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播電視臺所制作和播出的新聞節目,是反映社會生活和現實狀況的一個關鍵載體,它也是有效地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聞節目能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職能與作用,在較大程度上受到了新聞記者所具備的采編能力的影響。筆者立足于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論述了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的相關建議與措施,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編能力;措施
前言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在此基礎上日益關注精神生活的逐步豐富和發展,所以對廣播電視臺等多種新聞媒體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不少廣播電視臺的相關新聞記者不具備較強的采編能力,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自身的發展壯大。所以,筆者重點探討了這些新聞記者逐步增強新聞采編能力的建議。
1、將貼切性事件當作采編內容
對廣播電視臺的相關新聞記者而言,在新聞采編時必須把握新聞內容的貼近性,應該結合新聞傳播的規律,及時編排社會成員非常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既要確保這些新聞所帶來的影響,又要確保新聞具有較高的地域貼近性。一般而言,人們更關注自身周圍的各種新聞事件,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要關注稿件和新聞的地域貼近性,深入地報道與挖掘本地區發生的各種新聞,在諸多新聞中將本地新聞置于顯著位置。此外,在編輯相關新聞稿件的過程中,應該關注這些稿件本身的影響貼近性,重視那些可以觸發受眾情感共鳴的新聞稿件。
2、將新聞職業道德當作新聞采編的必要前提
如今每個行業都把職工的職業道德建設當作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內容,它的重要性是由于員工本身的職業道德素質會對其品行與他者的評價產生重大影響,對新聞記者而言也不例外。新聞記者長時間以來被譽為“人民群眾之喉舌”,代表社會各界進行輿論監督。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具有較強的新聞職業道德,讓受眾最大限度地信任其監督水平與能力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所以,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必須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專業技能,永遠真實、客觀地把握事物的曲直是非,時時刻刻秉持實事求是的指導原則。以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客觀地報道相關的新聞事件,為受眾提供詳細的、真實的各種新聞咨詢。
3、重視新聞的時效性
廣播電視臺的相關記者在進行新聞采編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新聞資訊的時效性。尤其是當前形勢下,廣大受眾能夠從越來越多的渠道獲取各種新聞信息,他們對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日益提升。因此記者在開展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把握社會新聞的相關特征。比如各個新聞媒體在2015年高考過程中紛紛報道了《儋州高三學子遺憾放棄高考,只因勇斗歹徒被砍傷》這篇文章。2015年6月3日這件搶劫案發生在儋州市那大鎮的一家名為記顏網吧,當時一位高三學子韋智貴,和其它七八個青年人共同勇斗歹徒。韋智貴在毫無防備的形勢下被歹徒用彎鉤砍刀砍了一刀,所以無法正常地參加當年高考。社會各界之所以廣泛關注這起事件,是因為以韋智貴為首的年輕人弘揚了社會正義。這篇報道中體現了鮮明的時效性,可以讓廣大人民借助相關的新聞報道,持續地關注這名高三學子韋智貴的其他后續狀況。
4、增強新聞采編活動的互動性
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采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適度地加入部分公眾互動的內容和環節,以讓廣大社會成員都可以積極地參與進來,更好地激發社會成員關注新聞的積極性。依舊采取韋智貴勇斗歹徒的新聞案例,加入相應的互動環節,讓人們探討“參加高考”和“見義勇為”哪個更重要的熱點話題,而且還要強化相關的后續報道。韋智貴在上級領導的關注和協調下,到底是接受高等院校向其發出的讀書申請,還是單獨設立考場,參加相應的考試等內容。這樣以來,公眾能夠看見見義勇為者受到的諸多關注,讓廣大社會成員在探討和關注社會新聞的過程中找到了情感歸宿,受到了社會正義的強烈熏染。這種類型的社會新聞才會受到廣大公眾的深切喜愛。
5、穩步增強新聞采編的能力與素養
新聞記者應該具有較強的新聞采編能力與深厚的新聞采編素養,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增強本身的職業素養,持續強化新聞敏感度。新聞記者應該做到“終身學習”,記者應該隨著社會、媒體的持續發展和進步而持續地學習,勇于創新,充實本身的知識庫,方可推動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出色的職業技能與素養,能夠穩步強化新聞記者自身的采編能力。所以,記者要不遺余力地增強本身的新聞采編素養,廣播電視臺應該注重培養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強化職業培訓,幫助他們形成優良的信心與職業興趣。必須恪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堅持事實求是的新聞報道原則,保證輿論活動的正確性。記者應該具有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新聞采編工作非常勞累,又異常很枯燥。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只有做到愛崗敬業,才能夠找到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新聞記者應該深入到廣大群眾中去,切實把握他們的實際需求以及亟需解決的各種問題。新聞記者在編輯新聞稿件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狀況,實事求是地進行編輯相關采訪資料,確保語言簡單樸實,群眾可以看懂這些內容,保障新聞材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新聞作品的真實性可以確保其有效地發揮自身的輿論導向職能。
結語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臺的新聞記者所具備的新聞采編能力對其新聞欄目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筆者的觀點是,新聞記者應該牢牢地堅持自身的職業道德,恪守“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取向,秉持“求真務實”的采編理念,凸顯互動性、實時性的新聞特征,選取貼切性、疑難性的事件與問題,將它們當作新聞采編的內容與重點,包含對人民的深情,監督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能力。
參考文獻:
[1]安繼玲.如何提高新聞記者新聞采編能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3(14).
[2]商太華.新時期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報道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4(11).
[3]李鍇.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采編能力提高對策[J].視聽,2015(7).
[4]李浩.新形勢下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6,6(5).
作者簡介:鄭順愛,女,朝鮮族,吉林長春,本科,編輯,初級,單位:長春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