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
摘 要:本文避開了以往人們注重塞尚藝術的外在形式研究,轉而以分析塞尚心理特質為切入點,著重解讀與剖析隱含在塞尚作品結構中的精神意味,以新視角重新了解、認識塞尚藝術,為進一步理解塞尚藝術開辟了新渠道。
關鍵詞:塞尚 結構 精神意味
保羅·塞尚,法國后印象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被人們尊稱為“現代主義之父”。塞尚藝術區別于以往自然表現的繪畫理念,他極力主張物象體積感的追求和表現,積極推行色彩的邏輯性,因而,后來的理論家與畫家給予塞尚極大的關注與推崇也在情理之中。人們熱衷于塞尚藝術形式結構的同時,卻大多忽略了嚴謹結構中的精神內涵,究其原委,大概是很多人一直認為塞尚繪畫是純形式主義藝術,那么,塞尚的藝術是否是形式主義呢?就像芬克斯坦評述那樣“它單純成為一種使用形式工具的玩意,不再去探求心靈的深度與偉大”,塞尚的最大貢獻在于推翻了模仿自然的繪畫規范,并探索出一種新型的繪畫形式,這種新式繪畫與現實主義、古典主義相比較,似乎無主題,無表現,更像是形式結構的探索,甚至塞尚本人也說“繪畫止于繪畫”,至于這些來說,或許人們的看法也未必有錯。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只不過塞尚在繪畫形式上的光環遮蓋了結構之下的精神意味罷了,所以,展現一個真實完整的塞尚藝術勢必需要全方位、多視角的了解、分析與研究,那么,剖析隱藏在塞尚藝術結構中的精神內涵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
一、 影響塞尚藝術的心理因素
塞尚生前寫給親朋好友、同道的信箋很多,這些信箋透露出的情感與思想,讓人感受到塞尚與普通人并無兩樣的人性化一面,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塞尚的藝術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跟他的性格和人生態度、時代背景是息息相關的,而這些正是我們認識了解塞尚心理特征的最重要依據。縱觀塞尚的一生,影響塞尚藝術的心理因素大概有兩個方面。
1.偏執與孤傲
兒時的伙伴及好友左拉曾說“最固執的男人……,敏感而又易怒,易生氣且脾氣暴躁,與他相處得小心翼翼”。從左拉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塞尚的偏執導致了他性格的怪癖,從精神人格上來說,塞尚的心理或許是病態的,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致使他的朋友愈來愈少,正如他所說“孤獨便是相適應我的一切”。 他對整個社會是冷漠的,對工業文明沖擊現有的社會秩序而感到不安,他不懂政治,不懂社會巨變帶來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改變,這一切都讓他處于迷茫與困惑狀態,并與當時社會保持著一種難以逾越的鴻溝,他總是悲嘆道“生活多么可怕”、“我始終生活在虛空之中”。 法國現象學家在《塞尚的疑惑》中寫道“為了一幅靜物畫,他需要百次的工作投入,為了一幅肖像畫,他可以500次去描摹靜坐的人”, 塞尚在對藝術信念的追求也展現了他的偏執,他一直崇尚具有紀念碑式結構的古典大師,在這條冷清不被人理解的形式結構探索道路上,憑借自己固有的韌性,孤獨地奮斗著,耗盡畢生精力,卻終不改志,與其說他是完美主義者,不如說是偏執的典型表現。塞尚在探索中找尋自我,在苦行隱士生活中體現他超凡脫俗的清高。性格的偏執、內心的孤獨,或許真是他藝術品格與創作力的強力精神支撐,也成就了這劃時代的貢獻。
2.浪漫與幻想
從社會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性往往是多面的、矛盾的。如果說偏執孤僻是塞尚的陰郁一面,那么浪漫幻想則是他美好陽光的另一面,雖然美術史論家筆下的塞尚大多數是不茍言笑、缺乏與人溝通的怪癖之人,這似乎與他理性繪畫相輔相成,但塞尚內心卻是熱烈的,他不僅喜歡浪漫,喜歡抒情,而且對美好的事與人,能產生一種強烈的欲望與幻想。生活中,漂亮女孩會引發塞尚的單相思與性幻想,并訴諸于詩歌向其友傾訴,“我已感覺到突然的愛情火焰,你一定知道,我鐘愛某人的魅力,那是高貴的女性”,詩的內容充滿了浪漫與幻想的氣息。在繪畫上,塞尚除了鐘愛古典主義以外,對浪漫主義繪畫風格也是格外癡迷,在他的《四季》等作品里足以證明其具有浪漫與幻想的特質。
