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東垣用藥組方規律探究

2017-12-20 07:12:02楊浩宇黎詠麟曲保全侯文斌
世界中醫藥 2017年11期

楊浩宇 黎詠麟 曲保全 侯文斌 毛 欽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李東垣用藥組方規律探究

楊浩宇 黎詠麟 曲保全 侯文斌 毛 欽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目的:分析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方劑的用藥特點,傳承其用藥規律和學術思想。方法:通過整理兩書方劑共91首,對方劑中藥物名稱進行規范化整理,建立中藥數據表,利用ACCESS、SPSS、EXCEL對其用藥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得出122種藥物單味藥使用頻次、性味歸經規律,兩味藥、三味藥配伍規律。結論:分析結果體現了李東垣重視脾胃的學術思想,反映了補脾胃、升清陽、瀉陰火的用藥規律,為深入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

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組方規律

李杲,字明之,晚年號東垣老人,金元四大家之一,師從易水張元素,在其師張元素臟腑辨證的啟示下,進一步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李東垣宗《黃帝內經》《難經》之旨而發揮之,并結合當時戰亂頻發,兵連禍結的時代背景,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論點,并逐步形成了一種具有獨創性的系統理論—脾胃論學說。在李東垣所遺留的十部著作中以《脾胃論》和《內外傷辨惑論》最能反映其學術思想和用方遣藥的規律。現通過研究此兩本書中的全部方劑,結合數據分析,從用藥頻次、藥物分類、方劑配伍探究李東垣治療脾胃病的用藥特點及配伍規律。

1 單味藥物分析

1.1 單味藥物頻次 以《中藥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收錄的藥物藥名和性味歸經為標準,對所用中藥進行規范化處理,從而對《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的方劑所使用的122種藥物頻次進行分析,選取用藥頻次前10位的藥物見表1。

在其使用頻次居于前10位的藥物中,炙甘草、陳皮、人參、白術、黃芪、茯苓六味藥皆具有補益脾胃的功能。黃芪、升麻、柴胡三味藥皆有升舉陽氣的功能,李杲在《脾胃論·卷上·脾胃虛實傳變論》中也提到“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余”,由此可見其在分析病癥時往往從脾胃虛損、陽氣下陷不能升舉的角度考慮,組方時以補益脾胃為主,升舉陽氣為輔。排名前8位的藥物就是補中益氣湯的組成,結合《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書中方劑可知,在李東垣大部分補益脾胃的方劑中都可找到補中益氣湯的影子,如升陽益胃湯、黃芪人參湯等。而補中益氣湯的功效就是補脾升陽,更加驗證了李東垣治療脾胃病時大多以補脾胃,升清陽為主。

在《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李東垣使用頻率最多的藥為炙甘草,在其91個方子里出現了45次,《神農本草經》論及甘草“甘草氣味甘、平,無毒,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壯肌肉、倍氣力、金瘡腫解毒[1]。”其師張元素在《醫學啟源》中曰:“甘草,氣味甘,生大涼,火炙之則溫,能補三焦元氣,調和諸藥相協,共為力而不爭,性緩,善解諸急,故有‘國老’之稱[2]。”故可推斷李東垣之所以高頻次地使用炙甘草調理脾胃,是取其甘溫之性,以除脾胃虛損之熱中證,正如其在《內外傷辨惑論·卷中·飲食勞倦論》中所論述“心火乘脾,須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此外,李東垣在處理腹痛時也會頻繁使用甘草,此時常與白芍相配伍,其在《脾胃論·卷上·脾胃虛實傳變論》中明確指出“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稼穡作甘,甘者己也”,正符合《黃帝內經》“急者緩之”的理論。現代藥理學研究也表明甘草水煎液、甘草浸膏、甘草素、甘草總黃酮等均可降低腸管緊張度,減少收縮幅度,具有解痙作用。

