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妍
摘 要: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情感作為二度創作元素,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水平有直接影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特色,主要體現在“初級”、“二級”、“三級”不同情感表達層次中。掌握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情感特色,并加強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社會傳播,是當前民族聲樂藝術重要課題。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 情感特色 社會傳播 傳播學
從我國歷史文獻記載來看,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研究涉及民族聲樂藝術各個領域,有許多生動的描述,但研究多圍繞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本身,并未形成自覺的外延性理論探索。直至上世紀上半葉開始,通過“土”、“洋”唱法之爭的引導,我國才開始基于系統學科意義對民族聲樂演唱社會價值等進行思考。作為一種情感充沛的藝術,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除了需要優美的聲音與技巧性的咬字、吐字等外,還必須具備準確、生動的情感表達。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在不斷的發展中形成了多元化與多層次的情感特色,構成了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一大風格特征。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為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各種特色均使其與其他藝術形式鮮明地區分開來。基于傳播學視角,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具有突出的社會傳播價值,促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承的重要途徑,也是擺在民族聲樂藝術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特色
關于民族聲樂藝術的情感研究,以往多著重于“如何表達感情”,而忽視了對其情感特色的研究。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往往具有更加豐富的情感體現。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被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初級”、“二級”和“三級”,每一層次的情感都有不同的情感表達特色,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情感進行類別劃分,有利于深入認識我們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情感特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的各種情感因素是演唱者在演唱中的自覺表現,屬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二度創作,是民族聲樂演唱者必須掌握的內容。
1.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初級情感特色
對于任何聲樂演唱藝術形式來說,都會融入基本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亦不例外,這種基本的情感也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的初級情感表達。這些情感模式是最基本的人類情感狀態,在很多情況下均有自身特定的表現形式,與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一些特定旋律和節奏相對應,從而產生一種直觀的情感流露效果。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對這類情感進行表現時,演唱者只需將演唱過程中的自發情感表現出來。相對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來說,初級情感表達的載體通常也是一些基本的語匯。不過,對于聽眾來說,這些初級情感表達形態,卻是聽眾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最容易接受和領會的情感形態。初級情感形態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的效果,就如同親臨其境,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二級情感特色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二級情感,是在初級情感上形成的情感狀態,其情感表達并不像初級情感那樣“形于色”,而是憑借聲音、表情等動作形態進行傳達。在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很多曲目中都可見二級情感的表達。以《江姐》為例來說,在這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作品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選段中,歌詞并不繁復,伴唱也以十分悠長和柔美,演唱者雖然在演唱旋律上也很舒緩,但從演唱者的表情與動作中卻可以感受到其不安的情緒,這種情感對于聽眾來說無疑更為深刻。與初級情感相比,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的二級情感表達,對演唱者的要求更高,需要其具備較高的技術操控水平及藝術修養,必須在演唱和表現中做到收放自如,才能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所傳達出的情感表現即便不依靠初級情感也能夠更真實和更具感染力的表現出來。
3.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三級情感特色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三級情感,主要立足于其演唱環境。民族聲樂演唱有其特定的自然環境與生產環境等,這些因素反映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則使其作品各個環節都呈現出非常濃厚的民間色彩,擁有著獨特的民族曲調,這也是民族聲樂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的典型特征。所以,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不管歌詞內容,還是題材內容,亦或者情感表現都與其作品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有關。作為以多民族國家,我國境內民族眾多,各個民族間在文化面貌上呈現出不同特征,受地緣、血緣關系影響,很多民族聲樂演唱作用在曲調、內容及演唱場景等方面都顯示出濃厚特色,民族聲樂的“情”應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需要與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及觀賞習慣相符。不同的自然與社會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民俗特征,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三級情感,除了包括民族情感外,還包括地域情感,以及儀式情感等,對于民族聲樂演唱來說,這些極具背景色彩的情感表現才是最為高級的情感表現,也是其情感表現的最高要求。與此同時,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三級情感也是很多演唱者容易忽略的情感部分,更應該給予特色關注。
二、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社會傳播價值