二、 結構下的精神意味
雖然在塞尚藝術作品中形式結構依然是他所追求與探索的主要內容,然而,畫家的心理傾向與情感表達也并非是藝術追求的附屬品,結構探究與精神表現的完美統一才是塞尚新藝術探尋的最終目標。從塞尚的早期、風格形成期、成熟時期的三個階段來看,可大致歸納為三種精神意味。
1.靜穆之味
塞尚作品常常給人一種莊嚴、安定的感受,這種感受來源于他的內心,表現在作品結構的鉆研中,塞尚既青睞古典主義的嚴謹與理性,又受到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感染,因而,平靜與理智成為兩者矛盾體的結合點、融合處。內心的安寧與堅實首先源于精心的構圖推敲,在他的作品中常使用三角形、水平線與垂直線的組合而成的架構方法,在靜物、風景、人物等題材的作品中都能輕松發現這種構圖的蹤跡,以靜物畫《愛神石膏像》為例,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構織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紀念碑式的氣勢,給人一種靜寂、莊重之感。《藍色花瓶》中以水平線、垂直線為主,斜線為輔的架構中體現了寧靜諧和而又不失浪漫的氛圍。人物的安詳與端莊在《坐著的維克多——肖恩》中的折線、水平線、垂直線與弧線的組合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風景畫《圣維克多山》系列作品中畫家采用三角形與水平線、垂直線的勢力線,表達了平靜深遠、寂寞沉著之美。在塞尚作品中利用絕妙的構圖來表達作者安定、孤寂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塞尚在色彩的組織與處理上也盡力表露了靜穆的傾向,他在印象派那里汲取了豐厚的營養 ,并在其基礎上賦予了色彩的新魅力,他摒棄了古典主義的明暗為主的色彩系統,認為一切物象是由色彩的冷暖交替而成的,在他的作品里有寧靜寂寞的色彩構成,也有憂郁莊嚴的色彩組合,新色彩觀實現了色彩表現自我的可能。《僧侶肖像》中的深藍背景,白色外套,強烈的黑白對比,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也表現出一種苦澀郁悶的心理狀態。《縊死者之屋》巧妙運用灰色調的安排,描述了一個恐怖之所,表達了一種對死亡的恐懼。另外,塞尚的造型理念對他的精神表現也是功不可沒的,塞尚相對于前人大大加強了形的意識,他不擅長細節的精微刻畫,而是著力簡化造型,進而發展為幾何化傾向,這就是塞尚的“三種圓”的造型理念,這種猶如紀念碑式的造型,往往使畫面更具有莊重肅穆的心理感受。塞尚在運用筆觸表達情感上也是獨具匠心,筆觸有序排列分布,呈現出不同方向的線性感,橫向的水平排列與縱向的垂直排列,營造出一派祥和安逸的視覺感受,這種理性的、線性的塊面式的筆觸組織,不僅增強了畫面的氣勢與穩重,還準確地表達畫家的內心世界。總之,欣賞塞尚作品時,既有結構美感的享受,又有畫家獨特的靜穆的心靈體驗。endprint
2.樸拙之味
塞尚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畫技笨拙的畫家,也有人評論他畫不出“古典”才畫成非常粗糙的塊面作品,與其說塞尚的“笨拙”是有意而為之,不如說是他的率性本色體現,畫爛水果,把花畫到凋謝,重復畫一座山、一個人,這樣的拙勁正是塞尚藝術的生命所在。塞尚是樸素的,為人簡單,不投機取巧,漠視時事,喜歡樸素原始的自然文明。垂手可得的生活器皿,隱居地的自然風景,身邊熟悉的人,一切樸素物象都是他藝術探索的道具與平臺。刻意的變形造型,正是他作品所追求的樸實精神的寫照,《穿紅色背心的男孩》中少年的形象占滿了畫面的大部分,特別拉長了少年的左臂,既維持了作品結構的和諧,又散發出拙拙的味道。《玩紙牌》系列作品中,已經不介意人體結構的精確,不顧現實比例的準確,而任意夸張人物形象特征,表現一群憨厚樸實的勞動者形象,或許他本人也在其中,富有幾何化的簡約造型與他淳樸的內心融為一體。