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遠
藝術的存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譬如:精美的繪畫藝術、精湛的陶瓷藝術、惟妙惟肖的雕刻藝術、生活中的種種建筑形態、優美的音樂、婀娜的舞姿、動人的戲劇、一場感同身受的電影等等。藝術的欣賞就是人們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發現和尋找,是欣賞者與創作者的情感交流與情感共鳴。
無可厚非,當今社會,人們在生活和工作過程中,通常會產生某種心理壓抑,如果心理壓抑得不到正常的發泄,就可能產生某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藝術欣賞能夠給人提供合乎社會準則和要求的心理壓抑的發泄機會,以實現人的心理平衡。藝術欣賞還有利于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因為藝術作品如果表現和反映了社會價值關系的巨大變動,通過認同與共鳴,可以引發欣賞者強烈的情感波動,從而對欣賞者進行了一次次情感鍛煉。此外,藝術欣賞還可以提高和增強人的情感的細膩性、敏感性和靈活性。
眾所周知,陶瓷藝術可所謂是從古至今,歷史悠久。陶瓷的發明不僅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用具的使用,而且是一種藝術的體現。釉上彩是陶藝的一種主要的表現形式。陶瓷釉上彩是低溫顏色釉品種之一。釉上彩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然后二次入窯,低溫固化彩料而成。因彩附著于釉面之上,故名釉上彩。釉上彩瓷器的發展歷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斗彩。到元明清三代景德鎮釉上彩日益發展,出現了金彩、斗彩、五彩、素三彩、粉彩、琺瑯彩、黑彩、墨彩、新彩、雜彩、廣彩等許多名貴品種。
各種不同的陶瓷釉上彩,都是藝術的體現。淺談釉上彩中的幾種品種: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金彩是指一種采用黃金色釉上彩作為裝飾的制瓷手法。金彩工藝才真正屬于陶瓷彩燒工藝的一部分。其操作過程是有4道工序。首先,擂金粉,將金箔放在瓷質擂金盤內加入適量水,加溫到40℃左右,用手在盤內不斷研擂,使其變成金粉,再用1200目篩籮過細。接著以本金1分加入0.5%西赤置于調色碟內混合,然后加入樹膠溶液5-6滴,調至金粉不起泡為宜,把調好顏色的碟子放在熱水碗上燙干。然后用描金筆沾水調金描繪紋飾。之后,燒成后用瑪瑙筆在金上刮出金色亮光來,或用細沙擦磨。用本金制作金彩瓷器加工難度很大。首先用金不宜過厚,過厚則呈色灰暗,且易產生“脫衣”(即金色的脫落)現象。其次用金要一筆涂成,不要加填,否則也會影響呈色,引起“脫衣”。另外使用水分要適當,水分過少也會引起“脫衣”現象。冬季膠水易冰結,則用大蒜汁調勻金粉為宜。最后燒成溫度不能過高,否則金呈色出玫瑰色或紫色,失去黃金的光澤。
廣彩是廣州地區釉上彩瓷藝術的簡稱,指廣州燒制的織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一種起源于廣東、色彩濃艷、間以金色平涂、畫面金碧輝煌,有如堆金織玉之感獨具一格的釉上彩裝飾。瓷胎畫琺瑯,即琺瑯彩瓷,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瑯彩是一種瓷器裝飾技法,是非常名貴的釉上彩。它色澤鮮艷明麗,畫工精致。
斗彩又稱逗彩,創燒于明成化時期,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新彩是釉上彩的一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新彩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陶瓷藝術工作者們在不斷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新彩工藝,使新彩瓷畫既具有傳統彩繪陶瓷的特點,又有現代陶瓷的藝術風格。其工筆也從精細嚴謹拓展到瀟灑奔放,使畫面精細處纖毫畢現,豪放處雄渾強健。新彩裝飾其主要特點是色彩絢麗明快,表現力強,既可精細鉤線填色,又可通過顏料的稀釋調配作畫,顯示出色彩巧妙美觀,豐富多彩。新彩瓷的表現形式多樣,無論是人物、花鳥、山水、植物等圖案都可以運用自如,筆者將簡單介紹新彩在荷花圖紋中的藝術特色。
粉彩又稱軟彩,屬于釉上彩的一個品種。因其燒制后瓷器面上不僅能顧著顏色釉,表面還光澤晶瑩,溫潤柔和,畫面有立體質感,用手觸摸也能感覺明顯的凸起,擁有三維立體的效果。粉彩瓷是在清康熙時期由制瓷工匠開始研究燒制,到雍正時期才發展速度迅猛,直至乾隆時期發展到了鼎盛。因此人們常說粉彩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粉彩藝術發展至今。
藝術都是相通的,相輔相成,繪畫藝術就可以很好的展現在陶瓷藝術作品上。我們可以說任何陶瓷彩繪技法都根植于國畫技法,國畫技法是中國藝術的濃縮,是中國文化的本質體現。國畫根據題材大致可分花鳥畫、山水畫和人物畫。各種繪畫題材不僅可以進一步美化陶瓷工藝,而且使這些工藝具有更深遠的象征性,這些國畫題材在瓷器上的裝飾則會使陶瓷藝術在民眾中有廣泛的感情基礎,從而具備更長久的生命。陶瓷釉上彩山水畫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釉上彩和陶瓷山水畫的發展,從氣韻、筆墨、布局、題款都在陶瓷釉上彩山水畫中展露無疑。
雕刻的精湛工藝更是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徽派風格的雕刻工藝是雕刻藝術中的主旋律之一。我對于徽派雕刻是情有獨鐘。“徽雕四絕”是指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等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筑的裝飾,以及古式家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當然,也是一種必要的審美需求。雕刻藝術,是一種造型藝術。是在石頭、玉塊、木材、瑪瑙等材料上面,創造出具有一定藝術形象的作品。
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文化修養對于一個人十分重要,任何人的藝術文化修養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實踐中,逐步鍛煉和培養的。藝術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形象的反映現實社會。不同的藝術可以代表各種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無論是繪畫藝術、陶瓷藝術、還是雕刻藝術等等,總而言之,藝術已經融入我們當下的生活之中,融入了我們的思維之中,融入了我們靈魂深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