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燕
摘 要:小班化英語教學是農村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文章闡述了小學英語課程小班化教學的優勢。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小班化;優勢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樹立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小班化的英語課堂教學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
一、精心布置,激發興趣
由于學生數每年遞減,班級人數一般在25人左右,我校從前兩年開始實施小班化教學。教室的布置對小班化教學尤為重要,一個富有情趣的教室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精神。因此在教室布置上我花了很多心思。首先,根據教學需要,把桌子隨意組合成對稱型、圍坐型等小組學習形式,上課時我不再總是站在講臺上、對學生講課,而是更多地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面對面交流,一起探討問題,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增強師生情感。這樣做省去了提問、叫名的時間,增加了思考交往的時間,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和互相交流的機會相應增多,采用以小組學習為主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我在教室的四壁都布置了情趣墻,有繪畫作品、成長樹、英語單詞墻、生命角、英語閱讀角……這樣布置,教室的墻面、四角都能“說話”。再次,我把辦公桌也搬到了教室,教室不再空曠,有利于實行學生作業面批、個別輔導和答疑。課余時間我還和學生在一起,一起做英語游戲,一起討論生活,了解他們的喜好。我還經常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學生興趣很濃,不再把我當做嚴肅的老師,而是朋友、知心姐姐,與我分享喜怒哀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精心布置的教室已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學習樂園,容易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學生感覺教室里很溫馨,像家一樣,激發了學習興趣,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分層教學,以人為本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它有利于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實行小班化英語教學,為分層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小班化教學使課堂教學、課后輔導及個別指導機會增多,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不同層次學生能得到充分發展。課堂教學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主要渠道。在小班化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做有心人,隨時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學業成績及個性方面的情況,并細致分析,以便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要設計一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強的問題,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對中等學生,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意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工夫。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關鍵在于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將英語成績接近的學生分在同一層次,所設置的問題盡可能地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要求,使他們體會到學習中成功的喜悅;減少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符合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課堂教學原則,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
三、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英語新課程標準》對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的描述和總目標的要求是小班教學更適應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依據之一。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揚自主學習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異;拓寬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標準要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是小班化英語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在教學3A At the snack bar這一單元時,我在完成新授內容后,把小組分成Fruit shop,Snack bar,Cloth shop,Stationery shop.等幾個購物場景進行情景操練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購物忙得不亦樂乎,口語說得有聲有色。走到學生中去,學生主動問我: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 like?很熱情地為我服務。就連平時膽小、基礎差的學生都躍躍欲試。更可喜的是,所有學生都動起來了,基礎好的學生會主動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真正做到了合作互助,取長補短。
四、因材施教,面向全體
根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視野關注的覆蓋范圍”這一調查結果顯示:一般不超過25名學生。而以前普通班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在前面講,五六十個學生在下面聽,教師無暇顧及到每一個學生,有些學生發音不準往往得不到及時發現和糾正,而在課堂上進行會話練習則會紀律差,場面混亂,會話練習實際操作性不強。小班則不同,它的顯著特點是人數少,每班25人左右,是普通班人數的一半,可以及時將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將反饋給每一位學生。由于班額較小,教師有更多的精力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而且重視學生情感態度的提升,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因材施教是教師在小班化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對于落后學生,教師應該提問一些表面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回答出來,使他們樹立自信,愿意學習。對于中等學生,教師應該得問一些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并根據親身經歷補充相關資料的問題。對于優等生,教師應該問他們一些問題,并作相應的評價,以便創造一些合適的機會,讓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總之,在農村小學實施小班化英語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多被關注的機會,它是個性化教育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