很沉重,壓得帶著大魚鉤的一瓣沙果根本浮不起來。怎么辦?淘小子的創造力再次發揮了出來,我把箭桿扒了外皮,用一寸長的箭桿瓤夾住靠近魚鉤處的魚線,這個問題就得以順利解決。
那個充滿期待的下午在小心臟咚咚咚的狂跳聲中過去了,大魚沒出現。接下來依然是難熬的第二天和第三天,大魚都沒出現。第四天,我甩出的第一竿就出現了一聲吸水聲,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還沒來得及確定真的有大魚咬鉤了,手上就傳來了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拉拽感,讓我措手不及,完全把我整蒙圈了。我依然全憑著本能奮力回拉,然后掉頭就跑,絕不超過5秒鐘,我就用最瘋狂最原始的方式把這條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條魚拖上了草叢。我根本不記得我是怎么扔了竹竿的,我只記得我騎在噼啪亂蹦的大草魚身上根本控制不住它的掙扎而叫喊著求援。熊孩子都是機靈的,馬上就有小伙伴飛奔而來,大魚被控制住了。在他們羨慕的眼神中,我吩咐一個小弟:拿著魚竿!然后抱起滑溜溜的大草魚撒開腳丫子就往家里跑,一路磕磕絆絆,大魚又不停地掙扎,忘了摔了多少跤,總之我都死死地抱著這條大魚沒撒手。是爺爺親自摘的魚鉤,那時候家里沒有秤,圍觀的大人有很多,有的人說有七八斤,有的人說十多斤,反正二尺多長,超過我身高的一半了。

草魚在大多數時候是不喜歡葷腥的,但是螞蚱除外,因為螞蚱是吃著草長成的肉,有很濃的草香又富含動物蛋白,所以草魚秋天對螞蚱的喜愛遠遠超過夏季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有沙果的季節很短暫。我儲存了半帽兜,每天用一兩個,切沙果的時候我就像是一名工程師面對著一顆大鉆石,強忍著口水反反復復地比量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沙果的利用率,再然后使勁地吮著甜甜酸酸的果核,可是用這招大草魚再沒有上鉤過。不過呢,我卻發現了另一招。
隨著沙果被用盡,沒了釣大草魚的餌料,我又回歸了常規的釣法。但是釣草魚的經歷卻給了我一個觀察水面的習慣。還別說,又有發現了。
草叢里都有螞蚱,尤其水邊的三楞草叢里,生活著大量綠螞蚱,成群結隊卻很難捕捉。別看這小東西遇到驚嚇后滿世界亂飛,但沒幾個掉到水里的,它們眼神好著呢,偶爾有那么一個掉進水里也純屬技術性失誤。這種小東西其實很聰明。可是到了秋天它們就完蛋了,不是有句話叫“秋后的螞蚱蹦跶不了幾天”嘛。秋天的早上,這些螞蚱身體僵硬反應遲鈍,隨著太陽升起溫度變高,它們才逐步恢復活力。
有那么一個上午,我們一群熊孩子嬉鬧著來到水邊,驚得草叢中的螞蚱驚慌失措地亂蹦,很明顯溫度還不夠高,它們飛不動,有那么一只傻了吧唧的勉強飛了起來卻一個跟頭掉進了水里,看著它在水里蹬著小腿被秋風越吹越遠,熊孩子覺得很好玩。然后叫人驚喜的一幕出現了,幾條小魚兒幾乎同時沖過來撕扯啄食著可憐的螞蚱。嘿!原來伸手可及的螞蚱還有這功效?
不用問,當天我就是用螞蚱釣的,可并沒有什么收獲。之前那條大草魚上鉤的經歷使我懂得了,釣魚這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能耐住性子。第二天、第三天,我捉了大量的螞蚱,想盡辦法把它們扔到水里,一邊釣魚一邊觀察,得到的新發現是有大魚像吃沙果那樣在水面吃落水的螞蚱,這一發現讓我很慶幸,而我目前的釣組真的遭遇了大魚肯定還會線斷魚逃,于是第四天我果斷換回了釣大魚的小麻繩。我發現“四”是我的吉祥數字,那天當我把同樣的二尺多長的大草魚踉踉蹌蹌地抱回家時,左鄰右舍大人小孩擠滿了我家院子,在一片驚艷的贊揚聲中我才覺得累。那個時候的農村根本沒有娛樂活動,我的兩條大草魚無疑成了鄉親們每天茶余飯后的頭條新聞,越傳越玄乎,直到有一天釣魚回來有人問我:黑小子,今天沒釣到像你那么高的大魚呀?
啥時候我釣過那么大的魚了呀……不過我也不置可否,昂了一聲就跑回家了。著實的風光了好一陣子呢。
小的時候奇奇怪怪的釣餌我用過很多,為什么我只寫了沙果和螞蚱呢?有我的意圖。這篇文章是應《垂釣》雜志編輯之約而寫,他們請我寫一寫有關深秋釣魚的內容。而這兩種餌料不僅僅是在秋天發現的,而且代表著秋天釣魚的思路。

