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彬
摘 要:城市中人口密集,工業發達,城市綠化不僅能起到清新空氣的作用,對于維護城市生態環境,保證城市中土壤的涵養和城市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幾年大城市黃沙天氣增多,空氣質量急劇下降與城市綠化不完善有一定關系。城市樹木病蟲害是影響城市綠化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本研究實際分析城市樹木病蟲害的種類及危害,并提出相應的無公害防治措施,為完善城市綠化的建設與發展并提供理論依據,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關鍵詞:城市綠化;樹木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前言
城市綠化程度決定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是否適合人居住,對于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防治病蟲害,提高樹木生存率是提高綠化質量的首要任務,本研究根據實際情況總結了造成病蟲害的自身因素,環境因素和人為因素,并根據病蟲害的現狀提出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預防措施,系統全面的防治城市樹木病蟲害,為城市樹木的培育提供參考。
1 城市中樹木病蟲害的種類與現狀
1.1 外來樹苗種類抵抗力較低
城市綠化工程選用的樹苗種類單一,只考慮到對于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而沒有考慮到樹木對于城市環境的適應性。我國地形復雜,盡管是人口聚集的城市也有不同的地理環境。城市綠化中經常會用到楊柳類,松柏類,槐樹類。然而這些外來樹種對于地理環境極端的城市并不適用,不僅存活率較低,而且對于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也大大降低,從而導致害蟲大肆入侵城市綠化林。外來書中對于本地的害蟲缺乏抵抗力,從而導致害蟲種類增加,危害范圍擴大,破壞了本土的生物鏈。外來樹種發生病蟲害時的主要害蟲也是外來的,由于本地沒有害蟲的天敵,害蟲繁衍生存不會受到抑制,并且人們缺乏對于外來害蟲的防治意識,也會加重病樹木蟲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不考慮樹種的適應性而盲目采用外來的綠化樹種發生病蟲害的隱患更大,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還有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損失也是無法估量的,不能滿足人們生活和城市建設的要求。
1.2 環境因素影響樹木和害蟲生存模式
環境因素對于樹木和害蟲的影響不僅是氣候因素,還有地形地理因素。我國城市氣候分布種類多樣,潮濕溫暖的環境非常適合害蟲的生存,加快害蟲和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如果平時不注意對于害蟲的防治,害蟲高發季節病蟲害容易突然爆發失去控制,對城市綠化工程造成巨大損失。對于東北地區冬天溫度過低,雖然沒有病蟲害威脅,但是樹種沒有防護措施生存率將大大降低,樹木低溫難以生存,綠化林大面積死亡極大的影響了城市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由于全球變暖導致的環境變化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數目的生存率和適應性。我國地形復雜,城市環境有山區有水城,不同的地理環境對于樹木和害蟲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山區不適合需水較多的柳樹類樹種,避免干旱發生樹木缺水導致樹木死亡。水資源豐富的城市可以不考慮采用松柏類樹種,可以達到更好的城市綠化效果。同時汽車尾氣和人類的工業活動給城市的空氣環境帶來一定的污染,導致植物的長勢普遍較弱,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下降。
1.3 管理制度不完善難以及時發現病蟲害
