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倫
【摘要】崗位勝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中優異成績者所具備的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征(包括承擔職務或職位的資格與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可預測的、指向績效的行為特征。本文以武警部隊海外執勤官兵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培養其在異國環境中崗位勝任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崗位勝任力 海外執勤 異國文化
軍事資源中最寶貴、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資源就是人才。而軍事人才、軍官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官兵,他們是基層建設的骨干和脊梁,對其的素質能力培養直接關系到基層建設和軍隊的長遠發展。武警部隊海外執勤官兵恰恰源于基層官兵,他們是基層官兵中一支正在逐漸壯大發展的特殊軍事人才,培養他們的崗位勝任力必要而可行。
勝任力概念的創始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里蘭(David·McClelland)博士。勝任力的應用起源于21世紀60年代,在那個時候,美國國務院是以智力因素為基礎選拔外交官的(FSIO:Foreign Service Information Officer),但是效果不佳。很多所謂的優秀人才在實際的工作體驗中卻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甚至難以勝任自己的崗位。于是,麥克里蘭博士開始幫助美國國務院研究更加有效的人才選拔方法。后來,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發表的文章《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中,麥克利蘭提出勝任力才是真正能夠評判工作業績優劣的有效標準。自從勝任力理論被正式提出以來,有關勝任力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掀起一股熱潮,其理論研究從最初的企業管理領域逐步延伸到科技、衛生、教育等許多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
所謂崗位勝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崗位、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中優異成績者所具備的可以客觀衡量的個體特征
(包括承擔職務或職位的資格與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可預測的、指向績效的行為特征”。首先,崗位勝任力與工作崗位密切相關,具有明顯的崗位特性; 其次,崗位勝任力是從人才的優秀品質中總結出來的,又具有指導性;其三,崗位勝任力是可以進行衡量和測評的; 其四,崗位勝任力是一種與本職工作緊密相關的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表現。這里的“能力”是指在崗位中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這里的“素質”是指勝任工作崗位所具備的潛質,它會受遺傳、家庭、教育、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這方面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回顧對歷屆外派官兵的“能力”培養,首先對其的選拔與考核就尤為嚴格周密。申請參選人員均應政治思想合格,軍政素質優良,并具有一定外語基礎,能夠熟練使用裝備和武器,精通駕駛、射擊、攀登、排爆、擒拿格斗等技能。初選后,均會進行嚴格的政審和體檢。在全部合格的基礎上再對所有人員進行嚴格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政治理論、軍事技能、常用英語、心理測試、警衛勤務情況處置等科目。人員選定后,為了保證選定人員在駐在國復雜條件下仍保持堅定的政治信念,相關部門還會對其進行政治思想授課輔導,使其了解擔負的嚴峻任務和重要使命;同時,為了彌補在警衛任務中實戰經驗不足的現狀,還會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訓練的質量和效率。可見,外派官兵“能力”表現是堅實可靠的。
但與此同時,要真正提高外派官兵的崗位勝任力,除了使其具備扎實“能力”(專業知識和任職資格等)以外,還應注重對其“素質”的培養,要讓其既能發揮現有勝任力,還能挖掘并發展潛在勝任力,以更好地滿足崗位的需求,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這里,影響“素質”培養的遺傳、家庭教育因素已然成形,難以改變,而如周邊環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卻顯露出了它的可控制性。身處復雜異國環境的外派官兵如果能把外界周邊環境對其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那么他們身上的潛在勝任力就有爆發的可能性。
當一個人到了與本國差異很大的文化里,他才能體會到自己身上的文化根基。他可能會變得非常敏感,對針對自己的文化產生偏見,特別是對當地某些人的排外心理會感到十分不滿,雖然絕大部分當地人都是友好的。作為外派官兵,要特別警惕極端文化偏見和排外,積極克服由此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在軍事能力訓練的同時可以加強對駐在國社會文化因素的學習和了解,從物質文化層面了解其國家特征,地理位置,氣候變化,民族語言;從制度文化層面了解其軍政制度,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等;從行為文化層面了解外國人民的日常行為,民風民俗等。在保持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完善個人綜合素質,增強克服由外界環境引發的負面影響的能力,從而提高外派官兵的崗位勝任力,讓他們不僅能執勤,還能值好勤;不僅能完成任務,還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總之,在了解自己的同時,在自身文化信念堅定的基礎上,熟悉和了解外部的環境與異國文化背景,學習并尊重其風土人情、外交禮儀和外語等異國文化因素,不僅有利于對海外執勤官兵崗位勝任力的培養,提高其應變和適應能力,完善其個人素質,從而輔助海外任務的順利完成,還能避免因個人不當行為引發的涉外問題;既能更好地履行職能和義務,還能在國際上樹立和維持良好的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1]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McClelland D.C.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
[2]胡守佳.連隊指導員崗位勝任力評估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9.
[3]歐陽蕙敏,廖達炎.軍隊技術干部崗位勝任力測評模型構建初探[J].新西部.2007.
*本文屬于武警警官學院2017年院立課題《武警部隊境外執勤的異國文化因素研究》,編號2017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