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瑞
商業研究,是時效與精致中的斟酌,是過程與結果間的統一。再進一步,見價值觀,可復制、可持續的加法,往往更忠于投資而有其意義。
曾經覺得,有誠意的、有體系的報告,是好的研究。優劣之分,在邏輯。每一個階段回顧過往報告,總有不足,但看得見傾注的心血,也算有慰藉。很滿意、很在意的作品,通常在當時都是反復被“折磨”得很痛苦的。若有幸得市場驗證,之于投資者有它的意義,那時確實要樂上好一陣子。后來明了,應做對的研究,該通向投資。高下之分,見結果。可是,一旦跨越了過程,便衍生捷徑,模糊了研究與投資的邊界。自此,賣方的路徑選擇五花八門。我更執著于有過程的結果,倒是并不擔憂成為市場中更偏執的存在。可現實總是比演繹復雜了許多,一路走來,冷暖自知。
這十年,愈靜心研究,愈尊重投資。畢竟,研究不論得失,投資卻有對錯。二者并非涇渭分明,卻不能混為一談。研究做加法,對有限的內容做無限的擴展,投資做減法,對無限的范圍做有限的選擇。其實大部分的投資者往往都是保守主義。而置身于賣方研究事業的,反倒是追求得體而慷慨的自由主義者。
成功的投資,是克制地做大概率的選擇,穩健方能長久。小概率的冒險,或有意外之喜,但任憑運氣,成敗有時。正如喊口號、博熱點或逞一時風口,卻難以復制。行情不可能時時都有,但是研究的加法卻要持之以恒。所謂的肅寂境遇,只是研究的加法剛好被投資的減法所排除。幸而減法并不是一層不變,市場風格切換間,方向不斷重置,未減之時,即是加法碩果之際。
越過山丘,不怕無人等候,怕忘了登高的初衷。十年堅守,要說不動如山,多少有矯情。也有過念想,不外乎賣方買方、平臺大小、行業好壞。但好在,總習慣于做好當下,也從未隨波逐流。而今感嘆,初出茅廬時,除了拼搏上榜沒有第二條路徑可選,很艱難卻也純粹。待榮耀加身,看似選擇更多,其實也不能盡悉利弊,反而瞻前顧后怕失了初心。任何的成就,一定有舍,才有得,貪心不來。堅守于能力邊界之內,執著于領域中的卓越,或無關高下,是從始至終的追求。只要還被認可,還被需要,就還會堅守。一輩子鋼鐵賣方,最長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