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潔
教育背景:
養(yǎng)成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孩子學會友好相處,學會合作。事實卻是孩子在具體活動中難免發(fā)生沖突。其實仔細想想,沖突并不單純是一件壞事。如果引導得當,它恰恰可以讓孩子身處其中地從不同出發(fā)點細致地考察問題,從而了解自己行為造成的后果,試著去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協(xié)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的認識,從而學會與人交往。下面是我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件事情,但卻能給我們帶來諸多的啟示。
教育經(jīng)過:
那是一個周六,之所以我會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接下來我所敘述的事情在我過去一年多的從業(yè)經(jīng)歷中實在是令我印象深刻。
那天清早我接到班里一位家長的電話,剛接通還沒來得及問好,一連串的質問就從電話那頭傳了過來:“陳老師,為什么你要把我兒子和陳某安排在一起做衛(wèi)生?”“陳某兩個月前用足球踢到了我兒子的腦袋你管還是不管?”“周四放學之后陳某又纏著我兒子這件事你到底管不管?”電話里這位父親的情緒異常激動,我更是被這突如其來的一連串質問給弄懵了。迅速鎮(zhèn)定下來以后,我輕聲安慰這位父親,更是對他的心情表示理解,希望能夠一起解決問題。也許是我的鎮(zhèn)定感染了他,他稍微冷靜了一些,我開始試著與他交流。蔡某,也就是打進電話的這位家長的兒子,是我們班一位不太起眼兒的同學。說他不起眼兒主要是成績中下,態(tài)度尚可,性格內向,不調皮也不愛惹事。而這樣一位不太起眼兒的學生卻往往最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負。也許是這位父親認為我的交流態(tài)度還算真誠,總之最后他答應等到周一,在我了解情況以后再做處理。要是這么順利,或許這件事也不會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了。掛電話之前,這位父親仍然情緒激動地說:“如果老師處理不好這件事,那么我會讓我的兒子在書包里裝一把彈簧刀帶去學校。”言語里是赤裸裸的威脅,既然沒有辦法與這位家長進行真正的溝通,我決定從孩子著手。
坦白說,周一見到這兩個孩子的時候,我真恨不得把憋在肚子里的火一股腦全發(fā)泄出來。但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曾在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感化成就和諧。”于是我調整了心態(tài),試著去跟這兩個孩子進行交流。孩子的世界是簡單的,在分別跟蔡某以及陳某單獨聊天過后,我大致梳理出了一些線索:兩個月前陳某踢球踢到了蔡某的腦袋,確有其事但卻并沒有其父所說那么嚴重,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均由蔡某患感冒所致,故而也就沒有接受陳某家長主動提出的賠償。這一點蔡某的父親有意隱瞞了。在兩位同學的糾紛上,也不全如蔡某父親所說:是自己的兒子單純的在受到“欺負”。情況卻是放學后打掃完衛(wèi)生,陳某邀請蔡某一起放學回家。經(jīng)歷了“踢球事件”并被父親深刻“教育”以后的蔡某自然是非常抗拒,在陳某扣下他的書包挽留他之后,更是搶過陳某的書包并將其書包里的書倒了出來。事件的起因和經(jīng)過在與他們的聊天當中漸漸變得明晰起來。但現(xiàn)在擺在我面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卻是這兩位同學對彼此的態(tài)度似乎在各自家長的說教中變得異常冷漠甚至敵對起來,大有一副直至畢業(yè)都不打算來往的架勢。在了解情況以后,當天下午的少隊課我便在班里上了一堂主題為“如何表達你的善意以及如何接受別人的善意”的班會課。
在這堂班會課上,我以發(fā)生在兩位同學之間的事情為例,并把兩人的行為解釋成不懂得如何向朋友示好以及不懂得如何接受朋友的示好。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告訴他們不要把自己的善意強加給朋友,要學會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善意,而感受到周圍人善意的同學更是要對這種示好予以善意的回應,如此良性的循環(huán),大家才會收獲越來越多的朋友,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在這堂課的最后,兩位同學分別給對方道歉并達成了和解,神情里再捕捉不到一絲之前的漠然。
案例分析:
這個案例看起來比較煩瑣,其實不然.很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并不都是那么復雜。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體驗以及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決定了他們很容易犯錯誤、受傷害。但因為他們處在單純、寬容、善良又容易被引導的年紀,所以這些錯誤又是很容易改正與治愈的。因為他們一天天地成長,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去關注他們。針對兩位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jīng)調查了解,我認為問題來源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際交往模式。
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樣一種家庭模式使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當他們把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際關系交往模式搬到這群同齡人當中時,問題就出現(xiàn)了。
2.家長未能用平常心對待孩子間的摩擦。
案例中蔡某的父親常常教導蔡某要靠動手來討回自己的“損失”。在處理孩子與孩子間的矛盾上,家長的態(tài)度十分重要。過于疼愛和過于嚴厲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對孩子的遷就與疼愛而去替他撐腰,很容易助長孩子的攻擊性。
3.家校聯(lián)系不夠緊密。
老師要多與學生及家長聯(lián)系,適當指導家庭教育。在事件發(fā)生前滲透教育一定要比事后要來的有效。
教育反思:
1.加強學生心理輔導。
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并運用相關方法對其錯誤觀念進行矯正。使學生從情感上悅納自己,感悟自我價值。在笑聲中反思自我,不斷完善人格。
2.做好家長工作。
老師要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開展家長課堂。以分享優(yōu)秀教育文章與教育手段等方法對家長給予適當?shù)闹笇В箤W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得以培養(yǎng)。
3.加強情感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在平常的教育中應多培養(yǎng)學生的善良情感和感恩的心。
教育效果:
經(jīng)過大半年的了解及教育,蔡某陳某兩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現(xiàn)在,蔡某對學習有了更為明確的認識,能認真聽每一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樂觀。陳某目前情緒較穩(wěn)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并把原先那股子好動的勁兒放在了班級勞動上,值日主動、熱心肯干。兩位同學更是和好如初成為了朋友。然而人的性格尤其是性格中的缺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它具有穩(wěn)定性,要徹底地改變它需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努力。對于兩位同學的教育是長期的,更要從個體當中得到反思,指導我今后的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