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現狀及提升對策

2017-12-20 21:35:33王澤輝宋叢珊胡志波金萬慧何力徐小方
中國纖檢 2017年8期
關鍵詞:質量企業

王澤輝++++宋叢珊++++胡志波++++金萬慧++++何力++++徐小方

4月21日,湖北省質監局質量提升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明確“開展紡織服裝企業調研走訪,撰寫企業質量分析報告”是今年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行動開展的11項重點工作任務之一。

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現狀

2016年,全省紡織工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特大洪澇災害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行業緩中趨穩,穩中有進,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1.生產規模不斷擴大。2012—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分別為2437.0億元、3003.0億元、3345.3億元、3228.0億元、3331.5億元,平均增長速率為8.04%;完成工業增加值分別為722.2億元、795.1億元、888.9億元、970.7億元、1041.6億元,平均增長速率為9.6%,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2.經濟效益保持增長。2012—2016年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292.2億元、2787.3億元、3111.3億元、3217.0億元、3320.5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0.0%;利潤總額分別為101.6億元、135.5億元、142.4億元、134.5億元、137.1億元,平均增長率為8.7%,經濟效益保持持續增長。

3.產品產量穩步增長。2014—2016年湖北省紡織服裝業主導產品實現了穩定增長,紗產量分別為335.2萬噸、355.2萬噸、355.0萬噸;布產量分別為82.4億米、84.8億米、86.8億米,平均增長率2.6%;無紡布產量分別為36.2萬噸、39.7萬噸、40.8萬噸,平均增長率6.2%;服裝產量分別為10.6萬件、10.5萬件、11.0萬件,平均增長率為3.8%;產品產量穩步增長。

(二)行業地位不斷鞏固

總體來看,2016年,湖北紡織服裝行業產銷總量居全國第7位,中部六省第2位;增幅居全國第4位,中部六省第2位。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7位,中部六省第2位;增幅居全國第17位,中部六省第5位。利潤總額居全國第9位,中部六省第3位;增幅居全國第24位,中部六省第5位。出口交貨值居全國第7位,中部六省第2位;增幅居全國第10位,中部六省第3位。

從子行業看,2016年,大部分指標在全國排位保持穩定。紗產量居全國第5位,中部地區第2位;布產量居全國第4位,中部地區第1位;印染布產量居全國第7位,中部地區第1位;服裝產量居全國第9位,中部地區第4位;無紡布產量居全國第4位,中部地區第1位。

(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1.集群效應更加凸顯。全行業加快進行專業化、集聚化、區域化布局,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結構優化的紡織產業集群,加快了紡織產業集聚、集約發展。目前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健康發展,已成為行業示范基地和承接轉移的重要載體,產業集群化發展優勢明顯,仙桃市無紡布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形成了涵蓋建筑、醫療、日用、環保、服裝等32類的135個品種,規模以上無紡布企業達到119家,年產各類無紡布3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74.2億元,同比增長12.8%,占區域工業的比重23.9%。襄陽市紡織行業實現產值649.4億元,同比增長7%;累計加工各種紗線80.6萬噸,布27.8億米,約占全省紗、布產量的1/4和1/3。武漢市黃陂區服裝產業集群、黃石市服裝產業集群、荊州市(監利、江陵)家紡產業集群、天門棉花產業集群等12家紡織產業集群確定為2016年度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占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總數的12.1%;全省過100億產業集群3個,過50億產業集群9個。在產業集群的帶動下,仙桃市成功申報全國“非織造布名城”稱號,非織造工業產值占當地紡織工業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黃石市成功申報全國“男裝名城”稱號;沙市岑河鎮被授予 “中國針織名鎮”“中國嬰童裝名鎮”稱號,成功申報公共商標“岑河”;襄陽市紡織服裝產業園和紅安縣中國中部輕紡服裝之都產業園成功申報“全國紡織產業轉移承接試點園區”。

2.發展方式不斷升級。一是技術創新不斷推進。先進技術裝備比重達到75%以上;新產品產值率提高3個百分點;全省27個項目獲得中國紡織協會“紡織之光”科學技術獎。二是低碳、綠色和循環利用再上新臺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降低3.2%,水耗年均降低4%,污水排放量年均降低3%。三是商業模式創新取得進展。傳統服裝企業紛紛加快了“互聯網+”轉型步伐,把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服裝產業的融合發展。岑河鎮 “互聯網+嬰童實體產業”發展迅猛,2015年全鎮“雙十一”線上嬰童裝銷售訂單達40余萬單,線上銷售總額破億元大關,同比增長近200%;衣谷電子商務公司通過建設電商孵化基地,打造電商網絡平臺,開設電商培訓課程,提供電商扶持和補貼,成為全省最大的線上線下供應鏈整合平臺、返鄉創業平臺,華中地區最大的網絡批發集散中心之一。