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人為因素導致的病蟲害泛濫成災。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病蟲害不能被及時發現,錯過了治理病蟲害的最佳時機。對于體型小,爆發時間快的病蟲害爆發之前往往就能已經能在樹木上發現害蟲或者害蟲的幼體,然而由于缺乏對于綠化樹木的監管,這些少量的害蟲非常不容易被發現,最后導致害蟲大肆入侵。病蟲害對于樹木的危害部位也不相同。對于危害葉片的害蟲一般在初期就能被農藥殺滅。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初期防治以后就沒有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定期檢查其他時期的害蟲。對于危害樹干的害蟲非現場容易導致樹木折枝,甚至整個樹干折斷,容易造成附近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對于體型較小,產生危害不明顯的害蟲主要依靠于專業人員的定期檢查,才能在害蟲爆發之前有效控制,減少防治成本的同時,也可以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在安排管理工作時對綠化林的建設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包括樹木選擇,栽種,噴藥,養護工作還有安排專業人員定期的檢查等,及時發現綠化林中存在的問題。
2 城市樹木病蟲害的防治對策
2.1 利用化學藥物防治害蟲
化學方法防治害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適用于各種時期各種生長階段的害蟲。農藥噴灑法是指直接噴灑蟲藥殺滅害蟲,但是需要注意適量噴灑,減輕藥物對于其他生物和環境的影響。同時注意在晴天,無風天氣噴灑,避免雨水大風稀釋農藥減輕藥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還要注意害蟲對于農藥的抗藥性,及時更換農藥種類,保證防治效果。埋施法是指將農藥埋在土里,植物生長過程中就可以吸收土中的農藥成分,提高樹木本身的抵抗力,還可以防治腐蝕根部的病蟲害,但是埋施法見效慢,農藥溶解并被樹木吸收需要很長時間,對于土壤環境有一定的危害,需要謹慎控制農藥用量。化學防治直接有效,但是對于環境有一定的危害,有害成分可能通過富集作用而危害人類,對城市環境有一定負面影響。因此化學防治方法要嚴格控制用藥量,盡量降低對于環境的危害,妥善處理農藥瓶等相關物品。
2.2 利用其它生物抑制害蟲生存
生物防治方法是指利用生物殺滅害蟲。最常見的是天敵法,在城市綠化林中引進害蟲的天敵,利用害蟲的天敵抑制害蟲的生存繁衍,控制害蟲的數量,達到樹木害蟲天敵之間的生態平衡。隨著科學的進步,轉基因法防治害蟲的技術也逐漸成熟。轉基因技術是指將抗害蟲的優良基因轉移到微生物上,大量培養這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殺滅害蟲的藥劑,例如新型的細菌殺蟲劑,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入侵害蟲,組織害蟲繁衍最后殺滅害蟲。或者直接將抗害蟲的優良基因直接轉移到樹苗的基因上,這樣就可以培育出具有抗病蟲害的能力的樹苗,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生物防治法可以大大減少農藥殺蟲劑的使用,從而減少對于環境的危害,但是生物防治見效慢,需要一定的生物反應時間才能消滅病蟲害,并且成本較高,但是對于環境幾乎沒有任何破壞,而且做到了從根本上解決病蟲害。
2.3 在病蟲害高發時期之前預防公害
防治病蟲害重在預防。只有把基礎任務做在前頭,才能在未來蟲害的影響造成重大危害之前及時控制災害。隨著精準施藥技術的發展,將歷年來的災害信息與害蟲種類,密度,時間,地理環境等信息建立數據庫,通過有效集成時空數據做到預測病蟲害,提高了預防工作的精準度,減少了病蟲害的長時間預防成本,提高病蟲害的預防效果。樹木種植前后都應該重視預防工作。樹木種植前做好檢疫工作,防止樹木自身攜帶病蟲害,杜絕外來害蟲的隱患,同時保證了樹苗的質量,防止不良樹種混入綠化林。運輸過程中要保證樹根的水分,防止樹木生命力下降感染病蟲害。綠化樹木種植后,要定期清理可能藏匿害蟲的病殘枝葉,同時防止病殘枝葉將病蟲害傳染到其他樹木。做好樹木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保證無病蟲害或在可控范圍,才能真正有效改善城市樹木的病蟲害問題。
結束語
病蟲害防治方法多種多樣,不能采用單一的方法治理,要從多方面防治樹木病蟲害,并綜合利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的方法,才能收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時注重病蟲害的預防,防止病蟲害造成更大的損失。城市環境復雜,地形氣候多變,要根據具體環境靈活應用防治措施。希望本研究中提出的對策能夠為城市綠化的建設提供創新思路,帶動綠化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影.園林樹木病蟲害防治中的綠色技術和傳統方法分析[J].現代園藝,2014(09).
[2]張明,侯志銘.淺談綠化樹木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措施[J].陜西林業科技,201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