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
摘 要:本文闡述了復合型多交點量具各尺寸測量方法及測量不確定度分析。解決關鍵部分總對柱尺寸的測量。采用正向計算反向測量的方法有效地解決基準方向倒稍測量不準確的難題。測量方法便捷、測量結果準確,具有一定的推廣作用。
關鍵詞:平臺測量 交點尺寸
前言:目前公司科研新產品的某重要部件在裝配及靶場試驗環節需要采用復合型多交點量具進行產品尺寸檢驗,經查這一多交點量具暫無國家計量檢定規程、校準規范及行業標準。我們結合工作實際深入研究形成系統的多交點量具的校準方法并編制了企業標準?,F將測量情況介紹如下:
一、復合型多交點量具技術參數測量法
根據量具技術圖紙的要求,要分別確定復合多交點量具的底緣厚高度、底緣厚直徑、內鏜直徑,和內鏜的形狀及尺寸。上述位置的尺寸無法直接測量,需要通過各個部位所對應的校對規檢測,反映出復合型多交點量具各個部位的尺寸等技術參數。
二、復合型多交點量具所用各個校對規技術參數測量法
根據量具技術圖紙的要求,確定了各個校對規的校準方法。用杠桿千分尺測量底緣厚對板的邊緣H尺寸、內徑對板的定位盤H尺寸、總對柱H尺寸,用立式光學計檢定底緣槽直徑對板D尺寸、直徑樣板D尺寸、內徑對板測量,用外徑千分尺測量內徑對板的定位盤φ尺寸。
三、總對柱技術參數測量法
總對柱如圖一所示:基準方向為倒稍測量有一定難度,我們采用正向計算反向測量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首先用杠桿千分尺對總對柱H尺寸進行精準測量,再測得總對柱的全高。
由于全形規總對柱的設計基準在H處,但為了便于精確測量采用小直徑端平面做為測量基準,將D端平面放置在平板上,在對柱相對應的兩側面均勻涂色(由紅丹粉、機油、煤油調和而成),然后用高度尺調至所需的理論計算高度值,在總對柱兩側涂色處劃線。用相應范圍的千分尺在劃線的中間位置進行卡線測量數值,并與實際高度的理論數值進行比較,數值在尺寸公差范圍內即為該高度處直徑尺寸合格,反之為不合格。
以此類推如果總對柱為多節,就按此方法繼續計算再進行測量比對,測得各點直徑尺寸均滿足技術圖紙公差要求即總對柱的直徑尺寸合格,反之總對柱的直徑尺寸不合格。
四、復合型多交點量具綜合尺寸技術參數測量法
根據復合型多交點量具技術圖紙的要求,用經校準合格的校對規(包括底緣厚對板、底緣槽直徑對板、直徑樣板、內徑對板、總對柱)對量具進行綜合測量。
用底緣厚對板校對多交點量具的底緣厚H的尺寸。將多交點量具垂直平穩放置于平臺上,用底緣厚對板垂直緩緩放入底緣邊緣所要校準的H尺寸處,放穩后緩慢撥動測平栓,要求測平栓能夠順利平穩通過該底緣厚對板。
用底緣槽直徑對板校對多交點量具的底緣槽直徑D的尺寸。用底緣槽直徑對板對準底緣邊緣所要校準的D尺寸處緩緩塞入,要求通規能夠通過進入,止規無法進入。
用直徑樣板校對多交點量具的口部直徑的尺寸。用所要校準尺寸相應的直徑樣板對準多交點量具底部垂直緩緩塞入至完全止住。用刀口直尺檢測直徑樣板上所畫的刻線與底緣邊緣的位置關系,要求底緣邊緣高度在直徑樣板上所畫的通刻線與止刻線之間。
用內徑對板校對多交點量具的各個內徑尺寸。用所要校準尺寸相應的內徑對板對準多交點量具底部垂直緩緩塞入,至測量板完全止住,內徑對板上方定位盤穩穩嵌入底緣槽。用刀口直尺檢測內徑對板的測量桿上所畫的刻線與定位盤邊緣的位置關系,要求定位盤邊緣高度在測量桿上通刻線與止刻線之間。
用總對柱校對多交點量具的整體尺寸。用總對柱對準多交點量具底部垂直依靠其自重緩緩塞入,要求總對柱能夠完全塞入多交點量具的內部,至底部邊緣槽牢牢卡住多交點量具底緣槽。并緩緩撥動測平栓,要求能夠順利通過。
綜上所述各項校對項目均滿足技術圖紙要求,則判定該多交點量具校準合格。
五、測量結果的測量不確定度分析
以實際檢測總對柱的測量結果為例進行測量不確定度分析。
技術圖紙要求總對柱的最大極限誤差為±0.10mm,采用平臺測量的不確定度U=7.313μm,是技術要求最大極限誤差的近1/10,符合測量設備的準確度在被測零件最大極限誤差的(1/3~1/10)范圍內,滿足測量要求。
結束語:我們通過反復實踐,現采用的綜合測量的方法對于大尺寸復合型多交點量具的檢測是行之有效的。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檢測水平,而且提高了檢測精度,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形成一套系統的校準規范,建全公司級技術文件,對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測量與機械零件測繪》 趙忠玉主編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4
[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指南》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司 組編 中國計量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