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華
舞臺美術設計簡稱舞美設計,是舞臺演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括舞臺、布景、燈光、化妝、服裝、效果、道具等的綜合設計。其任務是根據劇本的內容和演出要求,在統一的藝術構思中運用多種造型藝術手段,創造出劇中環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臺氣氛。
舞美設計的要素:首先,要根據場地結合演出規定情境來設計舞臺造型。
在設計之前對所要表現的作品要有分析,一定要弄清是一部什么性質的作品,現場是在室內還是室外;是什么樣的劇場還是體育場館,舞臺造型必須能結合實際演出需要設計出能反映時空立體造型效果、必須能方便演員上下、使演員得以淋漓盡致的二度創作與發揮。
協調會、也就是碰頭會的重要性。一部作品沒有幾十次協調會就立在舞臺上那肯定不是極致的。就如聲樂歌手對一首新歌不唱上個百遍就上臺是一樣的道理。記得有次參加藝術節的經歷。已經通過協調會敲定了,而在即將上演的最后一次彩排,道具設計幾個月沒睡好,制作了一個屏風,導演和燈光設計都不知道,結果可想而知了。設計任何一樣東西都必須符合作品的規定情境而且一定要通過協調會來讓大家知道,因為任何東西搬上舞臺都需要導演審核是否游離作品的規定情境,涉及怎樣著光等多種環節,這不是哪個人的事,就因為它是綜合藝術。
羅勃·埃得蒙·瓊斯(Robert Edmond Jones)在《戲劇性的想象力:大師寫給年輕人的藝術通則》中說:“具體來說,舞臺設計師應該是個樣樣通,卻樣樣不精的人。這個會曬藍圖、懂壁畫、懂款式、繪制燈圖;可以設計壁爐,也可以設計束腹;可以設計橋梁也可以設計假鬢;了解建筑,卻不是建筑師;可以繪畫,卻不是畫家;能夠設計戲服,卻不是時裝設計師。縱使他能夠任意運用某些甚或全部才能,但他并不對任何一樣做全面深入了解。這些才能只是他謀生的工具,這是一個相當特殊的行業。他是一個機遇藝術工作者。”
一、舞臺設計工作中的導演思維
導演對劇本的詮釋要達成兩個目標:一是盡可能忠實于劇作家原意來對劇本進行詮釋;二是從作家的劇本中汲取靈感,然后將自己的看法體現在舞臺上。
制作理念是對劇本所做的分析,以此決定如何將劇本搬上舞臺:導演會注重某些材料,解釋主要人物及其關系,確定基本 的視覺和聽覺環境,并根據他的制作理念來選用某種表演風格。采用現成劇本的導演應該在與視覺和聽覺藝術家召開一次制作會議以及選派演員之前就提出自己的制作理念。如果演員和設計師們也參加劇本的創作,那么導演可以在制作流程的后期再最終確定完整的制作理念。
導演的第二個目標必須將他的制作理念傳遞給其他藝術家,然后再運用其理念指導和肯定其他藝術的工作。如果某位設計師或演員的工作部符合導演的理念,就無法與其他藝術家的工作連貫起來。當這樣的問題出現時,導演就必須與那位藝術家一起修改他對劇本的詮釋,直到整個制作獲得一致性。
二、舞臺設計是一個多元跨界的工作
戲劇是一個融合空間與時間的藝術。從設計角度來看,首要是對空間把握。社么樣的角色在何種空間出現,將是首先考慮的事情。不要將舞臺空間簡單地處理成平臺和臺階的組合,這樣的設計任何人都會做。如果想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設計師,就需要從空間的構成開始。其次考慮時間。對于一部多場景演出,如果不是導演的特殊處理,不會只有一個單一場景的呈現。同樣,僅僅更換背景(無論是影像還是天幕)或者是簡單地挪動一些結構,也不足以表達戲劇中的場景提示。場景變換要合理連貫,從觀看者的視覺角度上看有新意,那樣才有價值。設計師忌諱使用出自個人簡單想象的視覺元素,劇目的提示和參考資料的手機整理非常重要,選用的元素最好有明確的來源而非任意使用。
所以舞臺美術設計是一個多元跨界的工作。關于舞臺設計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大基本目標,這反映了舞臺布景師如何平衡舞臺布景的審美情趣和實用功能。
1、設計構思與設計風格的確立
“風格所決定的,一般先會尋找一個意象,然后越來越詳細,這是設計過程的核心。”舞臺布景基調常常反映了戲劇的類型:悲劇還是喜劇,自然主義還是風格化等。設計師必須把舞臺布景和其他戲劇元素進行協調和整合,包括服裝、燈光、聲音、演員、舞臺要求和特技效果。這些戲劇元素的效果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2、創造戲劇環境
戲劇是具有互動性的多媒體藝術作品。就該藝術類型而言,情節和文本、音響和燈光、舞臺和服裝設計的共同效果產生一種高度復雜的藝術形式。證明了舞臺設計不是單獨存在的,不僅有畫家的素養,具備地理學和歷史學知識,更要有戲劇家的頭腦,使設計師竹簡融入戲劇藝術的創作體系中。
3、適合的比例
與人的比例,對遠、中、近景的把握是衡量一個設計師成熟與否的指標。
最后是與創作團隊的協同合作。據此,一名戲劇舞美設計者應當具備以下素質:
(1)了解戲劇藝術這種藝術形式的基本要素和專門用語;
(2)了解戲劇的制作過程:從戲劇的最初籌備,到最終演出以及事后反思;
(3)采用各種手段來檢驗戲劇實踐,這些手段包括:系統性、安全性、形式、道具、二維和三維舞臺布景及其材料、圖畫、戲裝、化妝不、燈光、不敬繪畫;
(4)從戲劇的技術角度來分析表演
(5)從戲劇的技術角度來閱讀分析劇本
(6)就戲劇技術的某個特定主題開展基礎研究,并能撰寫一篇內容明確、條理清晰的眼睛行文章;
(7)親自參與演出的后臺工作,如戲裝、燈光、音響、布景和道具;
(8)強大的視覺想象力
(9)將自己的視覺想象力通過多種媒體(特別是繪畫)表達出來;
(10)進行溝通的能力和廣泛的興趣:對人、對人與人的關系、對人與環境的關系、對現實中的事物與經過藝術處理的事物的關系;
(11)致力于戲劇;
(12)與構成劇團的創作團隊和行政團隊的其他成員進行合作、相互理解的個人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