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瑞朝
摘要:自《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來,流動人口管理成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北京作為我國首都,做好其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不僅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也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基于此,下文在指出京津冀協同戰略實施后流動人口走向趨勢的基礎上,分析了北京流動人口管理政策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流動人口;管理
引言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環境下,完善的管理工作是滿足流動人口生活工作需求的重要措施。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的有效落實,北京市流動人口呈現增加的趨勢,現階段,各部門應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整體性視角下,加強合作,找出解決京津冀地區現階段焦點問題和緩解矛盾的具體方案。在實踐中,各部門應以可持續協調發展戰略要素為中心,對北京流動人口實行分類別、分區域和分側重點的管理模式,為保障京津冀的全方位協同發展做出貢獻。
1京津冀協同戰略實施后流動人口走向趨勢
1.1京津冀各地區的功能定位與產業分工
根據相關政策,北京市定位為全國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河北省定位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天津市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根據功能定位與產業分工的具體指標和戰略要求,三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發展在未來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不同行業、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也會隨著市場變化流入不同的地區。
1.2流動人口走向趨勢
1.2.1北京流動人口走向趨勢
就實踐層面而言,在未來北京可以預見的變化主要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帶來北京流動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疏解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疏解相對低端、低效益和低附加值的經濟部門;第二,調整由非市場因素決定的公共部門。研究人員發現,北京流動人口流動軌跡與各級企事業單位遷移軌跡高度相關,隨著北京行政機關東移和央企和教育等機構的外遷,以傳統服務業為就業行業的流動人口將會追隨著各級企事業單位的變動軌跡而變動,呈現出與功能布局相一致的新的流動人口分布態勢。
1.2.2河北和天津人口走向趨勢
盡管河北現在仍然是京津兩地流動人口的主要來源地,但隨著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河北的功能定位已經發生轉變。現階段,河北將把城市改造重點放在現代產業園區上,把京津的服務需求轉化為河北的服務產業優勢,這一定會使河北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隨著就業機會的增加,就業人口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首先,原本打算流向北京、天津以尋求更好發展的河北人可能會改變其流動意愿而選擇原地就業。然后,如果京津冀出臺相關的公共服務政策,相當一部分北京、天津城市人口通過居住、工作等方式會變為河北的跨省流動人口。最后,相當一部分在京的河北流動人口會返鄉就業。
2流動人口管理政策優化措施
2.1提高流動人口管理的網絡化水平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城市網格管理工作的網絡化水平已經有所提升。在管理工作中,政府人員將城市劃分為區、街道和網格等不同層級,在此基礎上實現即時監控與信息即時速遞,形成精準化的動態城市管理。基于此,流動人口管理可利用該系統,形成多元參與的綜合治理。在政府部門的帶領下,形成政府平臺、社區(村)平臺和社區網格平臺的三級平臺。該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實現社會組織資源、市場資源和政府資源的優勢共享。此外,政府應基于居住證的規范管理,向必需流動人口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其具體內涵是指無法享受與戶籍人口同等待遇,但能保障其基本公共需求的公共服務,其具體內容有: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救助和證照辦理服務。該服務體系的建立,有利于實現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平衡發展。
2.2貫徹“外疏”管理思維
基于外疏管理思維,北京市可以通過優化與首都職能和未來發展相匹配的產業結構,疏解低端產業的流動人口。在管理工作中,這一政策工具被證明有利于緩解北京外來人口增速。具體而言,將北京周邊高耗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河北地區輻射,引導北京流動人口合理分布,同時將北京非首都功能企事業單位向熊安新區遷移,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2.3貫徹“嚴管”管理思維
第一,管理人員應利用證件管理來實現北京人口的規范化管理,具體證件包括社保卡、工作居住證和居住證等。在政策實施上,推行憑證服務,憑《北京市居住證》申請并獲取基本公共服務,最終強化社會融合。通過規范證件的管理流程,相關人員可以提高對流動人口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政策化水平。第二,首先相關部門應當明確,北京現行以房管人政策不能局限于堵,而應堵疏結合,將管理和服務有機結合。其理論依據是無論流動人口如何流動,總需在城市以住房作為落腳城市的基本支點。根據這一理論,政府人員能夠分析出流動人口的實際分布情況,然后對其展開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以房管人通過出租房定期普查、違法群租房與地下空間的綜合整治,提高房屋使用的規范性。同時,相關負責人應盡快治理城鄉接合部的違章建筑,改善居住環境,建設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增加居住面積,以實現以房疏人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政策的有效落實不僅有利于優化北京的人口結構,也有利于帶動京津冀地區的協同發展。讓流動人口共享北京城市發展成果,推動社會公平正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下,政府各部門應該致力于實現流動人口身份認同、經濟立足、社會接納與文化交融的一體化發展,促進首都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小紅,胡夢蕓.京津冀協同發展視域下的北京流動人口發展趨勢[J].前線,2016,(02):21-23.
[2]黃華貞,許英康.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流動人口社會工作的發展路徑[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02):106-109.
[3]汪波.大都市流動人口管理政策評估與優化——基于北京市的考察[J].行政管理改革,2017,(0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