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摘要:本論文闡述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并積極發展煤制代用天然氣,以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但發展煤制氣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針對煤制氣工藝、發展技術、發展前景作出綜合性評定。分析了中國發展煤制天然氣的必要性和煤制天然氣項目概況。對中國煤制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煤炭資源;煤制氣;工藝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這個背景下人們對優質清潔能源天然氣的需求也急劇攀升,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迅速增加。中國天然氣儲量不足、產能有限的能源現狀,導致天然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報告預計,2015 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增長至 1500 億 m3 ,2020 年增長至 3000 億 m3 。而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氣產量將分別為 1400 億 m3 、1500 億 m3 左右,因此中國未來天然氣的供需將出現巨大的缺口 。從 2007 年 11 月開始,中國就禁止了天然氣制甲醇項目,并限制煤炭充足地區的天然氣發電來保障城市燃氣的天然氣供應 。
1.我國煤制氣發展前景
煤制氣項目是以煤炭為主要原料生產化工和能源產品,傳統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電石四種產品,現代煤制氣是指替代石油或石油化工的產品,目前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烯烴、二甲醚、煤制天然氣等。煤制氣是非石油路線生產替代石油產品的一個有效途徑。從有關資料看,煤制氣的能源轉化效率較高,比用煤生產甲醇等其他產品高約13%,比直接液化高約8%,比間接液化項目高約18%。
煤制氣前景看好,相對于傳統煤化工已經日益明顯的“夕陽”特征,而在材料和燃料兩個新型煤化工發展方向上,煤質烯烴和煤質乙二醇等煤基材料的發展前景要好于煤制油等新型煤基清潔能源的煤基燃料方向。
2.煤制天然氣概述
煤制天然氣是以煤為原料,采用氣化、凈化和甲烷化技術制取的合成天然氣。天然氣(natural gas)又稱油田氣、石油氣、石油伴生氣。開采石油時,只有氣體稱為天然氣;石油和石油氣,這個石油氣稱為油田氣或稱石油伴生氣。天然氣的化學組成及其理化特性因地而異,主要成分是甲烷,還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氫等。無硫化氫時為無色無臭易燃易爆氣體,密度多在0.6~0.8g/cm3,比空氣輕。通常將含甲烷高于90%的稱為干氣,含甲烷低于90%的稱為濕氣。天然氣是一種優質、清潔能源,煤制天然氣的耗水量在煤化工行業中是相對較少,而轉化效率又相對較高,因此,與耗水量較大的煤制油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此外,煤制天然氣過程中利用的水中不存在有無污染物質,對環境的影響也較小。
3.煤制天然氣工藝流程
煤制SNG可以高效清潔地利用我國較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尤其是劣質煤炭;還可利用生物質資源,拓展生物質的利用形式,來生產國內能源短缺的天然氣,然后并入現有的天然氣長輸管網;再利用已有的天然氣管道和NGCC電廠,在冬天供暖期間,將生產的代用天然氣供給工業和用作為燃料用于供暖;在夏天用電高峰時,部分代用天然氣用于發電;在非高峰時期,可以轉變為LNG以作戰略儲備;從而省去了新建燃煤電廠或改建IGCC電廠的投資和建立鐵路等基礎設施的費用,并保證了天然氣供應的渠道和實現了CO2的減排。由此可見,煤制SNG是一舉數得的有效措施,有望成為未來劣質煤炭資源和生物質資源等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本文以某廠煤制SNG項目為例,首先對總工藝流程進行了簡要描述,并對其中甲烷化技術進行了介紹。其次對流程進行了模擬計算,得出客觀可靠數據。最后對煤制SNG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勢進行了分析。
3.1工藝簡介
煤制SNG技術是利用褐煤等劣質煤炭,通過煤氣化、一氧化碳變換、酸性氣體脫除、高甲烷化工藝來生產代用天然氣。本文所研究項目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其中氣化采用BGL技術,并配有空分裝置和硫回收裝置。主要流程為:原煤經過備煤單元處理后,經煤鎖送入氣化爐。蒸汽和來自空分的氧氣作為氣化劑從氣化爐下部噴入。在氣化爐內煤和氣化劑逆流接觸,煤經過干燥、干餾和氣化、氧化后,生成粗合成氣。粗合成氣的主要組成為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氫、油和高級烴,粗合成氣經急冷和洗滌后送入變換單元。
粗合成氣經過部分變換和工藝廢熱回收后進入酸性氣體脫除單元。粗合成氣經酸性氣體脫除單元脫除硫化氫和二氧化碳及其它雜質后送入甲烷化單元。在甲烷化單元內,原料氣經預熱后送入硫保護反應器,脫硫后依次進入后續甲烷化反應器進行甲烷化反應,得到合格的天然氣產品,再經壓縮干燥后送入天然氣管網。
3.2甲烷化技術
煤制SNG工藝流程中主要包括煤氣化、變換、酸性氣體脫除、甲烷化等工藝技術,其中高甲烷化技術為關鍵技術之一。
3.2.1托普索甲烷化技術
丹麥托普索公司開發甲烷化技術可以追溯至20世紀 70年代后期,該工藝已經在半商業規模的不同裝置中得到證明,在真實工業狀態下生產200m3/h~3000m3/h的SNG。在TREMPTM工藝中,反應在絕熱條件下進行。反應產生的熱量導致了很高的升,通過循環來控制第一甲烷化反應器的度。TREMPTM工藝一般有三個反應器,第二和第三絕熱反應器可用一個沸水反應器(BWR)代替,雖投資較高,但能夠解決空間有限問題。另外,在有些情況下,采用四個絕熱反應器是一種優化選擇,而在有些條件下,使用一個噴射器代替循環壓縮機。除了核心技術外,因為生產甲烷的過程要放出大量的熱量,如何利用和回收甲烷化熱量是這項技術的關鍵。托普索工藝可以將這些熱量再次利用,在生產天然氣的同時,產出高壓過熱蒸汽。
3.2.2魯奇甲烷化技術
魯奇甲烷化技術首先由魯奇公司、南非沙索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兩個半工業化實驗廠進行試驗,證明了煤氣進行甲烷化可制取合格的天然氣,其中CO轉化率可達100%,CO2轉化率可達98%,產品甲烷含量可達95%,低熱值達8500kcal/Nm3,完全滿足生產天然氣的需求。
4.總結
煤制氣項目對工業快速發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對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煤制天然氣項目,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光明的發展前景。從技術上說:煤制氣技術中,KBR制氨技術效率高而且環保,在煤制天然氣技術上我國也有所突破。隨著市場油價的增長,煤制天然氣發展空間很大,同時國家政策又給予有利的鞭策及支持,這使煤制氣更“健康而茁壯成長”例如: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對煤制天然氣產業的規范和引導,促進煤制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所以發展煤化工的煤制氣項目具有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錢伯章,朱建芳.煤化工發展中的前景與問題[J].西部煤化工,2008,(2)
[2]王永煒.中國煤炭資源分布現狀和遠景預測[J].煤,2007,(05).
[3]劉志光,龔華俊,余黎明.我國煤制天然氣發展的探討[J].煤化 工,2009,14(2):1-5.
[4]晏雙華,雙建永,胡四斌.煤制合成天然氣工藝中甲烷化合成技術[J].化肥設計,2010,(02).
[5]劉芹,邢濤.淺析煤制天然氣的工藝流程與經濟性[J].化工設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