(四)產品質量穩中有升

近兩年,省纖檢局按照省質監局要求組織開展了紡織服裝產品省級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共計1114批次,不合格318批次。其中,監督抽查合格率:2015年為75.4%,2016年為92.2%;執法檢查合格率:2015年為64.1%,2016年為73.0%。合格率呈上升趨勢,未發現系統性、區域性、大規模的質量安全事故。

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企業現狀

近年來,湖北省在紡織服裝行業品牌培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了近50家具有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58個湖北名牌榮譽獲得產品,10個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知名品牌;新增中國馳名商標7個,美爾雅集團、愛帝集團、貓人集團、佐爾美公司等4家企業入選工信部重點跟蹤培育的120家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名單,武漢佐爾美女裝連續19年進入全國女裝業十強;湖北紅T時尚創意街區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一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試點園區(平臺)名單。endprint

2017年3月7日至4月5日,湖北省纖檢局由7名領導班子成員帶隊,以全省紡織服裝行業重點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為對象,開展了細致走訪和深度調研。調研小組共走訪重點產業集群7個、龍頭企業36家,召開座談會8次、發放問卷36份,收集問題和建議30余條,基本摸清了調研對象的生產、經營等現狀,了解了其在品牌建設、質量控制、標準完善等質量提升方面的困惑和需求,為今年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行動開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準備。

本次調查的36家樣本企業,基本涵蓋了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品牌企業。其中,2000年以后成立的有28家、2000年以前成立的有8家;成立時間最早的為1950年,最晚的為2016年,分析樣本數據后得出如下結論:

1.中小企業為主導。36家品牌企業中:中小型企業28家,占比78%;以民營和股份制為主體,上市公司占比較小;且主營業務收入差距較大。

2.服裝企業占比較大。作為調研樣本的36家企業所經營的產品種類中,服裝企業占比較大,紗線、布匹和其他紡織品的占比差不多,在這些企業中有34家企業有自己品牌,占整個樣本的十分之九,可見大多數企業都有一定的品牌意識。有24家企業以自有品牌生產為主,有30%的企業選擇了自有品牌生產和代工相結合的運營模式,僅有極少數企業完全依靠代工進行生產活動。

3.品牌建設與提升需求明顯。在品牌建設方面走訪36家企業,大部分已經擁有一項或幾項品牌榮譽,還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沒有相關成果。通過調查,大部分有品牌建設與提升計劃,僅有4家暫時沒有相關意愿。在調研的36家企業里,95%的企業都設有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并有專門的領導負責相關工作,75%的企業通過了ISO9001等認證,幾乎所有企業都有與自己生產特色相適應的管理方法。有23家企業設有專門的實驗室和配套設備在生產環節為產品質量保駕護航;有27家企業有長期合作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為其提供公證性檢測報告,其中有11家企業選擇了省外第三方檢測機構;有11家企業與高等院校展開了科研合作;有15家企業擁有專利共計315個;36家企業目前共有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湖北省紡織服裝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內部諸多質量要素有待進一步提升

1.內部質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近兩年來,在省纖檢局開展的1114批次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中,有171批次的樣品成分含量項目不合格,占不合格樣品總數318批次的53.8%。造成該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原料驗貨制度,對原料(面料)的采購缺乏有效的控制機制和手段;二是部分企業不具備必備的檢驗檢測能力,缺乏檢驗檢測人員和設備,產品未經檢測,編造纖維含量數據標注在標簽上;三是部分企業不加辨識直接引用面料商提供的纖維含量進行標注,造成實際檢測出來的成分與標注的不一致。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內部質量管理水平不高,是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2.品牌建設力度有待加強。品牌建設參與企業比例不高,基數不大。如在襄陽樊城區獲得紡織服裝集群品牌的企業只有2家,占集群企業總數161家的比例為1.24%;獲得的10個品牌榮譽中,有8個是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獲得,2個是湖北金環股份有限公司獲得,其他企業基本沒有獲得;且有效期內的品牌僅有3個,其他獲得的7個品牌榮譽均處于失效狀態。大多數企業品牌意識不強、品牌建設不足,基本上靠數量和勞動力參與競爭,品牌數量和質量與沿海地區差距明顯。