1.2 單味藥性味歸經 根據藥物四性(包括平性)的統計結果,122味藥物四性統計頻次共722次,溫性藥物使用頻次高達395次,排名第一,達到總比例的54.71%;寒性藥物次之,為185次,占25.62%;平性藥物使用比例為14.82%;熱性和涼性藥物所占比例較小,分別為4.02%和0.83%。可見在治理脾胃內傷所致各種病證時,李東垣最喜用溫藥,其在論述脾胃熱中證時,著重闡發了這一點,正如《內外傷辨惑論》中提到:“溫能除大熱,切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這也符合《內經》“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的觀點。

根據藥物五味(包括淡、澀)的統計結果,122味藥物五味統計頻次共1 179次。李東垣在選用藥物時,最經常用辛、甘、苦之劑。其中以辛味藥最高,出現頻次為396次,達到總比例的33.59%;甘味藥次之,占比30.28%,兩者使用總比例高達63.87%。李東垣認為脾胃多陽氣不足,陰氣有余,當脾之清氣不升,就會出現泄瀉、久痢、脫肛、下血等病癥。而辛味藥可以發散、行氣、升陽,甘味藥具有補益、和中、調和藥性的作用,同時運用辛甘之藥,正所謂辛甘化陽,兩者搭配既可以補充陽氣,又可以使陽氣向上升發。值得一提的是,李東垣也偏愛使用苦味藥,苦味藥出現次數達到323次,占比27.40%。苦味藥之所以會高頻次的出現,并非李東垣單以大劑苦寒之藥瀉其脾胃,而是在陽氣虛弱,陰火上升,出現熱癥時,以甘溫之藥為主,佐以苦寒之藥瀉其陰火[3]。此時苦味藥的劑量應小于辛、甘味藥的劑量,這樣才能達到補脾胃、瀉陰火的目的。

藥物的歸經指某種藥物對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親和作用,因此對這些部位的病變有著主要或特別的治療作用。根據統計結果,藥物歸經頻次統計排名前3位的分別是脾經、肺經和胃經。在2 149次的歸經頻次中各出現了528次、367次、352次,由此可見《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122種藥物以歸脾、肺、胃三經為主。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飲食勞倦皆可引起脾胃正常功能受損,因此李東垣多選用脾胃經藥,以從病因上直接發揮作用。在《內外傷辨惑論·卷中·飲食勞倦論》中,李東垣說:“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脾胃受損,土虛不能生金,也會引起肺的病變,最終會導致母子同病,因此李東垣多用人參、黃芪之屬,既健脾胃,又補肺氣。

2 兩味藥物配伍

對兩味藥物配伍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相關數據如下:在兩味藥配比中,炙甘草配伍人參、炙甘草配伍陳皮出現次數最多,各27次,出現頻率為29.67%;其次是炙甘草配伍黃芪、人參配伍陳皮、人參配伍黃芪,頻次依次為26、24、23,頻率依次為28.57%、26.37%、25.27%;此外,除了補益藥外,其他類型的藥配伍使用頻率也較高,如升麻配伍柴胡前后共出現19次,頻率為20.88%;澤瀉配伍黃柏的頻次為4,頻次為4.40%。由此可見,李東垣在用藥配伍上,藥物的集中度很高,在兩味藥藥物配伍結構的前10位里面,多數是補氣藥如炙甘草、人參、黃芪等與辛散升陽藥如陳皮、升麻、柴胡等藥的搭配,同時還善于搭配補血藥一起使用,如當歸與人參、黃芪等搭配。此外,清熱燥濕藥如黃芩、黃連、黃柏等藥物的出現頻率也較高。經過數據統計,現對上述部分藥物配伍特點及規律分析如下。

2.1 炙甘草、人參 炙甘草、人參是在東垣方中配伍頻率最高的兩味藥。

炙甘草:甘,平。歸手少陰心、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三經。功效為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4]。

