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如強
摘要:運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作為數學教師,在提升自身素養和專業知識外,要培養學生們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計算技能。做到經?;杏媱潱胁襟E的練習,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內容形式上要求靈活新穎,只要堅持,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關鍵詞:運算能力;心態和習慣;靈活多變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從教十多年來,一直感覺學生運算能力太差,連簡單的運算都過不了關,甚至數學基礎好的學生運算結果也常出差錯。我一直尋找這些狀況出現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有的從小學就缺乏訓練,不明數學概念﹑公式及法則,基礎太差;有的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不顧運算結果,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的意識;也有的學生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總是把"粗心""馬虎"作為借口;也有相當多的老師只著重解題方法和思路的引導,而忽視對運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的必要指導。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如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教師要深刻理解數學運算能力的內涵及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多引導。
運算能力指學生在有目的的數學運算活動中,能合理﹑靈活﹑正確的完成數學運算及影響運算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有四個要素:準確程度,合理程度,簡捷程度,快慢程度。運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有:1.會根據概念﹑公式﹑法則進行數﹑式﹑方程的正確運算和變形。2.能分析條件,尋求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3.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算,并能進行近似計算。教師只有自己理解運算能力的內涵和要求后,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放矢,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和訓練。
二﹑夯實基礎,加強基本功。
讓學生準確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種運算所需的概念﹑性質﹑公式﹑法則和常用數據,對于概念﹑性質﹑公式﹑法則理解深刻程度直接影響運算方法的選擇和運算速度的快慢。在平時教學中,不能只求記憶,而要力求理解,并能靈活運用。教師要以身作則,對例題進行典型示范,明確解題的目標,計算的步驟及其依據。運算的實質是根據運算定義及性質,從已知數據及算式推導出結果的過程。所以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掌握數﹑式的恒等變形(變換),并加以強化訓練。只要打好基礎,才能信手拈來,解決問題。
三﹑改變學生不良的做題心態和習慣。
學生一般有兩種不良心態,主要是輕視心理,學生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不需動腦思考,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思考及計算后的檢查;其次是畏懼心理,認為計算題枯燥乏味,每當看到步驟多或數字大時,就產生厭煩的情緒,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計算不準確。計算這一部分沒有復雜的概念性質等,學生只要理解的充分,牢固的掌握,就能形成非常良好的計算能力。所以,盡量改變心態是關鍵,只要細心,就一定能行。
部分學生由于計算書寫馬虎,字跡潦草;無論數字大小,是否熟練一律口算,不愿動筆演算;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紙,而是隨意在桌子上,作業本背面,爛紙或試卷邊緣上演算;計算結束后也不用估算或驗算進行認真檢查;有的眼高手低,動眼不動手,動手不動心,從而大量出錯。所以要力求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培養良好的做題習慣,為此,從以下幾點入手:
1.培養認真審題習慣。審題時要做到:一看(題中數字和符號)二劃(劃出做題先后步驟)三想(何時口算,何時筆算,有沒簡便運算)四算(認真動筆算)。
2.培養認真演算習慣。演算要工整,書寫要細心,方便檢查。
3.培養及時檢驗的習慣。一查數字符號,二查演算過程,“一步一回頭”,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4.培養巧妙估算的習慣。利用經驗,不管計算前還是計算后,都要估算,看答案是否正確。
四﹑打破固定思維,多尋一題多解及簡便方法。
固定的思維方法在運算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影響,當學生掌握了某一種知識或方法往往習慣用類似的舊知識或方法去思考問題,這樣必然會出現思維的惰性,影響運算的速度,使運算過程繁瑣或錯誤。比較意識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方向。解題時往往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善于選優而從。有的學生缺乏比較意識,做題時往往找到一種方法就抱著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認為做對就行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典型有目的的訓練,力求天天練,堂堂練。本著"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則,隨著運算技能的形成,逐漸簡化運算步驟,靈活運用法則、公式。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簡捷運算途徑的意識和習慣。
總之,我們要給數學運算多加點“味道”,適合孩子口味。培養孩子對學習計算的興趣是提高運算能力的前提;同時我們也要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計算技能。但運算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做到經?;?,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內容形式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