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河南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普外二科 安陽 455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效果觀察
李斌
河南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普外二科 安陽 455000
目的觀察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治療膽結石的效果。方法將96例膽囊結石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6例)應用LC,對照組(50例)應用小切口膽囊切除術(MC)。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結果2組患者均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或延長切口病例。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MC相比,LC治療膽囊結石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患者術后恢復快。
膽囊結石;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膽囊結石若治療不及時,可誘發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及梗阻性膽管炎等并發癥,甚者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傳統膽囊切除術療效確切,但存在創傷較大,并發癥多、恢復時間長等缺點。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和小切口膽囊切除術(MC)成為近年治療膽囊結石的常用術式。2014-03—2017-01間,我們對96例膽囊結石患者分別實施LC和MC治療,并對不同術式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03—2017-01間收治的96例膽囊結石患者。男46例,女50例;年齡39~72歲,平均51.82歲。病程5個月~5 a,平均3.04 a。結石直徑0.5~2.4 cm,平均1.7 cm。單發結石19例,多發結石77例。均經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右上腹有手術史、膽囊癌、合并嚴重并發癥的急性膽囊炎、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疸、腹腔感染、門靜脈高壓癥或有其他手術禁忌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6例)及對照組(50例)?;颊呔炇鹬委熤橥鈺?。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基本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對照組實施MC:氣管插管全麻,仰臥位。取右肋緣下3.0~4.5 cm斜切口依次進腹探查。充分暴露膽囊和肝十二指腸韌帶。應用無齒環鉗夾持膽囊頸部,并向右上方輕提,暴露膽囊三角區。在膽囊三角區游離、切斷、結扎膽囊動脈。膽囊管以7號絲線結扎(暫不切斷)。電刀逆順結合將膽囊由肝臟上分離下來,距離膽總管約0.5 cm處將膽囊管切斷,近端雙重結扎。膽囊床嚴密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關閉切口。觀察組實施LC:全麻后取頭高足低臥位。在臍下緣作弧形切口(1 cm),穿刺建立氣腹,維持壓力9~15 mmHg。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并于右側肋緣下和劍突下分別作操作孔。應用齒抓鉗夾提起膽囊頸部,應用電凝鉤分離膽囊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充分顯露膽囊三角。分離出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分別以鈦夾夾閉、剪斷。用電凝鉤順逆結合切除膽囊,創面電凝止血,將膽囊標本裝入標本袋內,從劍突下穿刺孔取出。沖洗術野,留置引流管,消除氣腹,取出全部套管,縫合各切口。比較2組手術時間、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2.1 2組手術情況比較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腹及延長切口病例。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手術情況對比
2.2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1例(2.17%);對照組發生并發癥3例(6.00%),其中切口感染2例、膽漏1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86,P=0.036)。
MC與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創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2],但其手術視野局限,尤其對肥胖患者,手術難度較大。與MC相比,LC治療膽囊結石具有手術視野清晰,能夠有效降低或避免對鄰近臟器造成的損害,減少術后并發癥,利于術后腸胃功能早期恢復,并縮短住院時間。但LC對手術器械及操作技術的要求高,且費用較高。故應根據患者病情綜合評估,合理選擇手術方式。無論選擇MC或LC,均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嚴格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則。如術中出現局部粘連嚴重,膽囊三角區顯露困難等情況,應及時中轉開腹或延長切口。
[1] 閏圣玉.利膽湯聯合腹腔鏡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3.
[2] 徐劍.腹腔鏡膽囊切除與小切口膽囊切除治療膽結石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0):2313-2315.
R657.4+2
B
1077-8991(2017)06-0070-02
(收稿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