人參:甘、微苦,微溫。歸手足太陰肺脾二經及手足少陰心腎二經。功效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4]。

炙甘草甘能補虛,又因其歸足太陰脾經,為本經藥,故能補脾胃之不足而益中氣,但其作用緩和,常與其他補益藥同用;而人參甘、溫,甘溫化陽,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常為拯救脫證的要藥。炙甘草、人參合用以治療脾胃虛弱、中氣化生不足、體倦乏力等,如《脾胃論》的升陽益胃湯、異功散等方均用到炙甘草與人參,且用藥劑量均較大[5]。

2.2 人參、陳皮 人參:性味歸經及功效見上文。

陳皮:辛、苦,溫。歸手足太陰二經。功效為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人參能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但由于人參為補益藥,味甘,較膩,容易礙胃壅滯;而陳皮辛香走竄,溫通苦燥,入脾胃二經,能行氣、除脹,故能治療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等癥,兩者合而為用能達到補而不滯之功。如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暑傷胃氣論》中論述參術調中湯時就講到“脾胃不足,以甘補之,故用白術、人參、炙甘草,苦甘溫補脾緩中為臣……青皮陳皮去白,苦辛溫散胸中滯氣為使也[6]。”

2.3 升麻、柴胡 升麻:辛、微甘,微寒。歸手足太陰、手足陽明經。功效為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4]。

柴胡:辛、苦,微寒。歸肝、膽、肺經。功效為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4]。

升麻辛甘微寒,性能升散,善于引導脾胃清陽之氣上升,且升提之力較柴胡強;而柴胡除了能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外,還因其辛行苦泄,性善條達肝氣,善于主肝膽之氣,疏肝解郁而治療肝郁氣滯證[7]。《素問·五運行大論》有言“氣有余,則制己所生而侮所不勝”[8],即以為肝膽與脾胃同屬中焦,肝氣瘀滯則易橫逆,侵及脾胃,導致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證。故在治療脾胃病的同時,常常使用升陽、疏肝藥,以達到抑木扶土之目的。

2.4 黃芪、當歸 黃芪:甘,微溫。歸手足太陰肺脾二經。功效為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止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4]。

當歸:甘、辛,溫。歸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功效為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4]。

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暑傷胃氣論》中講解當歸補血湯時就援引《內經》“脈虛血虛”,又云“血虛發熱,證像白虎”。黃芪甘溫,入脾經,為補益脾氣的要藥,同時又有養血之功,而當歸甘溫質潤,長于補血,尤為補血之圣藥,兩者合用能起到氣血雙補之要義。同時,黃芪亦有行滯之效,故與當歸合用奏氣血雙補之功的同時,起到行氣之效,做到補而不滯。當歸補血湯中,重用黃芪,輕用當歸,兩者相伍,專為補血,取的是有形之血生于無形之氣以及氣旺則血自生之義[9]。

2.5 澤瀉、黃柏 澤瀉:甘、淡,寒。歸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功效為降脂化濁、利水滲濕、泄熱[4]。

黃柏:苦,寒。歸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4]。

李東垣向來強調對脾胃的治療,但上述二藥均不屬于脾胃二經本經藥,何也?筆者以為脾胃氣虛,則中氣虛,中氣虛后則導致元氣下陷到腎,從而產生濕熱,形成陰火[10]。而黃柏、澤瀉是治療下焦濕熱的藥物。因此在清暑益氣湯中用澤瀉配合蒼術、白術等藥淡滲利濕,又因“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之苦辛寒,同時借澤瀉之甘味泄熱補水,以達到“虛者滋其化源”的目的。因此,李東垣使用澤瀉配伍黃柏大抵是其瀉陰火的學術思想的體現。