3.自主創新能力仍需重視。大多數企業沒有研發中心、研發隊伍,沒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產權,工藝裝備落后,開發能力不強,自主創新不夠,整體還處于粗放型、資源型的發展階段,缺乏核心競爭力。科研創新重視不夠,科研創新上投入不足。同樣以襄陽樊城區紡織服裝集群為例: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集中了各類技術創新獎項、專利50個,占園區科研創新成果總數52個的比例為96.15%,其他企業占比很少甚至為零。在科研創新上形成園區一家獨大的局面,反映出整個園區科研創新氛圍不濃、企業重視不夠、科研經費投入不高的現狀。

4.產品附加值和結構仍需調整。對調研的36家品牌企業樣本分析可以看到,大多數企業產品附加值不高,結構不優。上游紡織處于“初級加工”階段,下游服裝處于“貼牌加工”階段,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偏低;中、低檔產品生產能力過剩,高、精、深加工能力相對較弱。

5.標準建設力度有待加強。目前,以際華三五四二紡織集團、貓人集團、咸寧精華苧麻紡織等為代表的紡織服裝企業和省纖檢局、武漢紡大共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多項,地方標準8項。初步建立了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為補充的全省紡織標準體系。其中,際華三五四二紡織集團通過標準的制修訂提升了主導產品棉紗線以及高支高密家紡面料等新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80%的企業選擇使用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僅有10%的企業選擇使用企業標準,其中有8%的企業所采用的企業標準是代加工過程中對方企業的標準。這是一個讓人憂慮的情況,如何引導品牌企業建立團體或聯盟標準將是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

6.“觸網率”有待提高。在調研過程中,大部分企業對于借助互聯網發展電商并沒有太大的興趣,甚至有企業認為發展電子商務“投入大,產出小”,整個產業集群借助互聯網發展業務比例較低。

(二)企業外部諸多生產要素有待進一步完善

1.市場需求持續減弱。一方面,國際市場需求減弱,與此同時,隨著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紡織產業鏈不斷完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以及國內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大量原本在國內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上述地區;另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影響,國內需求增長也放緩。此外,棉花價格補貼政策出臺,紗、布價格持續下跌,市場觀望情緒濃郁,下游訂單極為謹慎。企業普遍面臨著訂單不足、庫存增加、生產減少等困難。endprint

2.產業配套有待完善。產業集群培育時間不長、起步較晚,企業之間大多是一種松散的配套和聯合,缺少嚴格意義上利益聯結,大多數產品零部件配套率低,且產業鏈條橫向不粗、縱向不長,上下游產品有待拓展,企業關聯度不強,難以滿足沿海產業轉移企業的配套要求。如荊門市年紡紗30萬錠,但李寧工業園生產所需面料及輔料仍需到外地進行采購。

3.生產經營成本有所增加。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氣,能源自給率僅為19%左右,企業的用電、用水、用氣和運輸支出大幅上升,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4.勞動力緊缺日益凸顯。一是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村勞動力和各類人才外流嚴重,企業普遍面臨“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二是受大眾就業偏好影響,一線技術工人長期缺乏,中小城市紡織企業對技術、設計和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隨著“互聯網+”經營模式的逐步推廣,電商人才缺口也逐步增大。三是由于勞動強度大,人員流動頻繁,加之企業間存在無序競爭,導致近年來紡織行業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對勞動密集型的紡織產業構成很大的成本壓力。

近年來湖北纖檢局著力提升紡織服裝質量

近年來,省纖檢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的工作方針,按照質量強省戰略的總體部署,強力推進紡織服裝質量提升行動,有力促進了湖北省紡織服裝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堅持服務導向

1.摸清企業底數,打好服務基礎。對全省規模以上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建立企業質量檔案,實行“一企一檔”“一市一庫”,現已建立企業檔案1563家,其中品牌企業質量檔案191家。開展了免費公益質量診斷服務,在“湖北纖檢”微信公眾平臺動態發布產業最新動態和質量信息,閱讀用戶分布在湖北、新疆、廣東、上海等20個省份。累計發布質量信息和行業資訊文章276篇,閱讀總量近3萬次。

