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榮
摘要:本文以生本課堂為中心,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力求解放學生的學習力,提高課堂效率,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設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生本;前置學習;操作思考;探究體驗;合作交流
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體現的生活過程。我們應當在課堂教學環境中創造一個有利學生共同發展的“場所”,讓學生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以至于激起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共同發展,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1、前置學習,把握課堂
學生進行前置學習,是為了讓每個孩子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進行學習,為了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課外的充分研究就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它可以讓課內的學習更具深入,課內的交流更具寬泛。我認為數學老師應依據本學科的特點,把握住清晰、準確、合適的目標定位,它的內容不要過多或者是過于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有備而來的學,這也才是生命的課堂、平等的課堂。
前置性作業可以讓學生自學內容,談談“我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我有什么問題?”“我的看法是什么”只要學生接觸過思考過就可以。如《面積的含義》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本后,結合實物說說什么是面積。知道了關鍵的知識點,課堂上學生就會積極參與。
比如學習圓的周長的計算推導,就可以設計一個研究表格讓學生測量幾個圓的周長和直徑并進行計算來發現規律,推導圓的計算公式、在學習圓的認識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前置學習內容:(1)自學課本思考你知道了什么?給大家演示方法來說明。(2)你能用你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么車輪要設計成圓形的嗎?
2、妙導巧引,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巧妙的導入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求新知的興趣,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的情景中學習,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倒數的認識》時,老師在開課時出示一道找規律的題。
找找下面文字的構成規律
呆---杏 土---干 吞---吳
學生再找文字的規律時,不知不覺感受到上下兩部分調換了位置,從而為探索倒數的方法埋下了伏筆,也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為整個教學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探究體驗,自主學習
讓學生感受、體驗、經歷數學思考的學習過程,實際上是注重獲取數學知識經歷的體驗,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使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科學有序地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例如,教學《用倒退的策略解決問題》時,我先讓學生嘗試解決下面兩個問題:
(一個量的變化)有一杯果汁,小明喝了30毫升后,又往里加了50毫升,現在杯中有120毫升果汁,那么原來杯中有多少毫升果汁?
(兩個量的變化)甲乙兩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果汁后,現在兩杯果汁同樣多。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學生自己學習或在小組學習后,再回顧兩道題的解題過程思考:(1)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2)、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生經歷了解決問題,歸納思考過程,自然能獲得深刻的體驗,獲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4、操作思考,經歷過程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更有利于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己學問的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時,學生課前準備了一些學具,課上動手完成這樣一個活動:
(1)素材:①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20個;
②邊長分別是6厘米和8厘米的正方形兩個。
(2)要求: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鋪一鋪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和邊長8厘米的正方形,你有什么發現?
(3)問題:①不用鋪,想一想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紙片還能鋪滿邊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
②2和3的公倍數有哪些? 8是2和3的公倍數嗎,為什么?
課上學生利用準備的素材操作,在用長方形拼擺不同正方形的過程中,思考其中的原因,進而理解公倍數的含義。這樣,把課堂研究的陣地還給了學生,學生在操作中,手使腦得到發展,腦又使手得到發展,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5、合作交流,拓展思維
小組合作是新課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時每個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愿意說、愿意做、愿意交流,是學生最喜歡表現的一種形式。所以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多向交流、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學《認識負數》時,我設計了如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溫度
(1)從例1的圖中你能看出三個城市這一天的最低氣溫是多少嗎?
(2)上海和北京的氣溫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3)你知道“℃”和“°F”各表示什么嗎?
(4)“+”和“-”可以省略不寫嗎?為什么?
(5)讀出下面各數。
2 +3 -9 -206 -42.56
活動二學會用正負數表示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是以什么為標準?
(2)0是正數還是負數,為什么?
(3)說說怎樣區分正負數?
出示問題后,進行小組分工。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后,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
結語:
我們的課堂應從以學生為本位出發,尊重學生、相信學生,把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實處。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實際需要考慮,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創造出一個更加寬松,更加民主的教學空間,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