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鄭州頤和醫院普外科 鄭州 450000
側方與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陳舊性肛裂46例效果比較
王成
鄭州頤和醫院普外科 鄭州 450000
目的比較側方與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隨機將46例陳舊性肛裂患者分為2組,各23例。A組采用側方內括約肌切斷術,B組采用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比較2組臨床療效。結果B組較A組出血量大、術后疼痛時間長和疼痛分級高;但創面愈合時間短、復發率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側方與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陳舊性肛裂,各有優勢和不足,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權衡,作出個體化選擇。
陳舊性肛裂;內括約肌切斷術;側切術;后切術
肛裂多發生在截石位6點或12點,即前正中或后正中線上[1]。早期急性肛裂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可采用飲食調理、定時排便、適當運動、溫水熏洗及坐浴等治療方法。對陳舊性肛裂,目前主要采用手術治療。2015-07—2016-05間,我們對46例陳舊性肛裂患者分別采用側方和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現對療效進行比較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46例均符合陳舊性肛裂的診斷標準(周期性肛門疼痛,肛裂創緣增厚不規則,潰瘍基地紫紅色,可伴前哨痔、肛乳頭肥大等)。患者知情并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男23例,女23例;年齡18~65歲。病程0.5~8 a。肛裂位于前正中線、后正中線及前后正中線均存在的分別為16例、18例和12例。隨機將患者分為A組和B組,每組23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肛裂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局部麻醉。擴肛后明確肛裂的位置及深淺。A組采用側方內括約肌切斷術:于3點或9點處,距肛緣1.0~1.5 cm作約1.5 cm的放射狀切口。依次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左手食指伸入肛內引導,右手用彎血管鉗鈍性分離出肛門內括約肌,并于直視下全部切斷。肛內食指有明顯松弛感,探查肛門可輕松容納2~3橫指后,切除肛裂裂口、肥大的肛乳頭、前哨痔及皮下瘺。修剪創緣呈梭形并徹底止血。碘伏消毒,創面用凡士林紗布填塞,創面及創口周圍皮下組織注射長效止痛劑,放置肛管,“丁”字帶固定,手術結束。B組采用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于截石位5點或7點處,上至齒狀線0.5 cm,下至肛緣,作1.5~2.0 cm的放射狀切口,直視下切斷部分內括約肌,以肛管寬松容納2~3橫指為宜。其余操作同A組。術后均靜滴抗生素5~7 d預防感染。每日便后及睡前用中藥外洗,局部應用痔瘡膏。術區換藥1次/d,直至創面痊愈。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術中出血量。(2)術后疼痛持續時間。(3)疼痛分級[2]。0級:無疼痛。1級:疼痛輕微。2級:疼痛較劇,需口服止痛藥。3級:疼痛難以忍受,需注射止痛劑。(4)創面愈合時間。(5)療效[3]:肛裂愈合,癥狀消失,無肛門狹窄或肛門失禁等并發癥為痊愈。肛裂基本愈合,癥狀有所改善為好轉。肛裂及疼痛癥狀無明顯變化為無效。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6)復發率:術后隨訪1 a,觀察肛裂復發率。

2.1治療效果A組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時間、疼痛分級均優于B組,但創面愈合時間長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2.2治愈率A組痊愈19例(82.61%),好轉4例(13.39%),B組分別為20例(86.96%)和3例(13.04%)。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復發率術后隨訪1 a,A組復發4例(17.39%),B組復發1例(4.35%),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陳舊性肛裂主要表現為肛門部位的周期性疼痛、便血及便秘,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其主要病因是括約肌張力增高誘發肛管后中線供血不良,形成缺血性潰瘍。慢性炎癥刺激引起缺血性攣縮,造成肛門在便后出現周期性疼痛。肛門內括約肌切斷術是治療肛裂的經典術式,由于解除了內括約肌的痙攣,阻斷了肛門括約肌“痙攣—缺血—痙攣”的惡性循環,恢復了肛管的正常血液供應,解除了肛門狹窄,使排便通暢,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療效確切[4-5]。
我們對46例陳舊性肛裂患者分別采用側方和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并對療效進行比較分析,體會到后方內括約肌切斷術具有以下優勢:(1)可將肛裂、肛乳頭肥大和前哨痔一并切除,避免因多切口加重肛管損傷。(2)使用在雙葉肛門鏡,視野暴露清晰,能在直視下有效、準確解剖、切斷內括約肌,避免誤傷其他組織。(3)擴大了肛管的直徑,引流通暢,便于術后換藥。缺點是創面較大,術中出血較多,術后疼痛較嚴重。側方內括約肌切斷術的優點是切口小、位置低,保留了齒狀線,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患者疼痛輕。缺點是無法徹底松解括約肌,當大便干結時,患者過度用力很可能復發,難以實現遠期治愈的目標。
總之,陳舊性肛裂發病率高,采用肛門內括約肌切斷術聯合肛裂切除治療效果理想。其中后切術操作簡單,術后創面愈合快,治愈率高,復發率低,更加適合基層醫院使用。側切術創面小,術后疼痛輕,更適于不能忍受疼痛的女性患者。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權衡,作出個體化選擇。
[1] 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協會,丁義江,皇甫少華,等.肛裂臨床診指南(第三次修訂)[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3,16(7):689-690.
[2] 施捷,金杰.側位內括約肌切除術治療陳舊性肛裂187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2,34(10):1588-1590.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55.
[4] 梁毅,韓卓興,林俊瓊,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裂臨床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66-68.
[5] 黃國榮,葉錫高,鄭厚成,等.肛裂切除加外括約肌部分切斷術治療慢性肛裂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3):50-51.
R657.1+4
B
1077-8991(2017)06-0066-02
(收稿 2017-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