3 三味藥物配伍

根據三味藥配伍應用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李東垣在進行組方時,大致存在這樣的規律:1)注重補氣藥與理氣藥的搭配使用,且使用頻率在各類型配伍中最高,如炙甘草配伍人參黃芪、炙甘草配伍人參陳皮、炙甘草配伍黃芪陳皮、人參配伍黃芪陳皮居前4位,頻次分別為22、20、19、19,出現頻率為24.18%、21.98%、20.88%、18.68%;2)補氣藥、升陽藥、清熱燥濕藥同時使用,僅次于補氣理氣藥的搭配,如炙甘草搭配升麻柴胡、炙甘草黃芪搭配升麻、炙甘草人參搭配升麻、升麻搭配人參黃柏等;3)東垣先生受其老師張元素的影響,注重對陰液的呵護,故亦常用生津之品,如五味子搭配人參麥冬等。整體來看,與兩味藥配伍比較,三味藥的藥物配伍結構更能體現出李東垣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氣的學術思想。現對其中部分配伍分析如下。

3.1 炙甘草、人參、黃芪 以上三味藥為補中益氣湯的前三味,味甘性溫,其中當屬黃芪用量最大,達一錢,炙甘草、人參次之,各五分。東垣有言“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方中用大劑量的黃芪以益皮毛而閉腠理;同時,人參補氣,以治療上喘氣短之癥;由于心火乘脾,以炙甘草甘溫之性可起到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因此,李東垣在《脾胃輪·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中稱“上三味,除濕熱、煩熱之圣藥也”。

3.2 陳皮、炙甘草、人參 上三味藥,陳皮為理氣藥,炙甘草、人參均為補益藥。由于脾胃虛弱,運化無力,則在氣虛的同時常常會有氣滯的情況出現,若此時只關注于氣虛補氣,而不關注到氣滯這一重要癥狀,則易壅滯脾胃,無功反倒成過。因此,東垣先生在使用補脾益氣藥物的同時常常加入理氣藥,從而達到補而不滯的效果,這樣的藥物配伍結構除上述幾味外,還有陳皮、半夏、黃芪、白術等藥物之間的相互搭配,可見于升陽益胃湯、清燥湯等。由上述可得,補氣理氣藥合用也是東垣用藥配伍的特色之一[11]。

3.3 升麻、人參、黃柏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走手足陽明經,為本經藥,善于升提陽氣,又升麻為風藥,故能“使行陽道,自脾胃中右遷,少陽行春令,生萬化之根蒂也”。人參味甘、性溫,甘溫化陽,能大補元氣。黃柏以苦寒之性,能救腎水。但由于脾胃本虛,且苦寒易傷脾胃,故東垣在使用黃柏等苦寒藥的時候強調“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少加”以及“以火酒二制為之使”來減緩其苦寒之性對脾胃的損傷。

所以,李東垣在強調升發脾陽的同時也注重苦寒清熱瀉火藥的使用。在其所創的清暑益氣湯、升陽益胃湯、升陽散火湯等方劑中,強調升、補、瀉三法的有機結合,在甘溫補氣的基礎上,注重使用風藥達到升發陽氣的作用,同時不忘治療因“脾胃虛衰,中氣下陷,陽道先虛”導致的陰火,故用黃柏等苦寒藥,以達到“降其陰火,以救腎水”。

3.4 五味子、人參、麥門冬 五味子:酸、甘,溫。歸手太陰、少陰經,足少陰經。功效為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麥門冬:甘、微苦,微寒。歸手太陰、少陰經,足陽明經。功效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上三味合用,即為李東垣老師張元素《醫學啟源》的生脈飲。李東垣對生脈飲解釋為“以人參之甘補氣;麥門冬苦寒瀉熱,補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肅燥金,名曰生脈散。”以上三藥合用,一補一潤一收,共奏益氣養陰之效。李東垣在其用藥上,多用風藥,風藥多為辛溫燥之品,易傷津液,因此,東垣在組方時多會考慮加入五味子、麥冬、當歸、生地黃等滋陰潤燥之品,從而避免風藥傷津傷陰的情況。

