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我國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唐詩、宋詞、元曲的出現都成為中華傳統文化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唐代詩序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唐代詩序成為詩歌理論的重要表現載體,在我國唐代詩歌創作興盛時代,大部分詩歌都是以獨特的文學觀念作為詩歌理論支撐??梢哉f唐代詩序是向讀者闡述唐代詩歌創作的價值所在,通過追溯唐代詩歌載體的演變,可以從中發現并總結詩歌發展中的經驗及教訓,為今后詩歌創作發展奠定相應的藝術風貌。
關鍵詞:唐代詩序;文學理論;文學創作;詩歌題材;文學觀念
“序”作為一種我國古老的文體,序的產生是通過整理文獻、編輯文集進而整理出文集序、賦序的演變過程。通過對我國最早的詩序制作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我國唐代詩序主要是通過散文體對詩歌的創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唐代詩序可以充分體現詩歌的主旨思想,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比如通過對《詩經》的研究,從而產生了《詩大序》、《詩小序》等重要文本,這是我國最早形成的詩歌理論。
一、唐代詩歌的總體風貌以及其中的美學理想
詩歌可以體現一個時代的藝術精神,因此,在不同的時代都有其獨特風格的詩歌美學理想。唐代作為我國詩歌發展鼎盛時代,從詩序中我們可以發現,唐代詩歌創作展現了其詩歌的總體風貌及美學理想。從整個初唐史演變過程來看,從東漢末年到南朝,我國皇權正在不斷衰落,經學不振作,在兩漢時期所大力弘揚的儒家思想權威正不斷衰弱。與此同時,魏晉南北朝文學正在追求個人情性的有感抒發以及對形式美的探索。到了隋唐之后,隨著王朝統一的政治形勢,眾多學者開始追求儒學與文章的復古融合,但由于詩歌創作具有強大的慣性,一時之間不容易輕易轉變。唐代詩歌開始追求創作主流傾向的繼承及發展,開始在文學理論上進行不斷創新,在闡述詩歌理論的同時呼喚對未來詩歌發展的熱情。
二、唐代詩歌的歷史進程的概括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古代延續至今,詩歌創作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從而形成我國獨特的詩歌歷史。通過對先唐詩序的繼承與創新,唐代詩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較強的詩史觀念。首先在詩序創作方面,唐代詩序開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詩歌發展規律,比如在初唐、盛唐時期出現較多的是贈別詩序以及宴會詩序,在唐代詩序文體方面運用的是駢文形式。而到了中唐時期,隨著古文運動的開展,唐代詩序形式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了詩序散文體,這時期的唐代詩歌已經邁向說理、議論方向發展,從而形成了詩歌散文體趨勢。而到了晚唐,這個時期缺少軸心文人,詩歌已逐漸變成比較私人化的抒發靈感的情感表現空間。
三、詩歌創作的新方法
對于唐代詩歌創作鼎盛局面來分析,詩歌創作開始出現新的方法,從而讓唐代詩歌盛世得以繁盛發展,豐富多彩的詩歌創造讓唐代詩序的表述更加豐富。比如在《傷祝阿王明府并須》詩歌中,駱賓王延續了“物感說”這一概念。駱賓王的詩歌大多有較深的寓意,需要讀者仔細品味,這和創作者的感情色彩是離不開的,因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創作方式與思想感慨相關。唐代詩序又大力主張“賦詩頌義”情感,突出詩歌的頌美功能,這樣更能代表詩人們的主流詩學觀念。比如《同元使君春陵行有序》中,杜甫則大力主張“比興體制”來反映民生疾苦?!胺蚝袢藗?,懷舊俗,顧六義之本”是唐代詩歌創作新方法。
四、樂府詩理論形成的新氣象
不管是作家陣容亦或是經典作品數量上來看,唐代樂府詩的創作都是中國創作的最高水準,唐代樂府詩集自誕生之日起很多作者就嚴格遵循“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種創作手法。唐代詩序對我國文學理論具有極大的貢獻價值,唐代樂府詩重在強調“感于哀樂緣事而發”這種現實主義精神。如此創作手法形成我國唐代特有的詩歌優良藝術傳統。樂府詩集在文學創作理論建設方面,擁有很大的詩歌創作成就。比如在《樂府雜詩序》這篇中,采用的駢體詩序體裁將樂府詩的發展歷程進行仔細回顧,在肯定了西漢之前對詩歌傳頌的意義后,又對南朝的宮體詩歌進行貶低。從《樂府雜詩序》整體上來看,盧照鄰比較重視對樂府詩的頌美娛樂功能。到了中唐,很多詩人開始重視現實人生變化以及社會民生發展,以此角度抒寫了很多干預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充分發揚了樂府詩集的現實主義精神。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唐代詩序從詩序及詩論的角度分析都成為表述詩歌理論的重要形式。從我國詩歌的衍生發展,可以說唐代將詩歌推入到一個黃金時代,唐代詩歌創作如此繁盛是離不開文學思想轉變及時代影響的,因此唐代詩序里所闡述的詩歌理論或價值取向,可以看到詩歌體裁的歷史演變。唐代詩序為我國文學理論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唐代詩序為我國推進文學理論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潘仁炎,吳振華.論唐代詩序對文學理論的貢獻[J].江淮論壇,2014,(01):176-181.
[2]潘迎軍.唐代詩歌中文學意象的情感意義[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05):66.
[3]宋麗娟.五代人論唐代文學研究[D].鄭州大學,2005.
[4]郭迎暉.音樂精神與詩歌意象——再論唐代賞樂詩的創作[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70-73+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