傳播是一個溝通互動的行為過程,傳播過程涉及多種因素,對傳播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為信息內容與傳播渠道。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就離不開傳媒的積極傳播。傳播學理念中所具備的突出“傳承特性”,能夠從根本上保障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承與弘揚。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更新速度很快,“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傳播形式,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雖然非常優秀,也難免被冷落。究其原意,還在于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宣傳、挖掘以及研究工作不夠。其實在數千年的發展中,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都是依靠傳播才得以流傳和發展下來,只是當前的傳播渠道與傳統傳播渠道出現了很大不同。今天,我們所接觸的傳播渠道主要為電視、廣播、媒體以及網絡等,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傳播途徑來推動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持續發展。
首先,可以通過新聞發布會等組織傳播形式為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播積極造勢。新聞發布會等組織傳播形式,在信息傳播中具有主導性優勢,通過組織將時間、人員、媒體共同集中起來,能夠大大提升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效率與傳播面,產生強烈的社會效應。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借助這一傳播樞紐,即可加強與大眾的溝通,使百姓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有更加直觀地認知,促進其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關注度的大大提升。因此,我國應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新聞發布機構積極進行構建,基于這一傳播途徑展開有效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工作與統籌規劃工作,產生良好的傳播反響,促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影響力的進一步增強,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在當今時代獲得社會大眾的歡迎與支持。
其次,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中應對大眾傳媒的傳播功能注重發揮和充分發揮。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是一項綜合工作,涉及政府、教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者以及大眾傳媒等多種因素,要想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實現深入地傳播,就必須重視大眾傳媒的傳播功能。大眾傳媒與人們生活和社會更加貼近,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可以將其作為主要傳播渠道,積極利用大眾傳媒的傳播舞臺與傳播載體。選擇大眾傳媒,也是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順應現代人們傳播方式的最佳選擇,能夠推動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深入地走入大眾視野和生活。在大眾傳媒傳播具體傳播方式的選擇上,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必須從自身特性出發,選擇與預期傳播特性與傳播效果最為接近的大眾媒介,使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藝術特性和精髓能夠在適當的傳媒媒介下全面地展示出來。在社會傳播過程中,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也應根據時代變化與需求對自身地系統結構及時地調整,保留民族文化內核,改變民族聲樂演唱形式等,與時俱進,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再次,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播中應努力做好其繼承與發展工作。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源遠流長,其豐富的語言特征、多樣化的聲腔體系及演唱方法等都是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情感特色形成的源泉,做好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繼承與發展工作是當前迫切任務。我國各地高校民族聲樂演唱專業應對深入民間生活進行采風的優良傳播進行發揚,對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進行采集、研究和整理,對教學參考資料不斷豐富;也可對優秀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家以及民間民族聲樂演唱藝人等進行邀請和聘請,將民族聲樂演唱技藝傳授給當代大學生;廣大教師應對好的經驗與做法潛心吸收,對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演唱技法、情感特色等進行深入研究。
在工作實踐中,對于傳媒的力量應善于研究和運用,推動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理念的傳播、演唱技巧的傳播以及情感特色等的傳播,使民族聲樂藝術能夠走向世界,成為世界樂于聆聽的聲音;與此同時,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也應站在全球化視角,對世界各國及各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精華廣泛吸納,促進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進一步繁榮,成為裴炎杰出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家的沃野。
對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來說,作為一種情感藝術,情感是其靈魂性存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只有重視“情感傳達”,才能賦予演唱作品以強盛生命力,真正地打動人心,促使民族聲樂進入到更高的藝術境界。但當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播路徑發生改變時,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角色也會發生變化,具體到演唱技巧與感情表達等方面也可能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工作者根據作品內容和形式變化掌握好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特色,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形成透徹的理解,確保情感自然流淌在民族聲樂演唱藝術中,為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播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培培.淺談民族聲樂演唱情感表現與藝術素養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學術版, 2013(14).
[2]高北紅.民族聲樂演唱的特點、表現手法及藝術美感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6(8).
[3]井艷紅.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分析[J].音樂大觀,2013(7).
[4]徐敦廣.試論中國聲樂藝術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傳播[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1).
[5]孫廣濤.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困境與突圍[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9).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