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锜+侯東昱
摘 要:古羅馬和魏晉南北朝作為身處同一發展時期的兩個不同國家,在服飾美學方面存在諸多異同。本文以二者的服飾特征為研究切入點,討論古羅馬與魏晉南北朝的服飾特征及服飾美學,旨在從中感受東西方古代文明的燦爛輝煌,為現代服裝設計開啟新思路。
關鍵詞:古羅馬,魏晉南北朝,服飾美學
1 古羅馬與魏晉南北朝的文化背景
1.1古羅馬
古羅馬的前身是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經過多年的王朝更迭,終于在1世紀左右擴展成為古希臘齊名的古羅馬帝國。在音樂、美術、服飾方面,古羅馬很好地延續了古希臘的設計風范,同時也積極吸收周邊各地區的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古羅馬文化,給世界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1.2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段黑暗的“亂世”,政權更迭頻繁,軍閥混戰,地方割據,持續不斷的族群侵并導致全國上下民不聊生。這一時期的社會思想開放活躍,大家暢所欲言,整個社會崇尚清淡自然、放浪形骸、超然物外的精神,在行為上蔑視禮法,追求自我。以嵇康、阮籍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是當時文士的代表,他們談玄清議,縱情于吟詠唱和,遺落世事,以鮮明的人生態度和獨特的處世方式成為魏晉時期典型的文化符號。
2 古羅馬的服飾美學特點
2.1 崇尚服飾的懸垂感、線條美
古羅馬人崇尚武力,驍勇善戰,無所畏懼,他們修建的城市建筑無不透露著宏大雄偉的氣魄。在服飾設計尤其是男性服飾設計上,古羅馬人講究用服飾體現男性身材的高大雄壯。托加是古羅馬男性公民最正式的外套,通常由一整塊白色上等純羊毛制成,呈半圓形。最常見的穿法是將整塊布料對折,將其圍在后背及肩膀處,留出頭、手的位置,再將布料從身后繞回胸前,剩余面料垂于肩后,最后把胸前的一端稍稍提出,形成衣褶,也寬松了衣身。托加穿起來厚重又肥大,將一整塊巨大布料纏繞、圍裹在身體上,面料會因為垂懸的重力而形成自由流動、延續不斷的褶裥,整塊面料懸垂感強,褶裥沉重而有深度,極具線條美。男子身著寬大厚重的托加,服飾褶裥會隨著人身體的運動而變化,由此展現人體的真實美,威武又神氣。
2.3 重視和諧的適度比例關系
今天我們從保存完好的古羅馬建筑、雕塑遺跡中不難發現,這些遺跡有著統一的特征,即建筑勻稱統一,構圖完整,人物形體健美,比例諧調,每一個都擁有近乎完美的分割比例關系,這是古羅馬時期建筑、雕塑的魅力所在。對比例關系的重視,在古希臘時期就已開始,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美是數與數的和諧”,“美在于對稱和比例,美是由一定數量關系造成的和諧。”著名的黃金比例分割法就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的,現代設計中不乏諸多運用都黃金比例分割設計法的典型作品。
在服飾設計上,古羅馬人同樣追求和諧的適度比例關系。上衣下裳、上衣下褲、整合式和圍裹式都是古羅馬服飾中的經典款式,一整塊布料經過折疊、纏繞后穿在人身體上,褶皺會隨著人的形態、動作緩緩擺動,不會讓人感到任何束縛與不適。盡管每個人的身材、身高并不相同,但無論哪種,都可以通過寬松的款式及褶皺的調整來達到服飾與人體身高的比例和諧。例如女性服飾中的斯托拉通常長及腳踝處,為保證服飾與人體身高的比例和諧,古羅馬女性會在胸下、肚臍、低腰等處系上一條腰帶,由于正常情況下,肚臍正好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因此能夠達到身體和諧完美的比例關系的展現。
2.4追求返璞歸真之美
古羅馬服裝沿襲了古希臘服裝簡潔、樸素、自然的特點,在服飾風格上簡約自由,追求返璞歸真之美。無論男女服飾,都多采用未經過任何剪裁、縫合的長方形布料,通過在人體上以披掛、纏繞、別飾針、束帶等簡單的處理方式,形成看似無形實際有形的具有隨性美感的服裝風貌。面料通常是簡單、原始又極為質樸的種類,如羊毛、亞麻、棉等,后期從東方引入絲綢織物,此類貴重面料也僅限于貴族階層使用。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一樣,反對繁縟復雜的過渡裝飾,他們十分尊重面料的本來狀態,這種審美與后期拜占庭、文藝復興、巴洛克等時期對面料進行二次處理,營造強烈的裝飾感的行為大大不同。直到古羅馬末期,整體服飾都以白色或乳白色為主,強調返璞歸真之美,最多加上金色、紫色的裝飾帶。
3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美學特點
3.1 崇尚服飾的寬松感、飄逸美
魏晉南北朝時期,整個社會流行玄學和老莊的“清談”哲學思想,人們試圖擺脫儒家的種種限制,找尋無拘無束的自在境界。這種精神狀態反映在服裝上首先是服裝款式的“松”,男性服飾普遍寬衣博帶,坦胸露臂,以白色長衣大袖衫為主,有交領直襟式,也有對襟式衫,可不系上,保持敞開狀態(圖一)。由于能夠體現男子超脫世俗的嫻雅之風,受到人民尤其是文人雅士的普遍追捧。女性服飾方面則流行雜裾垂髾服(圖二),這種服飾在漢代深衣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修改,下裙下擺被剪成上寬下尖、層層相疊的三角形狀,類似旌旗,女子腰前有圍裳,從圍裳中伸出長長的絲質飄帶,走起路來如飛燕般輕舞,靈動縹緲,增添了女性輕靈飄逸的氣質。
3.2 追求虛靜超脫之美
老莊的“清談”哲學思想強調道法自然、清靜無為,這對魏晉服飾藝術產生深刻影響。魏晉服飾重視對人的形體美的展露,強調形體的自然本色,反對在服飾中過分修飾,因此在服飾款式上推崇寬松的版型,以減少服飾對人體的束縛,保持良好的舒適感;面料選擇上,以棉、麻等透氣性強的布料為主,色彩則選用表示云氣的白色,體現虛幻自然的飄逸美感。魏晉南北朝的服飾力求與自然和諧相處,它用保持物體的自然之美來潤飾服飾,使服飾藝術達到天人合一的虛靜美學效果。
4 結語
魏晉南北朝與古羅馬帝國的服飾美學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不同的社會背景、經濟狀態與文化思想也決定了不同的存在。魏晉南北朝服飾飄逸虛靜,重在表達人物的內在獨立精神;古羅馬服飾的宏偉質樸,旨在彰顯人體外在的強大健壯。兩國服飾特點鮮明,文化豐富,對當前現代服飾設計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辜國娟,魏晉南北朝服飾美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2]呂建萍,古羅馬服飾的社會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