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菲


摘 要:光環境作為營造的重要因素,形成的光影“透明性”為現代辦公空間塑造了多重滲透的動態空間關聯。本文針對“人本主義”化的辦公空間內光與影的抽象表達的案例分析,研究透明性的表現手法,揭示了辦公空間氛圍設計的重要性,為“人本主義”化辦公空間創造性設計提供了設計與研究的依據。
關鍵詞:辦公空間 人本主義 空間氛圍 光與影 透明性
隨著現代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多獨立工作室認為“朝五晚九+格子間”的工作模式不再是都市的標配,現代辦公空間更趨向使工作者做到專業高效工作時,兼顧樂享休閑時光,創造“人本主義”的辦公空間。“人本主義”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為實現潛能的揮發必然離不開氛圍。本文從建筑透明性的表現手法入手,在分析中把握現代“人本主義”空間內光與影的設類型計,揭示其所帶來的不同空間氛圍的影響,豐富辦公空間設計手法。
一、 “字面透明性”構造平面空間層化感
人對事物最原始的認知是從視覺感官開始的,像禪宗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狀態,是真實存在的狀態——“字面透明性”的含義。因此,“字面透明性”是物理學的透明性,即以一種獨創透明性在相互關聯的單元體中建立整體,它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現代建筑語匯中為“建筑表皮”。建筑表皮用物質材料展現透明性,它們能夠相互滲透并在視覺上形成光影感,營造不同的空間意境與氛圍。
1.百變玻璃構建“雙重現實之地”——上海SOHO玻璃辦公室
玻璃憑借其晶瑩剔透,既反射光又透射光的特性在建筑透明性領域大放光彩,給顯現的光與影增添了一種其他任何材料都無法效仿的敘事情調。
SOHO在上海設計了一個“玻璃辦公室”,光在透明玻璃與反射玻璃相互作用,形成影像與真實的細部偏差,為建筑環境增添了一絲奇異與夢幻,與上海這個魔都進行了亦真亦幻的合并。塵囂之中,付一方差異水土,為城中人享。空間的原始高度和結構在可視化極高的透明空間內得到延伸與突破,由玻璃與石頭或地毯區分的地面,在玻璃原色(淡藍)的襯托下,靜力感抵消了這種類似大海的動感,營造出寧靜悠閑、輕松享受的氛圍,身處其中的工作者亦只有平心靜氣之感。
2.自然之水引入“串聯懸浮體”——華鑫辦公集群
感光材料中以最特殊的一種形態而存在的——水,它好比溶化了的玻璃,以透射與反射捕捉著光影,喚起人們各種各樣的情感與聯想。
人以積極的方式善待自然,也會得到自然善意的回饋,華鑫將茶舍與展廳搬進了六棵香樟樹中。“水”的使用恰當好處,地面中庭的水池凸顯著地面層的開放和上部建筑的懸浮感;二樓走廊通道旁的水和建筑波紋扭拉鋁條構成的半透“墻”完美搭配,水波紋紋,倒影紋紋,純白、自然、干凈之感頓時圍繞在你周身,給你像家一般的溫暖與體貼。繁忙工作之余,也能喝一杯茶,看一場景,思一刻時,悟一生事。
二、“現象透明性”凸顯內部空間的暗示和隱喻
建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備透明性特征,人們用木頭建造木結構框架房子,一切了然——直到“建筑表皮”的出現,建筑隱藏了本質的空間?,F在我們拋開“表皮”,建筑強調的將是物體的一個“原物性”。因此,“現象透明性”不同于“字面透明性”,它已不再注重人眼直觀的所見,表達更多的是建筑(含有建成的或未建成的)和人之間的思維和視覺的互動關系,它暗示一種更廣的空間次序。
1.置入采光天窗的“雙面間諜”——Midden 工作室
天窗的利用使光線在移動中改變著玻璃對光影的濾篩,改變著光影在建筑內部形成的空間,同時也改變著建筑包裹著的空間,影響空間中人的感知。
Midden工作室設立double房,外部是像甲殼蟲般深灰色的壓花鍍鋅板,內部卻用樺木鋪成,內外強烈沖突。天窗的設立陪襯著單一的辦公模式,化解了空間容積的緊迫感,以其抒情性與現代感突出對比,弱化了枯燥、一成不變的空間氛圍。被限定的空間內,光的強弱、光斑的大小、位置都影響著空間的尺度,光強時視感清晰、振奮人心,光弱視感模糊、放松身心,不斷地調節著空間深度的層次感。采光的設計使整個空間形成一個統一,并擁有一定的次序。