2.開展品牌培植,強化服務實效。引導企業提質增效,健全企業管理體系,樹立企業品牌意識,一是自2016年至今,組織全省開展“1+3”結對幫扶,幫助54家規模以上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樹立企業品牌,全省共出動技術人員1089人次,上門服務企業436次,為企業解決問題100多個。2017年,又新增38家企業開展了重點培育,幫助30家企業申報和復審“湖北名牌”產品。通過系列幫扶活動,目前全省已有55家紡織服裝企業的58個產品被評為“湖北名牌”。二是提供了免費人才培育服務。舉辦“武漢市黃陂區服裝生產企業質量提升專題培訓班”,免費培訓服裝生產企業管理高層、質量管理人員100余人;聯合湖北省紡織工程學會、湖北省服裝商會、武漢愛帝集團有限公司,在武漢舉辦了“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企業經理培訓班”,邀請了國內該領域在智能制造、產品設計、質量管理等方面一流的學者、專家授課,來自全省各地100余名紡織服裝龍頭企業代表參加培訓。

3.搭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能力。一是組建“政產學研檢”聯盟。省纖檢局與浙江理工大學召開意向合作座談會,在合作模式、科研方向、人才培養及搭建實習實踐基地、建立專家庫等方面展開討論并初步達成共識;與中國服裝協會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二是建立品牌質量提升專家庫,并成立品牌質量提升技術服務小組。聯系武漢紡織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服裝協會等單位,邀請相關專家加入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專家庫和技術服務小組。截至2017年5月底,全省品牌質量提升專家庫已收錄各領域專家16名,其中檢驗領域專家11名、質量管理領域專家3名、相關法律專家2名。

4.組織系列活動,豐富服務內容。一是組織開展“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湖北行”活動。聯合媒體 “走進漢派服裝”“走進無紡布產業集群”組織“漢派服裝與粵派服裝對話”,聯合荊楚網、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視頻訪談7位專家學者,深度探討湖北纖維和紡織產業發展,推出7個版面系列報道。組織115家企業聯合開展質量強業倡議活動,與15家企業簽訂《質量強企戰略合作備忘錄》,與部門、高校、企業、媒體互動的廣度、深度、力度前所未有。二是開展“纖維和紡織產業質量提升”系列活動。承辦了“纖維和紡織產業質量提升大會”“湖北紡織服裝質量強業推進會”“棉花產業發展及質量提升研討會”和“每月一課‘質監大講壇暨‘紡織科技創新發展趨勢講座”,邀請中國工程院3位院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清華大學、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等多名中外學者,以全球視野聚焦湖北纖維和紡織行業,探討全產業鏈的質量提升之策,有關國家機構、省直部門、科研院所、商業協會及全省纖維和紡織企業家代表到會。三是組織開展質量公益教育系列活動。走進愛帝、沃爾瑪、銷品茂等大型生產銷售集團,走進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走進沙湖等社區,舉辦“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質量公益教育上檔次、上規模。系列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媒體和企業高度關注和重視。

(二)強化質量監督

1.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推動質量共治。推動出臺《湖北省紡織服裝質量強業工作指導意見》,健全質量共治工作機制。聯合省衛計委等部門,加強經營性服務的紡織產品質量監管。聯合省教育廳,加大對嬰童及學生服裝產品質量監管。聯合工商部門,加強對鄂州葛店等電商銷售產品質量把控。聯合民政部門,實行“四把關”,20萬件備災用纖維制品貨證同行繼續保持100%。部門質量共治呈現新局面。

2.加強對重點產品的監督,把好質量安全底線。推進“雙隨機一公開”“一市一庫、一企一檔”。承擔兒童服裝、校服、沖鋒衣、床上用品、防曬產品國家和省級聯動抽查、監督抽查、專項監督、合格率統計抽查、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開展棉花質量混等混級專項整治、絮棉制品專項打假、紡織品服裝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執法檢查。組織召開“湖北省紡織服裝質量提升新聞發布會”“質量推進約談會”,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監管方式更加豐富,監管效果全面提升。

3.建立質量誠信制度,樹立企業質量主體意識。建立質量誠信制度,每年定期召開100家紡織服裝企業質量分析座談會,通報質量情況,提出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對企業履行質量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提高企業質量誠信和法律意識,營造誠實守信、以質取勝的良好社會環境。endprint