把這種泡沫上的小顆粒鑲嵌到比重比較大的果肉上就會增加浮力,使它們能夠懸浮起來,達到釣離底的目的
下面我就說說我秋天釣魚的思路。
我先做個小提問,水涼的季節該怎么用餌呢?比如春秋,以釣鯽魚為例。得到的回答肯定是餌料里面加腥。那么為什么要加腥呢?這個問題也好回答,因為鯽魚喜歡。開春的時候,它們急需要補充營養,而秋天它們又急需要儲存能量準備過冬,這是正解。所謂的腥其實就是動物蛋白。說白了鯽魚嗜腥就是渴求營養的表現。鯽魚有這樣的現象,其他的魚種同樣存在這種現象。草魚的食量本來就大,加上要過冬,食量就更大,對營養的需求更迫切。先說說沙果,沙果的營養成分肯定要比草魚平時進食的草葉蘆葦葉要高很多,尤其是糖的含量,所以秋天的時候,任何含糖高的水果都可以成為釣餌;同理,含糖又含大量淀粉的農作物也更受草魚青睞,比如紅薯。
草魚在大多數時候是不喜歡葷腥的,但是螞蚱除外,因為螞蚱是吃著草長成的肉,有很濃的草香又富含動物蛋白,所以草魚秋天對螞蚱的喜愛遠遠超過夏季。現在的條件可以滿足我們貯存螞蚱的需求了。密封冷凍的螞蚱可以留作第二年開春時使用,去掉翅膀焙干研成粉末作魚餌的添加劑也是一種儲存方式,用起來也方便。

這幾種螞蚱都可以成為釣草魚的釣餌,但是這種東西白天招小魚,最好夜釣時使用,沒有小魚的干擾省去了多次換餌的麻煩,幾乎咬一口是一口,而且用螞蚱也能釣到喜歡吃肉的魚種,比如鲇魚
關于這兩種魚餌的使用,手竿釣浮或者釣半水,有點垂釣基礎的都會,不細說了。海竿釣浮就有一些難度了,我解決得也不太好。釣浮和釣鰱鳙類似,不細說了。釣半水或者釣離底我采用墜前單鉤的釣組,鉤上掛一條去了皮的熟透了的果肉,熟透的蘋果、沙果含水量不是很高,浮力也就稍大,靠果肉自身的浮力帶起魚鉤漂浮起來。子線的長度等于離底的高度,想要離底多高就用多長的子線。但是有的時候果肉產生不了太大的浮力,這個時候要動一點小腦筋了,我的方法是把果肉弄幾個小孔,在泡沫板上搓下泡沫顆粒,再把小的泡沫顆粒鑲到果肉的小孔中,增加它的浮力,這樣果肉就能漂浮起來。它的缺點是不適合遠投,子線容易和主線纏繞在一起。在子線上的魚鉤附近加裝個泡沫豆也能使魚鉤懸浮起來,它的缺點是那顆泡沫豆在魚進食的時候擋嘴,愛跑魚。
釣對象魚一定要有針對性。就像你想中獎就一定要先去買彩票一樣。買彩票的不一定都中獎,但是不買彩票肯定不會中獎,是這個道理吧?有的人也許認為我的比喻不合理,那么再退一步說,比如釣鯽魚,有過幾年釣齡的人都會遭遇到白鰱,可是專門釣白鰱能和釣鯽魚用一樣的方法嗎?方法用對了和目標魚的距離就近了。是等著魚來尋找釣餌還是主動把有效的釣餌送上門去呢?想必你心中已經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