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和法國有關餐桌禮儀存在著巨大差異,餐桌禮儀是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本文主要闡述了中法兩國在進餐方式的對比分析及其文化意義以及中國和法國在餐桌氛圍上的對比分析。希望能夠通過本篇的分析,了解以法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在餐飲方面的文化,為更好的促進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進行外交奠定基本條件。
關鍵詞:進餐方式;進餐氛圍;對比分析
餐桌禮儀是國家文化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以及文化特色,這也造就了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飲食方式和就餐習慣。通過將中國餐飲禮儀和法國餐飲禮儀進行對比分析,能夠更好的幫助兩國了解對方的餐飲文化。通過對比能夠讓對方互相了解到餐飲禮儀上的不同,認識對方餐飲禮儀的不同,一方面有助于我國借鑒法國餐飲文化,豐富我國餐飲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兩國的外交關系。例如:當中國或者法國派出代表去對方國家進行參觀訪問時,了解對方餐飲文化有助于兩國關系融洽。
法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在歐洲有著重要的影響地位。法國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代表歐洲國家的餐飲文化,在幾百年前,法蘭西在歐洲有著重要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歐洲的經濟和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以法國代表歐洲國家在餐飲禮儀方面與我國進行簡要的對比分析。
一、中法進餐方式的對比及其文化意義
(一)中國和法國進餐方式的對比分析
1.共食制
共食制進餐方式,是中國人最傳統的飲食方式,中國的這種飲食方式,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過著群居的生活方式,在中國領域,原始社會的人們已經采用這種進餐方式。共食制進餐方式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縮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中國的融合理念。在中國領域,無論是團結的一家人,還是外來的親戚朋友,都會采用這種進餐方式,這種計算方式共同飲餐,體現了中國人擁有共享的理念。飲食在中國有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飲食也對建立完善的人際關系,有著重要的影響。即使陌生的兩個人通過共同進餐,在中國也能迅速拉近兩人之間的關系,為后面建立深厚的情誼打下堅實的基礎。
共食制的進餐方式,在中國有著深刻的寓意,無論是在什么場合的飯局,都會采用共同進餐的方式,這樣進餐的時候有一個良好的氛圍,在歡喜的氛圍下,才能體現出就餐的真正含義和價值。中國被其他國家稱為禮儀之邦,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中國豐富的餐飲文化,中國餐飲文化極其深厚,講究的要點很多,稍有不慎就會碰觸中國餐飲文化的忌諱點。
2.分餐制
分餐制是法國最主要的進餐方式,這種進餐方式所有的菜都是盛放,在屬于自己的餐具當中,所有的進餐成員都只能攝取自己餐具內的飯菜。分餐制的進餐方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法國人認為,吃飯是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品。相比于中國的進餐方式,這種分餐制既有優點,又有缺點。當然這是基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進行考慮的,缺點,在氛圍上不利于拉近共同進餐人的關系;優點,每一位進餐者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食品,進餐者都只使用自己的餐具,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染病的傳播。在法國人的分餐制進餐方式上,也不會出現像中國人讓餐的現象。
(二)中法進餐方式對比的文化意義
就現在而言,人們的進餐方式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然而,在古代的原始社會人們的進餐方式主要是根據人們的生活方式相聯系。比如:在較為久遠的時代,以種植為生的部落,由于受到生產工具落后的影響,如果少部分人為集體進行農耕,所生產的食物不能夠滿足這一少部分人的生存。因此,以種植為生的部落就會采用群居的方式,進行分工合作提高生產力。然而在游牧民族里,人們的生產方式主要是以個人的勞作為主,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群居,在這樣長期的生活方式下,他們會更加注重個人主義。血緣關系在中國人眼里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在中國有血緣關系就意味著關系親密,是人們構建交往關系的重要基礎。在群居的生活方式下,以大局為重這種觀念就慢慢流傳下來。圣人,人倫之至也!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大概意思是圣人能夠意識到自身在人倫關系中的地位。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古代就強調以集體利益為重,這種儒家思想影響至今。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就認為正常的進餐方式就是共食制,如果采用分餐制在我國往往呈現出一種凄涼感。