(三)夯實技術保障基礎

1.建好檢驗檢測能力提升重大項目,為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支撐。已經建成“中國纖維制品質量監測中心(湖北)”“中國纖維及制品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異地災備中心”;正在建設“國家苧麻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和“湖北省非織造布質檢中心(仙桃)”;正在申報“國家產業用紡織品及服飾用品質檢中心”和“國家運動服飾及體育用品質檢中心”。

2.建立和完善統一高效的檢驗檢測體系。開發和運用“湖北纖檢綜合業務網絡平臺”,建立了省市聯動、統一高效的技術咨詢、市場開拓、樣品受理、檢驗報告發放和送達網絡。

3.提升科研創新能力。一是加大科研創新能力建設力度,研發的“纖維自動切片儀”等填補了國內空白。二是制定了1個國家標準、3個地方標準,其中1個國家標準和1個地方標準獲得了“湖北標準創新貢獻獎”。

質量監督工作的思考與建議

(一)充分運用管理職能,加大企業品牌培育力度

1.搭建品牌質量發展合作交流平臺。組織本省紡織服裝品牌企業如武漢愛帝集團有限公司、青島紅領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海瀾之家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內外優秀同行之間的品牌對話、技術交流、技術合作等;參加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質量協會等社會團體、行業協會組織的會議、培訓、競賽、評比、展示等活動,引導企業家開闊思路、拓寬視野。

2.提升企業家管理水平。一是由相關部門牽頭,選擇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的中小品牌企業的企業家,進行專題培訓,提升其發展戰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以及質量創新能力等,提升企業家管理水平。二是設立“紡織服裝產業規上民營企業 CEO 人才引進專項”,參照科技人才引進政策,重點對紡織服裝產業的“職業經理人”引進進行補貼,根據人才的市場價格以及企業規模,給予不同層次的人才專項補貼。三是組織二代企業家在先進地區對口企業掛職學習。

3.搭建品牌質量提升技術服務平臺。組建“政產學研檢”聯盟,建立品牌質量提升專家庫,并在此基礎上成立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技術服務小組,對品牌的設計、定位、推廣、營銷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解決全省紡織服裝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在質量提升中遇見的疑難問題。

4.實施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質量提升工程。一是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強企業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相結合,切實提高企業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二是推進紡織服裝企業提高紡織服裝設計能力,創新商業模式,實現企業產品品牌形象攀升。三是鼓勵省內紡織服裝行業的重點品牌生產企業進行互聯網改造和智能化提升。

5.幫助企業開展品牌建設。幫助符合條件的紡織服裝企業參與品牌申報,爭創名牌。鼓勵品牌企業不斷完善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和各種行之有效的先進質量管理方法。以行業協會為平臺,加大對湖北名牌產品的使用推廣和科學管理,共同維護湖北名牌產品的良好信譽。湖北纖檢機構每年選取30家重點紡織服裝企業進行結對幫扶,力爭使纖維及其制品類別的湖北名牌數量穩步提升。

6.“共享發展”推動服務方式轉換。在全行業樹立互聯網思維,以先帶后,抱團取暖,推動營銷模式的創新,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展線上線下協同聯動、網店一體的電子商務模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先享“互聯網+”紅利,扶持出一批類似于荊州紅葉公司(電商嬰童裝銷售額名列全國第一)的龍頭企業,帶動其他企業共同發展。

7.開展“荊楚紡織服裝品牌展示發布”活動。對湖北省紡織服裝品牌產品和品牌企業在其差異化特性、文化內涵、品牌建設、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挖掘和分析;推動骨干企業積極參加政府及其部門、各行業組織開展的“長江質量獎”“馳名商標”“消費者滿意商品”等品牌創建活動;聯合經信、商務、工商等紡織服裝行業主管部門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行業組織、社會團體,依托荊楚網、楚天金報等新聞媒體,組織開展“荊楚紡織服裝品牌展示發布”活動。展示荊楚紡織服裝品牌標桿,提升湖北紡織服裝品牌價值和影響力。

8.開展全省紡織服裝品牌“質量提升系列深度報道”活動。持續發揮媒體的宣傳、推介作用,加大品牌企業和產品的推廣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和渠道,深入紡織服裝品牌企業,以專題報道、跟蹤報道、新聞發布、企業微視頻、產品展示等多種形式和方式,全面展示湖北省紡織服裝企業在品牌創建、質量提升、技術創新等方面的風采,提升湖北紡織服裝品牌內涵。

