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輝?崔敏晶
摘要:本文以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團委近年來建設情況為例來探討學院共青團特色建設。通過對外國語學院團委近年來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對團學工作提出了4點特色性建議,即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內涵;實施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行動;實施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精品文化行動。
關鍵詞:共青團;團學;特色建設
一、外國語學院團委近年來建設情況
(一)團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加強
學院團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始終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堅持將第二課堂活動與第一課堂教學互相結合,依托學院團學組織和各團支部,開展理論學習,以點帶面,把理論學習不斷引向深入。先后開展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敢闖敢拼,勇擔時代大任,一言一行,爭做六有青年”精神學習等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
團日活動是團結支部成員,擴大支部影響力,提升成員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學院團委遵照校團委要求,指導各團支部圍繞“創建良好學風,爭做先進學生”、“紀念五四運動”、“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愛國、愛家、愛校”、“禁毒防艾”、“消防安全記心中”、“懂法守規,誠信人生”等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團日活動,實現團支部的普遍活躍。
(二)共青團的自身建設取得新的成績
2016年以來,學院團委堅持以共青團為核心,以學生干部為骨干,融教育引導和服務為一體的組織體系,圍繞學院中心工作逐步建立了與學院教育教學和管理體制相適應的團建新機制。制定實施《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辦法》,深入貫徹落實《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切實推動學院共青團深化改革,積極參與到團中央目前正在逐步推行的“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鼓勵全院團員青年參加以提高多方面能力和擴展專業知識為目標的團學活動,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引導、吸引最廣泛的學生通過參與團學活動,樂在其中,受益其中。
2017年是院團委英語協會成立第九年,目前該協會已成為廣大青年學習英語、大膽說英語的平臺。協會每學期舉辦四期“英語角”活動,同學們廣泛參與,活動效果好,在娛樂性的學習活動中,提高了同學們的專業水平。
2017年也是學院編輯社“show語”成立第五年,編輯社在學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院團委的指導下,每年發布兩期。內容涉及學院優秀人物宣傳、校園學習和文化建設,在學院青年中有一定影響力。
2016年度,全院有2個團支部、59名共青,團員分別被授予五四紅旗團支部、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員。其中,15泰語A班團支部還被評委全國“活力團支部”。充分體現了我院團員青年的綜合素質和先進性,基層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三)校園活動文化不斷繁榮
校園文化活動是引導青年學生加強文化道德修養,提高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載體,院團委在過去幾年里,認真組織開展了德語文化周、“外研社杯”英語演講閱讀寫作大賽、“迎新杯”籃球賽、主題征文比賽、百科知識競賽、“成才杯”辯論賽、“師生杯”羽毛球賽、體育文化節、啦啦操比賽、宿舍美化大賽、歌手舞蹈大賽、五四歌詠比賽等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為青年學生提供了成長成才的學習環境。
(四)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工作初有成效
近年來,以服務新農村建設、共建和諧社區、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以及各類青年志愿者行動為載體,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院團委認真組織團員青年參與實踐,投身基層建設。2016年,我院榮獲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2名。
二、團學工作建設的特色性策略
(一)深化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進一步擴大學院團學工作影響力
團學工作建設有利于學院共青團工作影響力的提升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和傳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是團學組織生存和持續發展的需要,是調動團員青年參與積極性的需要。經過探索和積淀,院團委初步將團學活動實行積分制,寓意將有形的第二課堂活動內化為無形的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面引導,構建團學活動體系,擴大活動影響力。要將“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徹底落實到位,動員最廣大的團員青年參與到團學活動中。
(二)繁榮學院文化活動,著力提升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內涵
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是共青團對青年學生產生影響的重要途徑。各支部以系為單位,結合系部特點,重點推出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和學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動,增強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建立健全“文化周”團學活動品牌,以學校“多語種文化周”為主體,開展“德語文化周”、“法語一日活動”、“越老緬文化節”、“韓國一日文化節”、“泰國節”、“西班牙文化節”、“日語文化”,進一步規范學院文化活動,使文化活動更具體系化、特色化。
(三)深入實施創新及就業創業能力培養行動,有效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
培養青年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共青團服務成長的重要內容之一。各支部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活動。廣泛宣傳,深入開展、積極動員團員青年參加與科技創新。以就業創業知識講座為載體,以“挑戰杯”為平臺,以語言專業優勢為重點,積極備戰各級各類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著力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能力。
(四)大力實施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精品文化行動,著力增強團員青年實踐能力
結合“語言+教育”特點,進一步打造專業文化活動,深入開展“外研社杯”,以此為依托,精細化專業技能文化活動格局,以各專業第一課堂為基礎,豐富專業技能文化活動內涵,以達到“強專業、抓技能、練本領”的培養效果。
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創新實踐方式、豐富實踐內容,把社會實踐活動與學院專業背景、學生興趣愛好緊密結合起來,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和實際動手能力。各支部發揮團的組織動員優勢,以“三下鄉”為有效載體,以“雷鋒月”為主要契機,以“龍保小學手牽手”為主要對象,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團員青年在社會實踐服務活動中弘揚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弘揚社會新風、促進社會和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