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花
摘 要:數字校園建設是高校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和常規性的工作,其建設水平是高校辦學整體水平、資源整合與共享能力、大學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標志。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發展是一個統一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標準的不足,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礎和參考,著重解決制定標準的高校數字化建設的框架和體系,并重點建設方向。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
高職是一個重要的學術研究和教育機構,數字化校園是高職元宵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數字化校園是數字信息和網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對教學、科研的使用,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科學的數字化管理和生活服務。網站建設的信息資源整合與集成是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高等學校教師的發展,科研、教育單位,近年來物流服務等部門,迅速趕到現場,但目前的情況是質量參差不齊許多大學的部門網站建設的規劃、設計、重復技術平臺不統一、信息孤島、主題風格混亂,工作流程和不合理的工作機制和維護難度升級。
數字校園網站的建設應該注意的信息集成平臺,統一規劃和實施集中站,各部門網站的網站在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加強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數據更新效率,并確保高效、安全地運行,使用統一的主題風格,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生活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務。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校園網站群管理平臺將成為數字校園解決以上問題的未來發展趨勢,本文將研究基于網站群管理平臺體系結構分析的數字校園網站群管理流程再造技術,對動態網頁技術的網站群管理平臺設計、標準模塊的建立,消除信息孤島,提高信息技術水平。
一、數字化校園概況分析
(一)數字化校園的內涵
數字校園網絡是基于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先進的工具,利用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學校教學、科研數字化、管理和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和一體化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相關信息資源,形成一個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訪問控制和身份認證,并把學校建設成一個超越時間和空間的虛擬大學社會,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實現教育過程的信息,最終全面科學的決策和管理標準。
(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原則
任何建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數字化校園建設也不例外,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在規劃中,要有整體意識和整體觀念,統籌規劃,系統發展要確保統籌兼顧,系統之間無縫銜接,注重系統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使數字化校園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典型失范,以教學為本。在建設過程中,應強調服務理念,構建數字化校園,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真正的校園服務。然后,全速前進。一方面,它提供了學校和其他機構和社會之間的溝通渠道;另一方面,采用網絡隔離技術實現在保證保密的前提下,數字城市互聯互通。超前意識,安全第一。在技術和設備的選擇上,我們要有前瞻性的意識,在數字化校園的應用中應該具有前瞻性。建立一套嚴密的網絡安全體系,包括防止病毒和黑客、數據備份、訪問控制、錯誤處理等,以保證校園網的安全。
(三)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思路
在校園網應用系統建設中,首先要明確建設思路。使應用系統來適應我們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或者我們的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成熟的制度,是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平臺,逐步開發應用系統的高度集成的信息資源框架,或建立互相垂直的獨立的應用系統,因此實現系統集成化的條件已經成熟。建立統一的數據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整合,建設周期可能更長,但有利于規范應用系統的開發建設。建立獨立的應用系統,容易快速進入校園網應用系統集成階段,但未來的價格會比較高。目前,信息化水平并不取決于應用系統的數量,而是取決于信息集成程度。因此,在數字化校園的規劃建設中,要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實現數字校園跨越式發展。
二、BPR框架下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步驟
數字校園建設與傳統的傳統方案在BPR框架上的主要區別在于,學校從業務流程優化而不是功能分工中獲得升級需求。該模型強調學校核心業務流程的優化,以滿足業務流程運作的需要。
第一階段:學校基拙環境及發展目標分析
主要任務是李明,學校環境、學校澄清基本的硬件和軟件設備,了解數字化校園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對數字校園的運作形式,明確數字化校園發展的關鍵要素,并確保學校長期發展的目標與數字校園的建設。
第二階段:學校重點業務重組
主要任務是在創新的框架內,對所有商學院、學校的各種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以期構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綜合平臺。
第三階段:業務流程的形成
主要任務是對數字化校園信息系統的信息管理系統,科學合理的分工,以及業務流程整合,獲得在各種目標來支持創新過程所需要的基本信息、關鍵過程根據數字校園信息系統的建設目標的分析,主要工作可以分為3個步驟:首先,在原有的商學院存在的問題分析。找出是否嚴重影響了學校的全面發展;其次,對數字化校園發展的基礎需要改進業務流程,對工藝創新的方案和實施措施;最后分析了業務流程、組織和基本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提出了實施措施的施工方案支持工藝創新與工藝創新。
第四階段:方案論證及實施計劃
根據信息系統建設方案和業務流程的實現方法,提出了基于BPR規劃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組織相關人員論證規劃,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和規則,以及子系統的管理水平,合理劃分,考慮學校的經濟和技術實力,確定每個子系統的實現序列并確保系統可以優先發展的關鍵。
在分析階段,要把信息技術與管理創新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把學校發展規劃和數字校園建設目標始終納入各個階段。
三、BPR框架下的數字化校園建設與傳統建設的區別
BPR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框架下與傳統建設有許多不同之處,它是面向過程的,而傳統的模式是面向功能的或面向數據的,提供全面、科學、完整的業務支持,如下所示:
(一)數據來源
數字校園的建設主要是根據部門的職能來收集部門的需要,并通過部門之間的數據接口實現系統的集成。然而,由于本位主義的存在,對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將受阻,從而影響數字系統的效率。在業務流程再造的框架中,數據需求是基于業務流程而非功能部門的,因此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基本數據源的完整性和不正確性。
(二)功能需求
當部門滿足需要時,他們經常考慮部門的利益,并提出部門最大、最強大和最有功能的要求。系統設計人員和開發人員很難確定各部門之間各種要求的合理性。在業務流程再造的框架下,基本要求是從流程出發,而忽略各部門之間的界限,并通過業務流程的重組,是準確確定學校最佳滿足系統需求的功能。
(三)應用創新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普通學校現有的平臺為基礎,根據系統分區和數據關聯的原理,將目前的常規數據,很少考慮操作系統平臺的科學合理性,可在原錯誤的一邊的操作模式,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在BPR框架下,必須首先對學校的整個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思考,并提出再造過程中的應用需求和改造方案,使學校信息的應用得到更新、創新、革新。
(四)效率管理
許多企業人員利用數字校園信息系統完成某項工作,很難保證各部門數據輸入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相關性,最終影響到運行效率。而在業務流程再造的框架下,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個完整的過程管理,所需的不同數據服務將基于時間輸入的要求,否則會影響整個過程的效率,而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效率。
與傳統的數字校園建設模式相比,數字校園功能再造的框架下更強大,更合理的設計流程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確,從施工的角度目前數字校園模型,這個模型更能夠校園教學管理系統在復雜環境下。
結語
利用數字校園平臺不僅反映了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同時也體現了高校的創新能力,只有利用好這個工具的數字化校園平臺,以滿足發展現代大學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為此,我們要制定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的規劃,完善校園數字基礎平臺的結構,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基礎平臺的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