色彩在塞尚這里不僅是造型的表現形式,也是具有獨特魅力的視覺元素,這種價值取向是取決于他的主觀需要 ,塞尚的色彩沒有印象派那樣靈巧與生動,顯得死板與理性,卻總能按色彩的視覺邏輯來表現淳樸之美,筆性上沒印象派那樣賞心悅目,顯得笨拙與呆滯,讓人難以接受,也正是這樣,塞尚畫面才散發出一種醇厚的與他內在品質心心相印的自然氣息。《手持調色板的自畫像》中,畫家采用土黃、土綠等系列樸素色彩,描繪一個目光呆滯、站姿僵硬、笨拙中透出智慧的自我形象。塞尚極力避免傳統的線性透視,他關注繪畫的二度空間性,大自然的另一種“真實”,賦予每一個物體的空間,這種背逆叛徑的理念雖遭到了眾多理論家的批評與嘲諷,卻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樸拙的藝術魅力。
3.奔放之味
塞尚表面上給人是沉默少語、溝通困難的古怪人,然而內心卻是熱烈奔放,全心全意地熱愛自己的藝術。正如他說的那樣“一個畫家之所以形成,在于他給予他所接觸的一切東西的那種性格——突出、運動、熱情。”早期作品唯美卻不失暗示與幻想,揭示了塞尚對愛情與性的渴望,表達了熱烈洶涌的內心。如果說早期作品中的熱烈是含蓄的,那么在后期的《圣維克多山》系列作品中這種熱情已經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他曾跟人說過,他欣賞、觀看故鄉大山的激越之情,他甚至感受到火一般的山的體量。塞尚也曾說自然比它表象要深邃得多,畫家必須接觸深層次的真實,這種深層次的真實,是在塞尚內心深處,也在自然本身所蘊含的熱情與詩意之中。“色彩是自然的生命,也是思想的生命”,這句話形容塞尚藝術再貼切不過,在《圣維克多山》系列作品中,畫家揮灑自如地處理畫面,似乎毫不在意章法,跳躍、交疊并置的筆觸,冷暖與明暗衍生而來的光線,籠罩在色彩之中的一切事物,似乎唯有借助畫面的整體視覺效果才能重新識別,變化與秩序保持了一種絕妙而又充滿活力的平衡,激蕩而有生氣。在塞尚有生之年的最后階段,再一次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戰,就是早期的人體題材,一種本能的幻想。塞尚試圖尋求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繪畫模式,將人體與自然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恐怕只有敏銳且胸懷博大的塞尚方能感受得到,《浴男》作品中8位裸男中,其中6位清晰可見,另外兩位則通過少數曲折的輪廓線來暗示,并與充滿動感的背景融合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整個場面充滿活力與騷動。在《浴女》系列中人物與植物相互纏繞,外形簡化到僅保留女性特征,強勁的勢力線增強了畫面的緊張與激烈,這一切都彰顯了畫家內心的狂熱與對美好的憧憬。后期的狂放甚至已慢慢接近抽象藝術了,這恰恰與他激蕩的心靈相吻合。
就像儒爾丹所說那樣“他既不想征服別人,也不想說服別人。他只想表現自己,只想說他要說的事。”塞尚藝術深入淺出地道明了蘊含在形式結構中的特有精神,它是寧靜莊嚴,如同深沉的大海,如同威嚴聳立的大山,如同流入心田的溪流;同時它又深藏熱情,好似水下潛流,好似激烈的地下之火;它是簡單淳樸,靜物奏起贊歌,人物撥起心靈。
在我們還沉迷于塞尚藝術的形式結構時,還在驚嘆于他的色彩邏輯時,不妨停下來,仔細聆聽塞尚的心靈之聲,或許對我們再次認識塞尚、再次研究塞尚藝術有些啟迪吧。
參考文獻:
[1]奧格.塞尚——強大孤獨[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約翰利伏爾德.塞尚傳 [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3]羅杰·弗萊,沈語冰譯.塞尚及其畫風發展[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魯道夫·阿恩海姆,滕曉饒譯.藝術與視知覺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塞尚,潘襎譯.塞尚書簡全集[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藝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