(二)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1.提供免費檢驗檢測(檢定/校準)服務。發揮纖檢檢驗檢測職能優勢,結合湖北省紡織服裝企業的需求,組織省纖檢局及各纖檢分局(所)開展免費產品檢驗檢測、計量設備檢定/校準服務。

2.提供免費人才培育服務。聯合武漢紡織大學、湖北美術學院、湖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爭取當地政府政策和資金支持,對湖北省紡織服裝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品質管理員、檢測人員、技術工人等,通過開放檢驗檢測實驗室,開展標準宣貫,組織企業人員進駐實驗室進行免費培訓,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廠指導,開展專題培訓,提供圖文、視頻培訓資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質量管理、檢驗檢測、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充電升級”渠道,培養一批懂紡織、印染、非織造(無紡布)、服裝等生產工藝、生產管理、檢測檢測方法、實驗室認證、標準制修訂、計量檢定等方面的人才,為湖北省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人才培育服務。

3.提供免費標準制修訂服務。一是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推動企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增強在標準制修訂中的話語權,擴大在同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二是選取有一定基礎的產業集群和品牌企業,提供免費標準制修訂服務,實施標準領跑者制度,開展“標準化+”行動和標準化示范工作,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三是推動品牌企業參與“聯盟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制定,提升品牌企業和產品競爭力。endprint

4.提供最新行業資訊信息。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局網站等發布信息,推薦資訊網站、期刊、報紙等方式,引導和幫助企業收集和傳達檢驗檢測標準更新、行業動態、產品質量的相關信息。敦促有條件的企業強化“采標”意識,對有需求的企業給予跟蹤指導。

5.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不斷探索拓展符合市場需求的檢驗檢測能力和范圍,持續提高各纖檢分局(所)紡織品服裝檢驗檢測能力水平。根據全省的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和主要產品檢測服務需要,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省級質檢中心:荊州分局盡快向省質監局申請“湖北省針紡產品質檢中心”的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及驗收;加快已批籌的咸寧“國家苧麻產品質檢中心”、仙桃“湖北省非織造布產品質檢中心”開工建設的進度;荊門分局加緊申報籌建“湖北省體育服飾產品質檢中心”,省纖檢局謀求申報籌建“國家產業用紡織品和服飾用品質檢中心”。這些質檢中心建成運行后,將在就近滿足企業檢測需求、服務產業集群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三)充分履行行政執法職能,促進品牌產品質量穩步提升

1.整頓市場環境。開展全省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治劣扶優”活動,組織開展全省紡織服裝產品質量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紡織服裝“假冒偽劣”等重點質量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凈化湖北省紡織服裝生產、銷售市場,維護良好市場環境秩序,提高品牌產品市場占有率,優化紡織服裝產品供給質量,鼓勵品牌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參與良性競爭。

2.加大執法力度。以兒童及嬰幼兒、戶外服裝、校服、絮用纖維制品等為重點產品,加大生產、流通、電商領域的執法打假力度。繼續開展纖維制品質量安全警示教育活動。加大大型商場、超市、中小學、幼兒園、高校、民政、賓館、酒店、醫院等重點場所的監督檢查。繼續開展電商基地和電商企業線上銷售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專項行動。

3.發布質量監管信息。開展全省紡織服裝品牌產品“你點我查”活動,通過對線上和線下、生產和流通、省內和省外紡織服裝品牌產品質量抽查比對,發布全省紡織服裝品牌產品“紅黑榜”,發布質量警示。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纖檢機構如何更好發揮其在纖維及其制品等方面的專業優勢,為湖北省紡織服裝企業在技術進步、質量管理、品牌建設、產品升級等方面提供監管和服務,推動湖北省紡織服裝產業提質增效升級,還需要我們做出更好的探索和進一步的努力。

(作者單位:湖北省纖維檢驗局)endprint

猜你喜歡
質量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質量”知識鞏固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關于質量的快速Q&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日韩中文欧美|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免|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www.亚洲国产|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91九色视频网| 噜噜噜久久| 999国产精品| 91视频精品|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片911|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乱论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亚洲免费三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草逼视频国产| 国产福利观看| 色成人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电影| 色婷婷在线影院|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人人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综合二区|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国内精品免费|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