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社+陳靜
摘 要:市場要求日漸提升的當下醫學生具備較強創新創業力尤為關鍵,但就現階段醫學大學生創新以及創業能力來看,其創新意識較差,同時創業能力不足,而致使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涉及到了諸多方面。本文主要就現階段醫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進行了分析,并就影響其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相關因素展開了探討,目的在于使當代醫學大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增強醫學生相應的創新以及創業能力,以便于為其之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醫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分析
引言:
醫學其價值在于最大限度地確保人類的健康,為人類戰勝疾病以及增進健康提供有利的支持,由于醫學涉及了多種難以研究疾病,同時治療對象個體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使得醫學課程一直作為一門極為深奧的科目。而就繼承這些知識與內含的醫學生來講,要求其具備較強應變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最近幾年,由于醫學畢業生數量呈現出逐年大增的趨勢,醫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漸突出,在這種現狀的影響下,許多醫學大學生開始尋求創新創業之路。
一、醫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分析
出于醫學畢業生數量連年增多的影響下,醫學生就業問題愈加的嚴峻,而要想找到與專業對口、薪酬合理,同時又符合自身特色的工作就更加的困難,在此種形勢下,進行創新與自主創業無疑是解決這一現象的最有效手段。
醫學生在其相應職業選擇問題上,由于其專業性思維相對于其他專業更為地突出。因此,在其畢業進入社會時雖然存在諸多選擇,但是由于“醫”這一特征,許多學生仍期望于從事與自身專業相聯系的職業。雖然此項行業從業人員有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但隨著各所醫院以及衛生機構對于人員的要求日漸提高,許多醫學大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出于醫學生固有的從業觀的影響,其創新意識不高,一味地將時間放于專業理論的研究上,再加上沒有較多課余時間,因此極少有學生將時間放于相應的科研創新上。另外,一項科研創新項目的建立,必定會話費大量時間、財力,也離不開相應設備的支持,所以他們之中連有展開科研創新項目相應想法的人都少之又少。
雖然存在部分有創新以及創業想法的學生,但也難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構成團隊,即便找到了但由于觀點的難以統一,最終導致科研創新項目失敗,由此也喪失了信心。出于諸多方面的影響,再加上醫學大學生抗壓心理比較弱,最終醫學生只能夠放棄在創新創業上投入但相應的創新創業之中,而是一心一意的專攻自己的專業技能。由此可見,醫學大學生針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所能夠給自身創造的價值并未形成一個正確且全面的認識,極有有創新以及創業的想法,更不用說落實到實際了。創新創業意識作為支配醫專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動力,倘若醫學大學生未形成一個較強的認識,能夠很難從根本上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
二、制約醫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因素分析
(一)醫學大學生自身原因
1. 醫學生畢業后面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大多數均想選擇與專業對口的職業,致使其專業性思維突出,即便是在職業選擇日趨寬松、多元化的當下,許多醫學畢業生也不愿意去嘗試新的領域。面對市場上其他類型的工作,也不想去考慮。即便面對的是一個發展空間比較大的職業也不愿意去嘗試,因此,創新創業能力也遲遲得不到提升。
2. 沒有明確現階段就業形勢。醫學生在其大學期間勇于用于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時間較長,同時成本費用也比較高,而作為家庭以及學生自身來說,當初選擇發展這個職業本來就對其抱有較高的期望,致使醫學生只是想往好的方向發展,而針對醫學專業以及自己未來職業規定沒有一個全面清晰的了解,使得某些醫學大學生好高騖遠,自身能力不強卻想謀求好的工作,認為這個專業的學生想找到好的工作輕而易舉。所以,這部分大學生只有在尋求不到合適的工作時才會選擇創業,自然而然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創新能力以及創業能力了。
3. 知識面過窄的影響。由于醫學專業涉及的課程十分的復雜,專業特征名章,從最初的基礎課學習到相應的臨床專業課,直至整個臨床實踐。如此繁多的課程,使得醫學生時間以及精力均用于專業知識以及技能的鞏固與提升上。而在計算機程序、財務管理,包括法律等方面的學習上幾乎未有設計。而處于信息時代的當下,要想實現創業,并非單單依靠專業技能就可以做到的。
(二)外界影響因素
1. 家庭方面的影響。其一、父母的思想對于自身子女性格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出于年齡的特征,一些固有思維明顯,他們大多喜歡追求平穩。父母期望學生將所有精力均用于學習上,進而找到穩定工作。大多數父母本身就缺乏創新以及創業思想,某些父母甚至反對孩子出現創新創業的想法,怕面對由于創業失敗所帶來的影響,阻礙了醫學大學生相應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其二、許多醫學生的生活費以及學費由父母提供,而想要創新創業必須投入一定量的資金,大學生本身并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加之大學生獲取資金的渠道有限,因此,創新與創業難以落實到實際。
2. 學校教育不足帶來的影響。其一、針對創新創業方面缺乏相應的教育力度。醫學院校相應的課程設置均以專業為主,注重理論基礎以及技術方面的學習,但卻忽視了知識的融合。就這一情況進行分析,并未為醫學大學生提供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也并未為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盡管存在某些課程與創新創業相聯系,但一般均是選修課,無法使學生對其加以重視。
3. 社會環境方面的影響。社會方面針對醫學生期望值比較高,致使醫學生盲目地認為無論自己能力如何,只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最終畢業后就可以直接進入到醫療機構工作,使得醫學生就業緊張感不足,安于現狀,缺乏相應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業動力。另外,我國針對一系列創新創業平臺的的建設力度不夠,未能夠給醫學大學生提供良好較多的實踐機會,不利于醫學生創新意識的樹立以及創業思想的形成。
三、結語
創業與創新二者相互聯系、互相影響。從某一方面而言,后者貫穿于前者的整個落實階段。不管是市場機遇的發現,亦或是具體的工程中均離不開創新。醫學生創業作為一項綜合性工程,是緩解醫學生就業難現象的有效途徑,因此醫學院校與相關機構,包括醫學生自身以及社會等各有關方均需要積極地引導醫學大學生進行創新與創業,進而從根本上提升醫學生相應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寶強.高校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三個維度 [J].中國高校科技,2016,(08):12-14.
[2]聶春雨,郎亞軍,殷亞杰,劉甜甜.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 狀與對策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6,(03):102-104.
作者簡介:
姚樹社(1987.08.23) 畢業學校:山東大學 籍貫:山東省菏澤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