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相比,他們更加注重個人主義,整個國家的發展理念就是保護個人的私有權利,注重個人的利益。法國人采用的分餐制就算方式就能夠體現這一理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法國人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更加注重平等、自由和人權。中國人更加注重融洽的人際關系,所以中國人提倡采用共餐制。法國人自我意識較強,崇尚自由、平等和人權,在飲食方面他們堅持認為采用分餐制能夠體現出自由的理念。
二、中法餐桌氣氛對比及其文化意義
(一)中法餐桌氣氛對比
1.中國人喜歡熱鬧的就餐氣氛
在中國,有時候就餐也是一種工作,采用就餐的形式,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為合作雙方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在我國古代大到朝廷大事,小到民間瑣碎小事碰到棘手的問題都會在餐桌上解決,就餐者會在餐桌上發表對于此類事的看法以及建議,這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習俗。這種傳統習俗已經被沿用至今,應酬意思我們經常聽到,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快速加快,很多有心的商人都是借助餐桌來談成交易,通過敬酒、讓煙、讓餐的形式,拉近與合作者之間的關系,獲取彼此之間的信任,從而獲取經濟效益。從慶祝的角度來講,在我國古代每逢碰到佳節,喜事都會以大擺宴席的形式來慶祝,在宴席上喧喧鬧鬧,個個進餐者其樂融融能夠彰顯出歡喜的喧鬧氛圍。聚餐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最主要形式,在餐桌之上各個親朋好友都會暢所欲言,各個進餐者也會被愉悅歡快的氛圍所感染。綜上所述,中國的餐飲氣氛往往以熱鬧為主,進餐者在喧鬧的氛圍下其樂融融,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就餐在我國不僅是一種維持自身生理需求的必要,也是人們建立自己的人際圈獲取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2.法國人就餐氛圍以安靜為主
如果你出游在法國,在法國的餐廳里很少會出現喧鬧的氛圍。在法國廣大消費者就會以餐廳是否安靜作為選擇就餐的參考標準。眾所周知,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他們認為就餐應該表現出紳士風度,美味佳肴固然重要,但是在法國人心中安靜的氛圍勝過了這些美味佳肴。就餐時應該體現出紳士風度,法國人在就餐時通常比較安靜,他們在進食食物時很少會發出異響,即使在進餐過程中,兩個人進行交談,也是以低聲細語為主,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就餐,他們認為在餐廳大聲喧嘩影響別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法國的餐廳往往是比較安靜優雅的餐廳,像中國這些比比皆是的大排檔在法國很少遇到。
在就餐理念上,法國人充分尊重就餐者的自我意愿,不會出現像中國餐桌上,讓煙、讓酒、上餐的現象。在飯桌之上法國人不會過于拘謹,往往表現得落落大方。法國人在約朋友就餐時,并不會替朋友做出食品的選擇,會充分尊重對方的意見,都是各自選擇食品。據調查顯示,每年中國人在餐桌上就浪費了許多糧食,而法國人因餐桌,飲食造成的浪費比較少,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吃多少取多少。法國人具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在聚會宴請上,他們會充分尊重自己的口味意愿,點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即使法國人去別人家做客,對于自己喜歡的食物或者不喜歡的食物也會直言不諱。法國人的勸酒,以祝福意味為主,并不會要求對方喝多少,這些都體現了法國人尊重個人意愿,崇尚自由的理念。
(二)中國和法國就餐氛圍對比分析的文化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中國人就餐往往非常注重其功能。通過就餐的形式,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就餐已經成為一種牟取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現如今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應酬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工作方式,通過各種應酬來滿足工作需要。而法國人在就餐方式上,往往更加注重就餐的氛圍以及服務。法國人具有極強的自我意識,崇尚自由,所以他們在就餐時往往以安靜的氛圍為主。在就餐過程中不會出現讓餐的現象,被宴請人也不會表現出的過于拘謹,他們的就餐方式完全聽從自己的心里意愿。
三、中法兩國餐桌舉止對比分析及其文化意義
