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宏++姚彬彬
摘 要:軍隊文化是一支軍隊的性質、宗旨、作風的具體表現,決定著這支軍隊的國際形象。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是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制度形態是目標輪廓和限定;精神形態是軍隊文化的靈魂和核心。
關鍵詞:軍隊文化;物質形態;制度形態;精神形態
軍隊文化是一支軍隊的性質、宗旨、作風的具體表現,文化的差異成為區別不同類型軍隊性質的一個重要特征,影響了這支軍隊的國際形象特質。中國特色軍隊文化是我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軍隊建設和軍事活動中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組織形式、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總和。它既包括在軍營內部形成的要求軍人共同遵循的政治信念、價值準則和道德規范,又包括反映這些文化特質的組織架構、規章制度和價值標準等。
一、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是軍隊國際形象的直觀顯現
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從最明顯的層面映照著整個文化的歷史積淀和樣式,是其它文化形態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是軍營中以物質實體為載體的文化,主要包括軍營生態環境、軍人個體外表形象和營房構筑。它規定著軍人的生活方式,展示著軍隊形象與其他形象之間的顯著區別。軍人端莊的形體外貌和服裝綴飾的特定標識,軍事單位莊重、嚴肅、整齊、清潔的建筑風格和質地色彩,軍用裝備特殊的外形質感和色彩圖案等等,就是最直接和最明顯的特征,無不顯現著軍人團體、規范、整潔的直觀形象。除此以外,我軍部隊在軍營和軍事機構的辦公區內,都建有著獨具特色的形象展示,精心布置著反映本軍兵種及相關戰史的圖畫、照片、圖表和其他各種實物。軍隊辦公場所幾乎都懸掛著國旗和軍旗,也表明該部隊歷史的重要標示。
所以說,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是整個軍隊文化的物質外殼和現實載體。但它又不僅僅是單純的實體存在,而是體現了一定的情趣、意向和準則,可以起到控制情緒、約束行為、啟迪智慧和行為示范等作用。也就是說,與所有人類活動一樣,軍人也“在其創造的物質財富中使自己的知識、經驗、理想等實體化”。
二、軍隊文化制度形態是軍隊國際形象的規劃界定
軍隊文化的制度形態主要體現在法令和道德兩個層面,包括各種條令條例、規章規范、行為準則和禮儀制度等。它規定著軍人的行為方式,是我們建設和塑造軍隊國際形象的目標輪廓和限定。軍隊文化的制度形態是軍人言行舉止、交往互動的準則系統,是軍人在交往過程中締結的社會關系以及用于調控這些關系的規范體系。條令條例和規章規范等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的規范體系是軍隊文化的有形成果,規范和統一了軍隊內部軍人社會關系的結構形態,規定了軍營中每個特定角色的權利、義務及行為方式。行為準則等規范體系是軍隊管理的基礎和靈魂,直接關系到軍隊戰斗力的水平,是比外在表象和氛圍更加牢固和有效的形象約束。這些處處維護軍隊整體形象利益的條款,使得軍人自身形成了立身處世講規矩、服務人民讓利益的基本準則,是軍人感人形象的情感來源。
禮節禮儀等規范體系也是軍隊文化價值觀的反映,即軍營日常慣例和常規,為軍人表明了軍隊系統期望廣大官兵所具有的行為模式。我軍對閱兵式高度重視,不光是在重大慶典時舉行,就是頒獎、向有關軍政官員致敬以及歡迎外賓等場合都要舉行閱兵式;在軍營的升國旗儀式,要求所有在室內活動的軍人都應停下來,靜聽國歌,面向國旗敬禮。毛澤東同志多次強調:“我們的紀律就建筑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目的,就是“使紅軍精神及主旨深入于一般群眾,則實革命之利,亦各官兵之所樂為。”最終把外在的形象表現內化為自覺自愿的思想源泉。
三、軍隊文化精神形態是軍隊國際形象的靈魂核心
軍隊文化的精神層面,包括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是非標準,它規定著軍人的思維方式,是軍隊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決定著一支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作風。它所造就的氛圍,使軍人的言行舉止都染上它的氣魄,從而形成某種趨向和定勢,并以強制的或非強制的力量維系著軍人文化價值的認同,約束著每個成員的意識趨向和行為方式。《價值論》①一書認為,“價值原則,是由價值關系的客觀本性所決定的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根本規則、準則,”可見價值原則對于社會中個體和集體精神和行為影響的重要性。文化的精神形態最大限度地揭示了軍隊文化的本質特征,它融合于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和制度形態,內化于軍人所有活動的深層驅動。軍隊是一個高度集中統一的武裝集團,軍隊文化的物質形態和制度形態都是精神形態的外在表現或物化形式,某種軍人精神一經產生,就成為這個集體價值取向的根本原則。
習主席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軍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優良傳統。這些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代代相傳,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是中國特色軍事文化的集中體現。例如,“硬骨頭六連精神”是以“硬”的價值取向作為某部六連戰備思想、戰斗作風、軍事技術、軍政紀律的評判標準。這些軍隊文化精神形態中的價值觀,是軍隊文化中最內隱、最深邃的因素,體現了一種軍人集體在長期軍事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評價各種行為和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特定目標的價值準則。
軍隊國際形象的形成不是一個簡單的短期的行為。通過軍隊的種種文化活動和氛圍,組織閱讀參觀學習教育,培養軍人國家意識和職責使命感;通過唱歌文學藝術體育等活動,樹立軍隊特殊身份價值和使命擔當;通過會議、閱兵、升旗等形式,內化軍隊精神和傳統,同時完成軍人新道德人格的培育,使軍營文化通過軍人個體在軍事行動中發揚光大。
注釋:
①李德順.《價值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9.
參考文獻:
[1]謝紅軍.新時期中國軍營文化的概念內涵及價值探析[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