2.探討三維的錯層“大悅城無界空間”——聯合辦公空間
如迷宮般復雜的錯層層空間在深空間與淺空間中,形成一種勢均力敵的矛盾關系,使立體主義的二維空間平面化向建筑三維空間的探索轉變。
hyperSity 工作室打造的新型聯合辦公空間的錯層設計依靠開窗的不同大小與高度,形成錯落起伏的秩序感,使光影效果在白色的空間中形成“黑、白、灰”的次序感。重疊空間產生的立體效果,比真正的物理距離產生的效果更加強烈。內部三層的空間布局,十五個不同的標高,上下通高的處理,賦予了空間一種視覺、或者應該說是精神上的透明現象。地面區域限定,用黑、灰、白代表不同空間。三色的深淺在本就深淺的空間內創造了一種錯覺感,沒有明確的圍合也讓空間尺度更大,模糊性占據整個空間,通過這種不確定使空間維度矛盾化,營造假象氛圍同時增強了“透明性”。
三、“人本主義”辦公空間透明性設計思考
1.“表皮”視覺上淺層豐富建筑透明性
基于“字面透明性”的理論,展現的是物質的透明屬性,關系到材料的特性以及光線通過它折射或反射的效果營造的光影空間。淺層的透明性設計方向主要為建筑內外“表皮”設計。“表皮”的使用能使建筑具有流動性、瞬時變化性,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給你表面視覺上的決定性影響。
其主要設計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自身存在透明性性質的材料的運用。這類材料取材較易、效果顯著,在烘托氛圍上的手法上,改變與利用材料的顏色、質感、比例大小、位置等來設計理念下的環境氛圍。在現代“人本主義”的辦公室空間設計中,需要從人類最本原的要求出發,設計符合工作者自身的辦公空間。二是一些非透明材質,經過開孔、錯位等再設計也可實現一定的透明性。這類材料通過與光的互相聯系作用,以不同尺寸或距離的構造形式改變光對形體的影響,進而改變建筑光影效果帶給人的空間氛圍。對光的崇拜、影的設計使這種透明性在“人本主義”的辦公空間代表了某種獨特思想——人對光影的追求與享受。
2.“空間次序”知覺上深層詮釋建筑透明性
“現象透明性”引導我們在空間中以另一種靜態組成部分表達動態空間次序的局部虛空和實體轉變的操作手法去實現建筑透明性。這種透明性通過空間的疊加和滲透或是暗示引導下一個空間做準備,簡單來講是一種模糊性空間。這種基于“現象透明性”設計的“人本主義”辦公空間,深層次地從建筑次序入手,使人們在知覺感官上感知空間,進而構造深度意識中的合理性空間。
其主要設計手法就是在三維空間以人的感知為主要線索,設計在不同時段處理好空間會給觀察者引發的效果,這才是深層透明性設計的方向。因此,“人本主義”辦公室設計,為實現辦公區域的每一個環境滿足該區域內人所需的感覺。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辦公已分為多種類型,但所有辦公空間室內設計追求的基本目標就是要為工作人員創造一個舒適、方便、衛生、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即創造“人本主義”辦公空間,使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潛能。
“透明性”設計在實踐上既可以豐富辦公空間設計的內容和形式,也能產生了獨有獨特魅力的藝術形態與空間氛圍,各方面實現“人本主義”理論。現代辦公空間因框架結構的自由性從空間中解放,空間透明通過序列的自由組合而凸顯。技術的發展、材料的多樣也從建筑空間“表皮”進一步實現空間透明性。
參考文獻:
[1]朱雷.空間操作——現代建筑空間設計及教學研究的基礎與反思[M].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2]史永高.材料呈現——19和20世紀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間雙重性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3]案例來源網站:http://www.archdaily.cn/cn
作者單位:南京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