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亮
(泰州市中醫院腎病科,江蘇 泰州 225300)
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腎病Ⅳ期療效觀察
葉海亮
(泰州市中醫院腎病科,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觀察中藥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聯合西藥對糖尿病腎病Ⅳ期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Ⅳ期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21例。對照組給予降糖,降壓,調脂等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藥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統計兩組治療前后有效率及實驗室指標的變化。結果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組在24 h尿蛋白定量、餐后2 h血糖、血尿素氮和UAER(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聯合西藥治療優于單純西藥治療,能提高糖尿病腎病Ⅳ期療效。
糖尿病腎病Ⅳ期;益腎活血化瘀泄濁;腎虛血瘀
糖尿病腎病(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嚴重且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其最大特點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變而導致的腎小球硬化,是導致糖尿病患者腎臟衰竭的首要原因[1]。糖尿病腎病分為5期,發展為持續性的臨床蛋白尿,病情進入不可逆轉階段,西醫治療治療亦有困難。國內中醫中藥研究普遍認為中藥在減少患者的尿蛋白排泄率、延緩腎衰方面具有一定優勢[2]。筆者繼承名中醫學術思想,結合自身臨床經驗,采用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法,自擬中藥方劑治療糖尿病腎病Ⅳ期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Ⅳ期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齡47~65歲,平均55.3歲,病程6~15年,平均(9.8±1.5)年;合并高血壓12例,高血脂5例。對照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齡50~69歲,平均57.2歲,病程5~17年,平均(8.9±1.9)年,合并高血壓13例,高血脂4例。兩組患者治療前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2005年IDF糖尿病診斷標準及Mogensen的糖尿病分類標準;2)中醫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3)年齡40~75歲。
排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急性并發癥者,排除Ⅰ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腫瘤及腎小球腎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告誡,包括調整飲食習慣,適量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生活方式等。
對照組為西醫常規治療,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有血脂高、血壓高癥狀的患者口服降脂和降壓藥物。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中藥湯劑,以益腎活血、化瘀泄濁為基本治法,隨癥加減。基本藥物組成為:黃芪30 g、丹參15 g、熟地黃15 g、太子參15 g、山茱萸12 g、川芎12 g、三七粉6 g、制大黃6 g、土茯苓20 g和五味子12 g。偏于陰虛者加白芍、生地黃、麥冬等;偏于濕熱者加蒲公英、敗醬草等;偏于水濕浮腫者加車前子、大腹皮,澤蘭澤瀉等;蛋白尿明顯者加升麻、芡實、金櫻子。1劑/d,水煎服,取汁400 ml左右,分早晚餐后1小時溫服。
治療期間,詳細觀察和記錄患者的體征變化,包括血壓、體重、并發癥情況等。實驗室指標主要測量24 h尿蛋白、餐后2 h血糖、血清尿素氮、UAER的變化。
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判標準參照《糖尿病腎病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理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9例,有效9例,有效率90.48%;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10例,有效率76.19%。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蛋白尿、餐后2 h血糖、BUN和UAER都明顯下降,但治療組更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分析(±s)

表1 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對比分析(±s)
注:*表示與治療前本組數據比較,P<0.05;▽表示與治療后對照組數據比較,P<0.05
治療組 21 治療前 1.73±0.23 12.23±2.67 11.04±1.66 244±21.75治療后 0.82±0.09▽* 7.24±2.14▽* 6.32±1.07▽* 108±20.11▽*對照組 21 治療前 1.77±0.17 12.11±2.55 10.86±1.70 235±23.33治療后 1.19±0.13* 8.17±2.22* 8.88±1.14* 158±22.88*
DN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尚未定論。西醫普遍認為,DN的發病主要與遺傳、代謝機能紊亂、身體炎癥、氧化應激反應和血流動力學紊亂有關[3]。控血糖、控血壓是西醫治療DN的主要手段[4]。DN 屬于中醫學“消渴”“水腫”“尿濁”“腎勞”等范疇,筆者總結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結合臨床經驗認為氣虛陰傷是其關鍵病機,進而瘀、濁、濕、痰等邪實積聚,其中腎虛血瘀貫穿糖尿病腎病始終[5]。故中醫治療DN多采用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著名中醫腎病專家,陳以平教授主張早期清熱養陰,中晚期溫補脾腎,益氣活血;張大寧教授多以補腎活血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顯著。筆者所講補腎益腎乃廣義之概念,涵蓋滋腎、溫腎、益氣、養陰生津等方面。現代中醫臨床已證實,活血祛瘀中藥可顯著改善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患者腎功能[6]。
本方中黃芪、太子參、熟地黃、山茱萸益氣養陰補益脾腎為主;丹參、三七粉、川芎活血化瘀;土茯苓與制大黃則祛濕泄濁。黃芪是中醫常用補益藥之一,具有補氣固表、利尿脫毒、扶正固本、補虛升陽等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黃芪可降低血糖,減少尿白蛋白的排泄,對DN患者的腎臟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進而延緩病情的惡化[7]。丹參具有祛瘀、生新、活血、通脈等功效;有效成分丹參多酚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腎血管內皮功能有改善作用[8]。三七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的功能。三七的有效成分三七總皂苷可增強細胞的抗氧化作用,改善微循環,降低血脂,延緩腎小管--間質纖維化進程,抑制糖基化產物的生成,進而減輕DN患者的腎臟損傷,改善腎功能[9]五味子溫補腎陽,配合熟地、山萸肉填精益髓固本培元。土茯苓,大黃祛濕泄濁,能降低尿素氮,諸藥合用,辛甘化陽,酸甘養陰,苦甘清泄共奏活血化瘀益腎泄濁之功效。
綜上所述,益腎活血化瘀泄濁方聯合西藥能顯著改善Ⅳ期糖尿病腎病生化指標,降低血糖、減少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腎臟功能、延緩疾病發展;然而本次療效觀察局限性在于樣本量較少,在療效有效率方面尚不能得出顯著差異的結論,因此仍需要大樣本繼續觀察總結。
[1] Eboh C,Chowdhury TA.Management of diabetic renal disease[J].Ann Transl Med,2015,3(11):154.
[2] 孫紅穎,王衛華.聶莉芳教授辨治慢性腎病的對藥經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6,17(3):197-199.
[3] 吳 航,孫子林.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和藥物干預研究進展機制[J].藥學進展,2016,40(5):337-343.
[4] 馮紹華,羅秀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進展[J].陜西中醫,2014,35(2):252-254.
[5] 楊 雪,方朝暉.中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研究近況[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11):1548-1549.
R259.8
B
ISSN.2095-6681.2017.29.178.02
吳宏艷