通過對兩味藥、三味藥的配伍規律以及相關特色的探討,可以看出,李東垣在治療內外傷疾病的時候偏重于對脾胃的診察,并重視脾胃功能的恢復。而脾胃常出現的病理狀態是脾胃虛弱,脾胃虛弱易導致中氣下陷、陽道先虛,在這種情況下易形成陰火。因此,東垣先生始終注重補脾胃升清陽瀉陰火的運用。這些學術思想對我們臨床治療、用藥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值得我們借鑒和反思。

4 臨床用藥規律

為了更準確分析《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91首方劑的用藥規律,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將其中74首典型方劑進行了脾胃虛實分類,其余17首方劑為其他臟腑病變,不屬脾胃虛實證,故未作分析。根據書中描述的病因病機和方劑對應的癥狀,將此74首方劑分成兩大類,一類為脾胃虛證方,共計40方;一類為脾胃實證方,共計34方。并對此兩類方劑用藥規律進行統計分析。

4.1 治療脾胃虛證用藥規律 李東垣在其臨床治療過程高度重視固護脾胃,認為人的生活起居和飲食勞役與脾胃功能息息相關,稍不注意就可導致脾胃虛弱。在《內外傷辨惑論·卷上·辨陰證陽證》篇中,李東垣談到:“偏觀《內經》中所說,變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過度,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役所傷而然。”李東垣認為飲食、勞倦、寒溫不適、七情皆可導致脾胃虛弱,可知脾胃多虛、易虛,脾胃虛損在人群中廣泛存在。李東垣在書中談到脾胃虛證的主要癥狀有怠惰嗜臥、四肢不收、大便泄瀉、口淡無味、不思飲食、氣弱、氣短、自汗、皮毛枯槁、發脫落及發熱等。李東垣首次提出發熱一癥也可為脾胃虛損所致,即熱中證[12],其在《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中提到“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東垣認為此為脾胃內傷所致而非外感病,也應運用補益脾胃的藥物進行治療。

統計分析40個主治脾胃虛證方劑的用藥頻次,排名靠前的分別是炙甘草28次,陳皮25次,人參25次,黃芪21次,白術16次,當歸15次,柴胡14次,升麻14次,生姜13次,半夏11次。此分析結果與《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中所有方劑用藥頻次統計前十位大體相同,唯一的區別就是此次分析結果中出現了生姜,而沒有茯苓。根據統計結果推斷,脾胃虛者,土虛則火亢,而乘其土位[13],故多用炙甘草以甘溫瀉火熱而補脾胃元氣。土虛母不生子,則肺氣易受邪,故多用人參、黃芪健脾補肺。胃中清氣下陷,陽氣不能舉升,故常用柴胡、升麻引清氣上升。脾虛不能運化水液,濕聚而成痰,故多用白術、生姜、半夏、陳皮健脾散濕化痰。脾胃虛弱多氣血不足,故用當歸補其氣血。總體來看,李東垣治療脾胃虛弱的用藥多以補脾、升陽、除濕、養血藥為主。

4.2 治療脾胃實證用藥規律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飲食、勞倦、寒溫不適、七情不僅僅導致脾胃虛損,還有可能會導致脾胃出現實證[14]。如飲食不節制可致傷食,見腹脹、大便不通等實證;寒熱不適導致脾胃陰陽失衡,出現胃熱等實證;對比之下勞倦和七情則大多會導致脾胃虛證。實證所對應臟腑多為胃,胃主受納、腐熟,有接受和容納飲食物的生理功能。飲食入口,會在胃內容納停留,經過腐熟以利于消化吸收,故胃有“太倉”之稱。六腑以通為用,飲食過量或飲酒過度會使胃受納、腐熟功能失常,造成食積,從而影響大腸傳導糟粕的功能。李東垣在書中談到脾胃實證的主要癥狀有心下堅滿、胃脘疼痛、大便秘結、嘔吐痰逆、宿食不消、不思飲食、痞滿不化等。