中國有著極其豐富的餐飲禮儀,對于不同的餐飲場合,有著不同的要求和講究。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傳統禮儀逐漸被沖淡,中國的餐飲禮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已經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近年來,由于受到西方餐飲文化的沖擊,我國的餐飲文化正朝著中西方融合的方向發展,西方餐飲文化的流入豐富了我國餐飲文化的內容。眾所周知西方餐飲文化和中國的傳統餐飲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下面我們就以餐桌舉止進行簡要分析。
(一)中國法國餐桌舉止分析
1.中國餐桌舉止
中國的餐飲場合可分為許多種,在較為商務正式的餐飲場合中大多以借鑒西方餐飲方式為主融合中國餐桌禮儀文化。在這樣的場合當中,就餐者往往表現得較為紳士,并不會大吵大鬧,主要表現出安靜的氛圍。普通的餐飲場合,就餐者往往表現得非常隨意,在衣著方面大多都是休閑裝,在餐桌上都會出現讓酒、讓煙、讓餐的情況。在中國,煙酒是人們進行交往的重要工具,眾所周知吸煙有害健康,但是在中國有這樣的一個怪現象,不吸煙者受到了一定的交往排擠,人們早已經對這種怪現象見怪不怪。在餐桌上有的人不抽煙就會對抽煙表示非常反感,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都會選擇在公共場所進行抽驗,完全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這樣的行為有失道德。在中國的餐桌禮儀中,讓酒是一種重要的就餐內容。流行的這樣一句話:感情深,一口悶。據調查顯示,每年都會有聚會讓酒造成悲劇,這就是由于中國餐桌不良舉止的弊端造成的。
2.法國的餐飲舉止
法國的餐飲舉止和中國有著鮮明的對比,在法國的餐廳中,無論是什么場合,什么檔次的餐廳,你都會很少發現喧鬧的場景。在法國人的認知觀念中,就餐的地方應該是具備安靜的氛圍。即使在餐桌上和朋友進行交談,也是以低聲細語的形式進行。朋友之間的交談內容,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就餐氛圍。在法國人的餐桌上,不會出現像中國餐桌上那樣的讓酒、讓飯的現象。
(二)中法兩國餐桌舉止對比的文化意義
通過對比中國法國餐桌舉止,能夠讓我們明確了解到兩國之間的具體差異。在我看來法國餐桌舉止有許多需要中國餐桌舉止需要借鑒的地方,借鑒法國餐廳舉止并不屬于崇洋媚外,有交流才有進步,借鑒法國餐廳舉止能夠豐富我國餐飲禮儀內容。從傳統餐桌禮儀傳承角度來說,借鑒法國餐桌舉止,不利于傳統的餐桌禮儀弘揚和傳承。傳統的餐桌禮儀對于我國居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在農村祭祀方面,村民在進行祭祀時,都會嚴格遵守傳統的餐桌禮儀,但是現在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以及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現在的年輕人對傳統的餐桌禮儀了解甚少,通常情況下只能依靠村里的老人來指揮祭祀方面的餐桌舉止。我們不能片面認定這種行為是對還是錯,如果在農村祭祀上餐桌禮儀出現了差錯就會受到其他人的嘲笑。從發展的角度來講,借鑒法國餐桌舉止能夠提升我國餐桌舉止的文明程度。比如:在法國就餐者通常情況下不會在餐廳進行抽煙,這就值得我國餐桌禮儀學習。我們應該正視我國餐桌舉止的弊端,比如:讓酒的行為給就餐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生命損失。現如今,我國已經認識到餐桌讓酒行為的弊端,曾經有這樣一條新聞,因為親朋好友的讓酒導致一人因此喪失了生命,最后還引起了官司。最終這些親朋好友要為自己的讓酒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通過賠償等形式來彌補受害者家庭的損失。伴隨著中國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前來中國參觀,了解外國友人的餐桌舉止行為,有助于我國餐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餐飲行業通過營造外國友人喜歡的就餐氛圍,能夠吸引廣大外國友人前來就餐,從而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餐桌禮儀和法國餐桌禮儀存在著巨大差距。通過餐桌禮儀對比分析,能夠明確餐桌禮儀差異具體所在。現如今,伴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個國家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了解外國的餐桌禮儀是跨文化交際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對比研究能夠了解到彼此之間的優缺點。從而吸取對方優點,讓我國的餐桌禮儀變得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冀彥君,賈秀英.中法宴請禮儀比較——餐桌禁忌[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01):16-19.
[2]鄢赫,李曉云.淺談中法餐桌禮儀顯性差異及其文化意義——以進餐方式和餐桌氣氛兩個方面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29(05):141-142.
作者簡介:
張艷美(1994—),女,漢族,籍貫:河南省周口市,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