表1 《內外傷辨惑論》和《脾胃論》藥物使用頻次前10位統計

統計分析34個主治脾胃實證方劑的用藥頻次,排名靠前的是白術11次,枳實11次,神曲10次,巴豆霜、陳皮、黃芪、炙甘草各8次,半夏、大黃、當歸、黃連、升麻各6次。治療實證用藥頻次最多的兩味藥為枳實和白術,兩者合為枳術丸。此乃其師張元素所創用,白術2兩,枳實1兩,功能治痞消食,重用白術使宿食慢慢消化,久服令人胃氣強實。李東垣還在枳術丸的基礎上加減創造了橘皮枳術丸、木香枳術丸等,以治療各種飲食不消證。當胃腸不通、大便秘結時,李東垣也會果斷選用大黃、巴豆霜此類攻下之藥,但非獨用此類苦寒之藥,常常會配伍使用黃芪、甘草、當歸等甘溫之藥固護脾胃。在使用黃芩、黃連清胃熱時也是如此配伍應用。總體來看李東垣治療脾胃實證的用藥以消食、通下、清熱藥為主,佐以固護脾胃之藥,值得臨床借鑒。

[1]孫星衍,孫馮翼輯.神農本草經[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4-56.

[2]張元素.醫學啟源[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47-55.

[3]董振華.李東垣對脾胃學說的貢獻[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5,3(11):18-21.

[4]鐘贛生.中藥學[M].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81-399.

[5]靳國印校注.脾胃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3-38.

[6]田翠詩校注.內外傷辨惑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6-27.

[7]衛向龍.李東垣組方配伍規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0.

[8]劉永升.全本黃帝內經[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152.

[9]倪項根.李東垣內外傷辨惑論方藥配伍規律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04.

[10]李菲.李東垣的元氣論[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21(4):6-8.

[11]劉晨光.脾胃論用藥特點及方劑配伍規律研究[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4.

[12]李菲.李東垣脾胃內傷熱病的理論基礎[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06.

[13]徐海榮,段永強,梁玉杰,等.李東垣從脾胃論治五臟病遣方用藥規律及其臨床意義[J].中醫雜志,2015,56(12):1011-1014.

[14]王海娟,劉小菊,高杰,等.淺析李東垣《脾胃論》學術思想[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7):46-48.

RegularityinLiDongyuan′sPrescriptions

Yang Haoyu,Li Yonglin,Qu Baoquan,Hou Wenbin,Mao Qin

(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regularities of Li Dongyuan′s prescriptions in “Nei Wai Shang Bian Huo Lun” and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and summarize his medication regularities and academic thoughts.MethodsA total of 91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and the name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scriptions were standardized.To establish a medicine table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ACCESS,SPSS and EXCEL.ResultsThe usage frequency of 122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e were found as well as the regularity of their property and taste,and combinations.ConclusionLi Dongyua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pleen and stomach,and he used medicine to nourish the spleen and stomach,lifting yang-qi and reducing yin-fire.This study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further research.

Li Dongyuan; Nei Wai Shang Bian Huo Lun;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Regularities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BJGJ1617)

楊浩宇(1996.10─),男,本科,研究方向:中醫基礎理論,E-mail:bucmyanghaoyu@126.com

R289.3;R289.5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7.11.010

(2017-01-10收稿 責任編輯:楊覺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人人艹人人爽| 亚洲成人精品|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五月天在线网站| 狠狠亚洲五月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9免费视频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色视频网站|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国产一线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麻豆小视频|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色亚洲成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97se亚洲综合不卡| 99人体免费视频|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日韩高清成人|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伊人91视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精品视频91|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欧美日韩午夜|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特级毛片| 色婷婷丁香|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99热最新网址| 中文成人在线|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浓毛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